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疟原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疟原虫Plasmodium诸葛青云温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1.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vivax)2.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3.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malariae)4.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ovale)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瘴气”,危害严重,分布全球,我国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如公元前1-2世纪《黄帝内经.素问》中“疟论”及“刺疟论”;隋代《诸病源候论》曰:“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有山溪源岭瘴湿毒气之故也。”而称瘴疟。直至1880年Laveran发现了疟疾病原体疟原虫后,才证实疟疾是由于疟原虫寄生而引起的。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一、Morphology&lifecycle在媒介按蚊体内在人体内发育子孢子(sporozoite)裂殖体(schizont)(肝细胞)(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stage)环状体(ringform)(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stage)(配子体形成)(formationofgametocyte)裂殖子(merozoite)(红细胞)裂殖体大滋养体(trophozoite)裂殖子雌配子体(femalegametocyte)雄配子体(malegametocyte)合子(zygote)动合子(ookinete)卵囊(oocyst)雌配子(femalegamete)雄配子(malegamete)休眠子(hypnozoite)红外期时间:P.v.8天P.f.5.5-6天P.m.13天P.o.9天红内期裂体增殖时间:P.v.48小时P.f.36-48小时P.m.72小时P.o.48小时按蚊体内发育时间P.v.8-10天P.f.9-10天P.m.25-28天P.o.12-14天子孢子雌按蚊叮咬肝细胞和红细胞红外期、红内期、配子体形成。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生活史要点:2.感染方式:1.感染阶段:3.在人体的寄生部位:4.致病阶段:5.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二种疟原虫形态的比较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肿大薛氏小点不肿大茂氏小点环状体外周血不易见滋养体裂殖体外周血不易见(裂殖子8-36个)配子体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二种疟原虫形态的比较(2)雌配子体雄配子体雌配子体1.潜伏期:子孢子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发作的时间P.v(间日)11~13天(短)6~12个月(长)p.f(恶性)9~10天P.m(三日)15~16天P.o(卵形)10~14天二、Pathogenesis疟疾的三大基本症状:周期性寒热发作、贫血和脾肿大2.疟疾发作:三连续阶段持续约6~10小时寒战期:畏寒、口唇青紫、面色苍白高热期:体温上升可达40-41℃,脉150次/分钟出汗退热期:体温下降、大汗、嗜睡、恢复正常红内期裂殖子胀破红细胞裂殖子虫体代谢产物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被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内源性热原质虫体代谢产物(外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发生紊乱疟疾发作致病物质被吞噬降解完热源消失体温调节中枢恢复正常出汗散热①机理:发热阈值:P.v(间日)10-500/µlP.f(恶性)500-1300/µl②发作时间疟疾发作时间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Pv:48h;Pf:36—48h;Pm:72h;Po:48h;3.再燃与复发①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患者经过若干次发作后,由于人体对疟原虫产生了免疫力或经不彻底的药物治疗,大部分红内期疟原虫被消灭,不再出现临床发作症状,但在血中仍残存极少量疟原虫。经过一段时间后,这部分残存疟原虫重新繁殖,血中疟原虫数达到发热阈值并出现临床发作症状②复发relapse:疟疾初发后红内期原虫因人体免疫力或抗疟药物的作用而被彻底清除。但由于肝细胞中休眠体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结束休眠,开始裂体增殖,产生大量裂殖子释放入血液,并引起疟疾发作(仅P.v与P.o存在,常为来年发作)(四种疟原虫均有)4.贫血①虫体直接破坏红细胞Pv:网织红细胞Pm:衰老红细胞Pf:所有红细胞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吞噬大量正常的红细胞。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损④免疫溶血A.虫体Ag—Ab+CB.红细胞隐蔽抗原暴露,产生自身抗体(IgM)5.脾肿大及肝肿大①虫体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巨噬细胞增生②充血③纤维组织增生6.重症疟疾:死亡率高①高发人群:无免疫力的人群及儿童;恶性疟②分型:脑型(常见)、超高热型等7.肾病综合症(疟性肾病)Ⅲ型Pm(三日)三、Immunity带虫免疫:人体感染疟原虫后可诱导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部分体内已寄生的疟原虫,维持低水平的原虫血症,使症状消失,同时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无疟原虫免疫力也消失。免疫逃避:部分疟原虫可与宿主的保护性抗体共存而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先天免疫:1.西非和美国黑人Duffy血型(—)故对P.v不易感;2.镰状红细胞症或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则对P.f不易感获得性免疫:有种、株、期的特异性四、诊断Diagnosis1.病原学诊断:厚薄血涂片法2.血清学诊断检测循环抗原、抗体3.分子生物学诊断(PCR、核酸探针)P.v:环、滋、裂、配P.f:环、配周围血中有配子体的疟疾患者和带虫者+感染血无免疫力的人群.2.流行因素:温度、雨量、湿度.24-26℃适合疟原虫发育(蚊体内).生活习惯、人口流动、卫生条件等.(1)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1.流行环节:(1)传染源:(3)易感人群:(2)传播途径:雌按蚊叮咬五、Epidemiology六、control&treatment1970年2411万1990年11.7万1992年7.4万2002年3.5万我国发病人数:氯喹、青蒿素(红内期)伯氨喹啉(红外期裂殖体、休眠子)乙胺嘧啶(红外期子孢子)乙胺嘧啶+伯氨喹啉(预防用药)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健康人群1.治疗病人带虫者4.坚持疟疾监测全球每年感染人数3-4亿,死亡人数150-270万。浙江。)复习思考题1、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和其红内期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2、简述疟疾的发作机理?什么是再燃、复发?3、简述疟疾患者贫血的机理及其免疫特点。4、疟原虫的实验诊断方法有哪些?5、输血能传播疟疾吗?为什么?子孢子(10-15um长、约1um宽,染色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核。放大1000倍。)环状体(早期滋养体)有1个深红的核,1个环状淡蓝色的胞质,形状象指环,红细胞改变不明显。大(晚期)滋养体薛氏点成熟裂殖体雌配子体雄配子体蚊胃的电镜照片,蚊胃上的球形物都是疟原虫的卵囊。动合子雄配子(出丝现象)红外期裂殖体(肝细胞内)Dr.AlphonseLaveran法国获1907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Dr.RonaldRoss英国军医获1902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880年发现疟疾病原体-疟原虫1897年在印度证实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恶性疟病人(巨脾)第四排左一:金利栩,左二:余波,左四:马剑锋,右四:余昶2009年2月13日上午,胡主席和马里总统杜尔共同为中国—马里疟疾防治中心揭牌。这是中国在非洲建立的第十三个疟疾防治中心,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项措施的一项行动。进入中心检验室,胡主席参观了抗疟药品和设备。他仔细观看显微镜下疟原虫图像,并向杜尔总统谈起疟原虫侵入红细胞致病的过程。胡锦涛主席还详细询问了中国援助马里抗疟药品的情况,得知这些药品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荐的药品,并能治疗六十万人时,胡主席频频点头,还特地嘱咐中国援马抗疟专家一定要注重培养当地人才,更好帮助马里人民战胜病魔。裂殖子开始侵入红细胞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