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古 代 史 复 习 提 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一、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㈠政治:早期国家出现,逐步形成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补充资料:“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1.早期国家制度:王位世袭制2.分封制:目的;受封对象;受封诸侯的义务;作用和评价3.宗法制:核心;作用补充:统治集团的演变先秦:血缘关系维系的贵族集团秦以后:听命于行政命令的官僚集团(道德、出身、学识)㈡经济:早期农业生产发展,实行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度;青铜文明辉煌灿烂注意:井田也是分封的。1.农业①原始农业:时间;作物;耕作方法②商周时代的农业:农具;技术;作物2.手工业官营为主说明:此为独立手工业补充资料:马克思:“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①冶铸业:青铜铸造繁荣;西周晚期已有铁器②制瓷业: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③丝织业:距今四五千年已开始养蚕并有丝织品。商朝时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3.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4.经济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集体耕种)㈢文化:古代文明的起源1.历法:夏朝时有《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2.文字:商朝汉字(甲骨文)已形成完整体系3.绘画: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二、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期——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㈠政治1.总体状况: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宗法制、分封制瓦解。战国时期,战争以兼并为主,愈加残酷。各国为富国强兵进行改革。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注释:争霸:对他国的控制权兼并:灭掉他国2.各国变法: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3.商鞅变法:措施(经政文俗):意义;4.秦王赢政统一六国:条件;过程㈡经济:土地私有制度逐步确立,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出现1.农业①农具和技术: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②水利工程:都江堰③小农经济的形成:基础:生产力的提高(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基本生产单位:小农个体家庭(男耕女织)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特点:自给自足,典型的小农自然经济优点:农民具有一定生产积极性,利于精耕细作;坚韧性:有土地和小农具即可缺点:规模小,脆弱2.商业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3.经济制度和政策①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私有取代土地国有相关史实:“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商鞅变法②“重农抑商”政策㈢文化: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1.思想:“百家争鸣”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巨大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士”的活跃和私人讲学的兴起②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思考:中国历史上哪有几次思想解放?结合所学,概括其共同的社会条件。3——“百家争鸣”清进步思想家、“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双百方针、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或民族危机;专制统治被削弱;先进知识分子站在时代前列③重要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评价)儒家:孔子:仁;礼;以德治民;中庸;忠、信(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君子”等)(编订“六经”)孟子:性善论;仁政;民本思想荀子:性恶论;礼乐教化;仁义王道道家:老子:以“道”为万物本原;“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辩证法因素(运动、转化)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主张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可获得精神自由说明:儒、道、墨三家都有限制专制君主为所欲为的思想内涵。法家:韩非子:法(严刑峻法纠正性恶)、术(驾驭臣民的权术)、势(君主的权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科技①指南设备:司南②天文: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哈雷彗星记录;《石氏星表》3.文学:《诗经》和楚辞(两大艺术流派)4.艺术①绘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绘画艺术成熟②戏曲: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提问:举出实例说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内容。二秦汉时期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注意:明确概念复习:统治集团的演变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㈡秦的暴政:焚书坑儒;大兴土木;严刑峻法补充:严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㈢秦始皇的功过1.功:结束分裂割据,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增设四郡,奠定中国基本疆域。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以巩固国家统一。42.过:施行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㈣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和发展1.王国问题的形成和解决:郡国并行制;“推恩令”2.内外朝制度3.察举制二、经济:恢复与繁荣㈠农业①农具和技术:耦犁;代田法;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为主②水利工程: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㈡手工业1.冶铸业: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2.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3.丝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㈢商业:陆、海丝绸之路开通;长安城有九“市”㈣经济政策:盐铁专卖和抑制商业复习:之前有无政府控制商业的措施?三、文化㈠思想1.汉初的“无为而治”背景、目的、治国原则、应用2.儒学成为正统: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董仲舒结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统治。他还提出“春秋大一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㈡文学:赋的兴盛㈢科技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有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2.数学:《九章算术》;珠算拓展:应用数学,促进了社会应用之后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了;西方数学中理论,被当成一种思维方式。3.天文历法: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月食和太阳黑子记录,使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拓展:中国古代天文学,除历法方面的成就外,发展起了阴阳五行、谶纬等。哈雷彗星最终成果是英国人(1656.11.8—1742.1.14)4.农学:《氾胜之书》5.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5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政治:承前启后。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拓展:阶段特征的内在联系㈠三省体制的逐步形成㈡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㈢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制度草率;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2.措施:制定官吏俸禄制;均田制和租调制;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色,讲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3.意义:推动北方经济迅速恢复与繁荣,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统一条件)对均田制的说明:条件:战乱大量国有土地、流民尚未形成封建小农经济实施:保留地主土地,官员品级占田赋税:租调力役意义:一度延缓了土地兼并二、经济㈠农业1.耕作技术:耕耙耱2.水利灌溉:翻车用于灌溉㈡手工业1.冶铸业:南北朝出现灌钢法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㈢经济政策和制度:均田制和租调制三、文化㈠思想:宗教广泛传播(社会背景、冲击儒学)㈡农学: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㈢文学:《搜神记》等志怪小说㈣艺术1.书法: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楷书、行书、草书臻于成熟。书法大家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2.绘画: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留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佳作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