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饰-杨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服装主讲:杨明本朝关键词提炼:动荡、凄惨、骨气、褒衣宽带、融合第一节概述一.时代背景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共369年。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动乱分裂状态的。1,先为魏、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2,后来,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统一全国,史称西晋,不到四十年遂灭亡。司马睿在南方建立的晋王朝,史称东晋。在北方,有几个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3,东晋后,南方历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鲜卑拓跋氏的北魏统一北方,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4,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才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这一期间,一方面因为战乱频仍,社会经济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对于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二.历史评价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美学散步》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三.魏晋主要的哲学思潮——玄学总的来说,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精神家园。南北朝时,佛教以玄学语言阐述佛理,玄学家也有以谈佛理见长者,玄佛合理。东晋后,玄学已与佛学合流,做为一种时代思潮的玄学也就笑渐不闻声渐悄了。如当时的竹林七贤,就执著于追求人的自我精神和独立特行的人格,重神理而遗形骸,表现在穿着上往往是蔑视礼教,适性逍遥、不拘礼法,率性自然,甚至袒胸露脐。同时清谈玄学在士人们之间成为了一种时尚,强调返璞归真,一任自然。对人的评价不仅仅限于道德品质,而纷纷转向对人的外貌服饰,精神气质的评价,他们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现出高妙的内在人格,从而达到内外完美的统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即著名的魏晋风度。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的合称四.魏晋服饰总览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向往田园隐士的生活,那个动荡的年代,这种追求精神世界的宽松,更多体现在了服饰上。魏晋士人在追求自我超脱的同时,在服饰上寻求突破,宣扬自由,宽衣大袖,袒胸露臂,披发跣足。当时的名士对穿衣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上衣的袖子从肘部开始做得特别宽,几乎可以拖到地面。衣料以柔软轻薄为主,腰间系上长带,有的还披散衣襟,这种服装被学者们称之为“褒衣博带”。在《世说新语任诞》中载:“刘伶尝着袒服而乘鹿车,纵酒放荡”。因此“褒衣博带”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文人雅士的普遍服饰,服饰成为个性标志,是个人内在精神的释放。古代的服饰是一直受等级制度的束缚而有严格的区分,在服饰的材质、样式、色彩上都是等级森严。服饰如符号,体现了穿着者的身份地位。但发展到后来,一个时代的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仿效起这种穿着打扮起来,竟成为了全民族的审美意识。第二节汉族男子服装1.衫——承袭秦汉遗制,以衫为尚2.巾、冠——幅巾、纶巾,小冠、高冠、漆纱笼冠3.帽子——白纱高顶帽、黑帽、大帽1.衫——大袖衫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大敞袖。衫有单、夹两种款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色,喜庆婚礼亦服白。“太子纳妃,有白豰、白纱、白绢纱,并紫结缨。”看来,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上至王公名士,下及黎民百姓,均以宽衣大袖为尚,只有耕与田间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裹腿。大袖衫示意图上衣下裳,连衣连制,袖口无祛,比袍略短,前系有蔽膝。褒衣宽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不仅喜着此装,还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xian)足,以示不拘礼法。文人雅士最喜欢魏晋士大夫服饰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服饰戴巾子、穿宽衫的士人除了大袖衫,还有呢?除了大袖衫,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当时裙子也较为广泛,下长曳地,可穿内,也可以穿于衫襦之外,腰以丝绸宽带系扎。2.男子首服——巾、冠、帽(1)幅巾:更加普遍地流行语士庶之间。即民间男子用(2)纶巾:巾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中“羽扇纶巾”的纶巾,是幅巾的一种,一般认为以丝带织成。因传说为诸葛亮服用,故名“诸葛巾”。幅巾束首,即不戴冠帽,只以一块帛巾束首,始于东汉后期。一直延续到魏晋,仍十分流行。对唐宋时期的男子首服也有一定影响。戴幅巾的人物戴纶巾的诸葛亮“纶(guān)巾”,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从一些资料中得到纶巾是如图中这样的,有待考证。冠(1)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都可以穿着。