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正是二战期间,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走一步再走一步3.体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2.理清作者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其情感上的变化。(重点)(难点)(重点)文体知识指导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为特点,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融于一体,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散文和散文。本文是散文。叙事抒情形散神不散叙事莫顿·亨特(MortonHunt),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本文选自《心理学与成长》。预习检测1:给生字词注音•灼()扒()趴()•酷热()厌倦()•附和()突兀()•怦怦()嘲笑()•晕眩()哭泣()•呻吟()恍惚()•暮色()安慰()•凌乱()惊讶()•畏惧()参差不齐()•哄堂大笑()惊慌失措()bāzhuópākùrèfùhèyànjuànhuǎnghūkūqìcháoxiàotūwùpēngcēncījīngyàānwèiyūnxuànshēnyínmùsèlíngluànwèijùhōngcuò滑稽嘘声模糊挪动抽噎气喘吁吁xūjīmóyēnuóchuǎixū预习检测1:给生字词注音耸立:突兀:滑稽:凌乱:气喘吁吁:参差不齐:变幻莫测:遥不可及:高高地矗立。高耸的。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也做“零乱”。指杂乱而无条理。长短、高低不齐,很不整齐。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变化多,变化不可测度,不能预料。很远很远。预习检测2:解释下列词语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预习检测3:回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一、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用短线把你喜欢的语句划出来。二、在诵读中感知故事情节: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为稍后抢答问题做准备整体感知三、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四、理清文章思路。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2、故事发生距今多久?56年前3、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一个酷热的七月天4、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游戏玩厌,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5、“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因为8年来“我”一直有病,母亲叫“我”不要冒险。6、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一共有6个小男孩。内德和杰里7、那座悬崖有多高?岩脊有多深?多长?大约只有60英尺左右;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8、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岩脊了吗?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是的;不是;“我”9、“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我”爬到岩脊上,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小伙伴们都离“我”而去。10、谁叫来了“我”的父亲?杰里11、“我”是怎样脱险的?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12、“我”现在多少岁?64岁(当时是8岁,时隔56年,所以8+56=64)•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复述侧重记事的记叙文,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复述课文旨在训练语言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普通话能力。••要求:复述的情节要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包含进去,语句连贯,突出重点。•复述范文:•那是五十六年前七月里(时间)一个闷热的日子,在美国费城(地点),作者和其他五个小伙伴(人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于是内德提议去爬悬崖(起因),由于身体比较瘦弱,胆子也比较小,刚开始作者拿不定注意,后来在好朋友杰利的叫喊下他跟着去了,其他小伙伴都爬到崖顶去了,但是作者却只爬到了距崖顶还有三分之二的地方就再也不敢上去了,也不敢下去(经过),到了晚上,杰里把作者的父亲来了,在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指导下,作者顺利地爬下了悬崖(结果),获得了胜利,并且从中领悟到了一个生活哲理。你能一句话概述故事内容吗?文章叙述了“我”在悬崖上遇险,脱险的经历,并由此悟出了经验。一、起因(1—5)游戏玩厌,去爬悬崖。二、经过(6—17)中途被弃,进退两难。三、结果(18—28)父亲指点,摆脱困境。四、启示(29)走一步,再走一步。•根据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启示给课文划分段落。遇险脱险感悟深入探究:心理描写1、找出描写作者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词句。2、在父亲引导我征服悬崖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作者用哪些方法刻画了我当时的心理状态?1、找出描写作者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词句。吓坏了,感到阵阵晕眩,感到天旋地转,软弱无力,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心在瘦弱的胸腔里怦怦地跳动,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后悔,以及强烈的恐惧感。2、在父亲引导我征服悬崖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①最初:毫无信心(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②继而: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③随后:信心大增(我做到了)④最后:巨大的成就感(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下悬崖3、作者用哪些方法刻画了我当时的心理状态?①直接刻画心理状态;②由感受来表现心理;③用动作来折射心理。随堂训练:正确选择1、我犹豫不决。()2、感到阵阵晕眩;感觉天旋地转。()3、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4、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要晕倒。()5、我感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6、(我)扑进了爸爸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对应写法:A.直接刻画心理状态;B.以感受来表现心理;C.用动作来折射心理。ABCAACAC1、从课文内容看“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2、在人生道路上“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1、从课文内容看“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指那次我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克服困难的过程。标题的表层含义2、在人生道路上“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与困难,无论目标有多遥远,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分解成一个个看得见的小目标,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去,大的目标就能实现。标题的深层含义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景,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感到惊讶和骄傲。(29段)小结“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涵:①化整为零——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都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一步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②坚持不懈——一步步战胜了小困难,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③重在走第一步时的勇气、信心——“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从课文内容看,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谈自己画蛋的体会,他说:“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另一则材料。我国宋代伟大诗人苏轼也谈过类似的体会,他仔细观察过庐山,然后作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景物的不同特点,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景,才能观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拓展延伸,表达感受多角度阅读1.学习方法指导: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2.确定角度:(1)评论父亲。(2)评论杰里。(3)评论其他四个孩子的行为。(4)其他角度(自己设定)。父亲角度思考: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1)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教子有方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山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父亲的办法也告诉人们,对孩子不要溺爱,要科学地训练孩子,使之自立自强。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害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以指导、鼓励,不能包办代替,路要让孩子自己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才能不断地成长、成熟起来。(2)参考观点:慈母多败儿。这位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里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利玩。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废物,少了一个作家。母亲角度思考: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杰里角度思考: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参考观点:如果我是杰里,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里帮“我”,而杰里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里虽然“看起来很担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里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里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四个孩子角度思考: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参考观点:四个孩子的做法不是很得当。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种做法很不应该,是在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才对。(4)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5)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参考:我首先安慰作者,然后再叫大人来救作者。参考:如果我是作者,我首先保持冷静,用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最后一步一步地爬下去。其他角度多角度阅读是这堂课学习的重点。以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学着运用它,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出文章的新意,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