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选题背景(1)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一些制造业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生存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盈利。因此企业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竞争力,做的任何一个决策都要尽可能准确,成本信息就是企业决策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果企业的成本信息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消耗,有可能导致成本信息失误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企业放弃有利可图的产品,或者导致商品定价过高或者过低而丧失顾客。若企业竞争对手利用管理人员的信息失误而赢得顾客,这对企业是极具破坏性的。因此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很重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更倾向于采用核算更加精确的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又叫ABC法,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革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先进的机器设备,如电子计算机、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对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企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适应科技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与此同时,企业相应地形成了新的企业观。企业的管理已经渐渐地深入到作业水平,以“作业”为企业的管理和核心,深化了企业的管理层次,标志着企业管理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成本计算方法的革新也势在必行。(3)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从传统的生产大批量模式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随着企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生产技术、产品的复杂程的变化,许多人工被机器取代,与此同时,机器设备价值越来越高,对应的维护费用、折旧费用越来越高,加上高科技下维护费用等间接费用的增加,使产品成本结构有了较大变化。直接人工成本的比例大大减少,而间接费用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在传统的成本法中对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往往采用单一标准的分配制度。在此制度下,制造费用按共同的标准及比率分配于各产品。经常使用的分配标准有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工资、机器工时、产品产量、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等。这种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取决于制造费用是否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传统做法虽然部分的满足了与生产数量有关制造费用的分配,然而,在现代制造过程中,许多制造费用并不单一与生产数量相关,而且采用单一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造成了成本信息的失真,因为它忽视了发生这些间接费用有多种原因而不同原因对各种产品的成本是不等的。因此,必须发展按多种标准分配各相关的间接费用的方法。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就会出现成本被高估或者低估的现象。如果总成本不准确就会导致决策错误,其结果是企业可能接受表面上盈利而实际上亏本的业务,到最后无力扭亏而失去市场。本文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以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其企业内部管理中尝试采用作业成本法,通过在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作业成本法实施,得到作业成本法对制造业企业中规范成本管理的优势。同时针对当前企业在传统成本法下核算存在的问题,结合斗山机械有限公司的实际核算管理情况,提出更加有效的改进措施。为公司提供最合理、最规范的成本管理方法,使其在最小的投入时能获得最大的产出,从而能以更加快速、高效的姿态健康发展。1.1.2选题意义(1)提高成本计算精确程度我国大多数的制造企业大都是粗放式的管理,一直存在着“重生产、轻经营”的思想,也一直都把成本管理认为是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责,其他人员对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成本指标都是按部门进行了分解,并不能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如果想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要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采用单一数量基础作为分配基础,往往导致产品成本信息扭曲。而作业成本法细化成本对象,划分作业成本库,追溯作业动因,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的实现。(2)提高成本决策水平作业成本法可以区分制造费用发生的本项目的分类并找到成本项目背后的动因,准确进行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提高决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作业成本法不仅使成本核算更加准确,还可以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3)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相关问题及管理现状,探索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创新思路和模式,提出适合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方法,通过各方面因素的调动,尽可能消除一些不增值作业,日益形成产品的成本优势,从而进一步增强制造业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4)提高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制造业企业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下,其财务管理更加趋向于事后的核算与分析,却不注重事前的财务管控,业绩考核往往也会因为核算与分析的不准确而难以有效地实施。采用作业成本法分析制造业企业作业的增值性,可以为制造业企业实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分析考核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5)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作业成本法管理将作业作为计算和考核成本的责任单位,这有利于全员参加成本控制,使各作业单位员工动员起来,共同寻找降低作业成本的途径,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1.2国内外研究动态1.2.1国外研究动态作业成本法自创立以来已经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不仅局限在制造业,在提供劳务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学校和医疗机构等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会计事务所等中介类机构也得到了发展。(1)作业成本法的萌芽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就已提出。美国会计学家科勒(Kohler)在1938—1941年担任美国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的主计长和内部审计师时,在计算水电行业的成本时,发现在水力发电的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占总成本的比重很低,间接费用所占比重很高,与传统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占总成本较高,间接费用采用人工工时计算的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基于这种情况提出了早期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科勒(Kohler)在1941年《会计评论》上发表文章,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的设置问题进行讨论,并且对作业进行定义。