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性格:爱好:喜爱的花卉:理想生活:陶渊明个人档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嗜酒”“晋陶渊明独爱菊”世外桃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陶渊明1、朗读诗歌,初步感悟意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吵闹的声音。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人聚居的地方。建造,构筑。简陋的房屋。这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建造房屋,但并没有(感觉到)车马的喧闹声.问自己为什么能这样,心境高远,所居之处就感到很僻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识。想要辨识却不知道怎样表达。傍晚。相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东篱下采菊,无意间抬头看见了美丽的南山.•傍晚时分南山蒸腾着美丽的山气,飞鸟相伴飞回家.•其中有高远的意境,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研读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功名利禄。尔:这样。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问我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研读2、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说一,我说二一家之言——此诗的神来之笔,亦为陶诗中的经典名句。表现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人与自然和谐合一的诗情画意;哲理的意境,是“无我之境”。(物我合一的境界)。研读3、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悠然”“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由衷的喜爱之情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研读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此”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地隐居。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三、“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自然的意趣。人应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自然的意趣,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小结结庐人境无车马喧心远采菊南山山气日夕飞鸟真意超然尘俗、物我合一的意趣陶渊明醉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厌恶官场生活,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2、谨记:1)情景交融的句子:2)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3)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