(2)高冠:继小冠流行之后兴起,常配宽衣大袖。(3)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且轻薄的黑色丝纱,上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中人物多着漆纱笼冠。漆纱笼冠冠顶平,两边有耳小冠帽子(1)白纱高顶帽:初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即戴这种帽。样式为高顶无檐,通常用于宴会朝会。(2)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帽子,多为仪卫所戴。(3)大帽:也称“大裁帽”。一般有缘,帽顶可装插饰物,通常用于遮阳挡风戴白纱高顶帽的皇帝第三节汉族女子服装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除大襟外还有对襟,领与袖施彩绣,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潇洒的效果。(1)深衣:有所发展,主要变化在下摆。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因形似旌旗而名之曰“髾”(shao)。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走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煞是迷人,故有“华带飞髾”的美妙形容。(3)襦裙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襦裙继承了汉朝旧制,主要还是上襦下裙。上襦多用对襟,领子和袖子喜好添施彩绣,袖口或窄或宽;腰间用一围裳称其为抱腰,外束丝带;下裙面料比汉代更加丰富多彩。对襟衫(4)履——五彩锦履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多穿履、靴等,有皮履、丝履、麻履、锦履等。凡娶妇之家先下丝鞋为礼。鞋子的形式有风头履、聚云履、五朵履;宋有重台履;梁有分梢履、立风履、笏头履、五色云霞履;陈有玉华飞头履;西晋又有鸠头履。有的以形式定名,有的以色饰定名。其中各种履不一定都是妇女所穿,如风头、立风、五色云霞、玉华飞头等属妇女所穿;重台履是厚底鞋,男女都有之,因为南北朝时男足女足无异样。还有加以锈纹的履,例如陆机《织女怨》有“足蹑刺绣之履”;梁时沈约有“锦履并花纹”。另外木屐在当时也为妇女穿着。屐(5)首饰首饰发展到这时,突出表现竞尚为富丽。其质料之华贵,名目之繁多,是前所未有的,显然与宫中姬妾成群,以及汉末出现的妓女以“营妓”形式出现的奢侈风气有关。服饰也从点缀修饰的功能,进而形成以色相迎。故而,首饰之光灿夺目,强调与众不同,成为嫔妃、营妓的热衷之处。第四节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北方民族服饰北方民族素以游牧、狩猎为生,因此其服式要便于骑马奔跑并利于弯弓搭箭,以致使得其服饰之便利形成一大特点。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引进的胡服,即为这种短衣长裤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裤褶(zhe)与裲(liang)裆,一时随胡人入居中原,对汉族服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赵五灵王胡服骑射图(1)裤褶:是一种上衣下裤的服式,谓之裤褶服。《释名》释裤即为“绔(ku)也,两股各跨别也”,以区别于两腿穿在一处的裙或袍。褶,按《急就篇》云:“褶为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一曰左衽人之袍也。”观其服式,犹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不同于汉族习惯的右衽,腰间束革带,方便利落。往往使着装者显露出粗犷傈悍之气。随着南北民族的接触,这种服式很快被汉族军队所采用。裤褶虽然轻便,但用于礼服,两条裤管分开毕竟对列祖皇上有不恭之意,可谓离汉族服式裙、袍相距过远。于是,在此基础上,有人将裤脚加肥,以其增大效果,立在那儿宛如服裙,行动起来既方便又不失翩翩之风。但因为裤形过于博大,还是有碍上召或军阵急事。于是,为兼顾两者又派生出一种新的服式—缚裤。缚裤:凡穿裤褶者,多以锦缎丝带裁为三尺一段,在裤管膝盖部位下紧紧系扎,以便行动,成为既符合汉族“广袖朱衣大口裤”特点,同时又便于行动的急装形式。(2)裲裆:——有类似于今天的背心和马甲裲裆源自北方民族,流行于南朝。一般为前后两片,其一挡胸,其一挡背,比半壁短小,质以布帛,肩部用皮质的搭襻(pan)连缀,腰部用皮带系扎。这种服饰一直沿用到唐宋,以后仍然十分流行。(3)裲裆铠:南北朝时期主要铠甲是裆凯,其材料大多采用坚硬的金属和皮革,甲片的形状分为长条形和鱼鳞纹小形甲片。将士一般都会在裆甲内衬一件厚实的、布帛制作的裲裆衫,防止坚硬的甲片擦伤肌肤。第五节小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偏多,朝代更替频繁,使得错杂迁居之中的各民族服饰风格屡屡发生变化。本章重点,一为褒衣宽带,飘忽欲仙之感,出自于政治混乱之时。文人意欲进贤,又怯于宦海浮沉,只得自我超脱,除沉迷于饮酒、吞丹、谈玄之外,便在服饰上寻求宣泄,以傲世为荣,故而宽衣大袖,袒胸露臂。二是裤褶、裲裆等北方民族服装式样独特,流行久远,且变化巧妙,许多款式和着装方式可为今日所借鉴。(裤褶与裲裆配穿)我们应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治不稳定,人民流离失所,但是民众迁徙过程中,使中国境内各民族文化,包括服饰得以大规模交流与融合。这种融合的本身是痛苦的,可是当我们今日将其放在服装史的角度上去分析时,它显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正是因为这一时期思想不统一,文化碰撞频繁,才使得封建文化至隋唐时达到巅峰。作业:一.名词解释:1,褒衣宽带2,长衫3,漆纱笼冠4,裤褶5,缚裤6,裲裆1.简述“褒衣宽带”服饰风格的形成原因。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对汉服的影响。3、衫与袍的区别在哪里?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深衣和襦裙作了哪些改进?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是什么?二.简答题三,引申思考题1,服饰发展与佛教盛行有何关系?2,民族融合对服饰有何影响?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