在1952年《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的概念。在会计发展史上,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萌芽,但其思想主要是为了适应会计预算和控制发展的需要,在实务中并没有得到认可。(2)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斯托布斯(Staunus)教授出版了著作《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斯托布斯(Staunus)通过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对作业等相关概念作了全面系统地讨论,形成了作业成本的最初的理论体系。在1954年的博士论文《收益的会计概念》中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应首先明确“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作业”、“成本”等概念。斯托布斯(Staunus)于《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等相关概念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讨论,这是理论研究作业会计的第一部宝贵著作。20世纪80年代,由于传统成本法计算的弱点暴露更加充分,作业成本法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年轻学者罗宾.库珀(Robin.Cooper)和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进一步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又称作业成本计算。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全面系统的提出了作业成本法。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发展迅速,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品直接成本所占比例越来越小,间接成本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与传统的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所占比例较大,间接成本按照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分配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严重扭曲了产品生产成本,在此背景下,罗伯特.卡普兰教授指出传统的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已经消失,必须用新的思路和方法来研究成本,作业成本法由此提出。1987年到1789年,库珀《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一论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什么是作业成本法系统》,《二论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何时需要作业成本法系统》、《三论作业成本法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四论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作业成本法系统到底看起来像什么》。这些著作基本上对ABC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的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3)作业成本法的广泛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作业成本法在理论上日趋成熟,在实务界逐渐推行。2003年RoberBear等人在创作一部《成本管理系统设计——用作业成本法建立成本控制模型》(CostManagementSystemDesign:Developingapilotmodelusinganactivity-orientedapproach),在这部书中,主要是从作业成本管理方面来分析实施该方法所需要的各种内外环境、对当前已使用的管理方法进行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及建立相关引导模式来解决一些问题。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也由最初的美国、加拿大、英国向欧洲、澳洲、亚洲等进行扩张,应用领域也由最初的制造业企业逐步向各个行业推进。1.2.2国内研究动态我国最早介绍作业成本法的资料是1988年易中胜、马贤明、陈良编译并发表于《会计研究》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国外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刚刚深入,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国内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主要是参考国外,所以并未对作业成本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我国当时的产业环境还没有完全信息化,先进的信息技术还没有广泛的应用于企业,不具备作业成本法应用所需要的环境,于是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就没有深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本会计在西方产生,在此期间产生的成本会计主要是侧重于对成本的核算,据此作为确定产品价格的依据;对于产品的控制则涉及甚少,主要是通过大生产来降低单位成本。20世纪初,核算方法仍旧是传统的核算方法,但是,此时更加注重对成本的控制,随着竞争的激烈,以邯钢为代表的标准成本法的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管理在企业中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的大量间接费用致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核算要求,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成本控制方法应运而生。真正将作业管理的思想应用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之中始于21世纪初。首先是大量的关于作业成本法在中国适用性的调查研究涌现,随后关于作业成本法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的研究不断出现,作业管理思想在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全面展开。目前我国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理论研究方面和应用两方面。(1)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国内研究主要侧重于作业成本法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应用层面。国内作业成本法主要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和煤炭行业,在农业方面涉及较少。制造业行业有:机械制造业、煤炭企业、汽车制造业、电器制造业、服装制造厂、食品制造厂、卷烟制造厂等:服务业有电子制造服务业、酒店企业、银行业、保险公司、物流企业、电信业等。近年来,作业成本法有关于制造业、服务业和煤炭行业的论文很多,包括期刊和硕士生论文。欧佩玉、王平心(2000)在《作业分析法及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等介绍了作业成本法在国内某变压器厂运用的情况,为我国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研究;王平心系统介绍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基础工作设计方案,并通过在陕西农机厂、西安变压器厂、咸阳钢绳厂等企业的实施,给出了在我国制造业应用的典型案例。通过相关研究,他认为“中国企业具有实行ABC的条件,中国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把ABC用于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王平心教授撰写了一部将作业成本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著作——《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胡奕明(2001)教授收集了1985年至1999年关于企业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