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带来的好处“一带一路”(英文:TheBeltand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我国目前,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需求明显减弱,中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结构性矛盾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已形成了新的压力,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耿耿于怀,不断通过对贸易结构的调整及规则的重塑,试图从多方面限制中国的发展。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①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是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利于通过共建“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基础,可以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我国同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同时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共建丝绸经济带的倡议之所以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因为在已有的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振兴势必会形成对阿拉伯和东欧国家的辐射作用,其结果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对中国来说,可以带动内陆沿边向西开放,相当于扩大西部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③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开放所到之处,经济即进入活跃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形成于2000年之后,同东部沿海相比起步较晚,必须加快对外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内陆沿边开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重要内容,只要加快推动和落实,将进一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结合我国周边外交的发展重点,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内陆和沿边开放性经济水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④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目前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东部省份应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对世界①将继续有力地推动全球化进程过去几十年间,席卷各国的全球化浪潮,使得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快速融合,即使无需任何统计资料,我们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种融合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和好处。美国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凌志车与橄榄树》和《世界是平的》的畅销书中,记录了全球化的进程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品味、道德和良知的影响。而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迅猛发展的全球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日益崛起。在过去的100年中,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大约为20%,而现在是30%,正在朝向40%的比例迈进,预计20年内,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可能会超过发达国家。但是,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燃起了很多西方国家的恐惧,他们突然发现,全球化虽然使自己受益,但也让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受益多多,于是出现了“反思”全球化,甚至逆全球化的观念与行动。突出表现在贸易问题上,发达国家收紧了对新兴经济体的贸易标准,甚至祭出了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也正是因此,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谈判才举步维艰。而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最新表象之一,就是出现了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脱钩”与走势分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没有像过去那样大力带动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在这种环境下,习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打出了“捍卫全球化”的鲜艳旗帜。可以说,尽管面临地缘政治骚动,面临着反全球化观念的冲击,但中国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坚决地把由历史文化纽带相连的各国凝聚起来。“一带一路”涵盖60多个国家,加强这些国家的经贸交往与合作,无疑将极大地夯实全球化的战略基础,继续有力地推动全球化进程。②将创造新的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看欧洲的经验。过去几百年,欧洲大陆常常烽烟四起,两次世界大战均起源于欧洲,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怀抱着建立欧洲合众国的伟大理想,欧洲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们提出了欧元和欧元区的设计蓝图。1999年欧元的诞生,是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大事件,从此欧洲告别了战火,迎来了和平与繁荣。欧元诞生以来,维持了欧元区内价格稳定,加快了区域内资本流动,促进了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在国际贸易中,随着欧元的采用,企业要打交道的不再是十多种不同的货币,而只是一种货币,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货币汇率波动损失,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繁荣富裕的欧元区,有利于各国继续发展对欧贸易,给大家都带来了极大好处。同时,一个和平稳定的欧洲对维护世界和平至关重要。随着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欧洲地区还将会保持长久和平,进而促进世界和平,给各国发展均创造了重要战略机遇。目前欧洲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板块,经济体量世界第一,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引擎。尽管发生了债务危机,但笔者相信欧洲还会走向更加紧密的一体化。而“一带一路”,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在中间的腹地地带,各国也都蕴含着繁荣的种子,潜力巨大。如果“一带一路”进展顺利,就会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新经济地带,无论是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还是发展潜力,都是目前存在的各经济板块所无法比拟的,届时其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建设“一带一路”将会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快速增长,而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钥匙,只有实现不断发展,才能够最有效地减少贫困,提升人民福祉。③将辐射出多元文明包容发展的正能量一个基本的现实是,“一带一路”是一个民族宗教文化非常复杂的地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并积极努力推动其实行,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中国执政精英阶层更是深受这种文化的陶冶。刚刚过世的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就曾敏锐地指出,文化是决定命运的,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也就决定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行动逻辑。儒家哲学主张“修己安人”,提出了治国理政和对外交往的逻辑和路径。首先是要修己,把修己的功夫做到极致,就到了内圣的境界;而安人的功夫做到极致,就是外王,因此“修己安人,内圣外王”是中国哲学的灵魂。受这种哲学影响,中国政策的主基调基本上是向内反省,对外包容。而这与世界上其他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有显著差别,更与西方笃信的“文明冲突”有天壤之别。不能否认,世界上各个文明存在差异,但是绝对没有优劣之分。事实上,正是文明的多样性,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真正精彩之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建设好“一带一路”,就能够向世界证明,各种文明完全可以实现包容和谐发展,而不是必然走上冲突之路,这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品和正能量。④将缔造更加和平安全的世界欧洲的经验证明,政治经济上的紧密合作,将带来长久的和平和安全。“一带一路”国家间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传统安全和非常传统安全形势都很严峻。建设“一带一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和安排之一,就是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区域安全机制,这也是相关国家的现实需要,更是“一带一路”国家间开展更紧密经贸合作的迫切需要。当然,经济上的利益交融,本身就是重要的自动安全机制。此外,仍然需要在经贸合作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安全机制。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会议”上提出了中国的“新安全观”,提倡坚持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可持续安全,这很可能成为“一带一路”安全机制建设的重要共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新安全观,比传统的“军事联盟”安全观更加有利于保障地区安全。因为军事联盟机制,往往是几个国家利用武力对付外来威胁而形成的一种正式联合,是基于战争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合作模式。军事联盟机制排斥他国共同参与地区安全事务,其所追求的安全利益是单方面的绝对安全,不但无法实现平等包容、合作共赢,而且一旦有了假想敌的“战争”意识,离战争也就不远了。因此,“一路一带”战略,离不开建立良好的共同、合作、综合、可持续的安全机制,离不开处理与主要大国的安全关系,还会促进重要海上和陆路通道安全的公共品供给,这些都将给区域和全球带来更加安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