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达州市电化教育馆邓旭辉2013年9月交流学习内容二、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形势一、什么是教育信息化三、关于“班班通”的认识一.什么是教育信息化(一)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作用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说来,凡是涉及信息产生、获取、检测、识别、变换、传递、处理、存储、演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与信息活动有关的、以增强人类信息功能为目的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主要由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智能技术与软件技术等组成。2.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信息技术变革了课程的表现形式●信息技术变革了课堂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办学模式(二)教育信息化的起源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三)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定义1: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李克东)定义2: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祝智庭)定义3: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南国农)定义4: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和软件工具,支持信息交流共享、知识建构创新、师生全面发展,促进教育文化变革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杨宗凯)。•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定义:•一是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促进教育文化变革和社会文明进步;•二是教育信息化的范围——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三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和直接目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四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支持信息交流共享、知识建构创新、师生全面发展;•五是将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对教育信息化概念做了如下描述: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原始动力和直接目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是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教育资源、课程教材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信息化●教师素质的信息化●教学评估和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四)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从技术属性看:●数字化:数字化使得教育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多媒化:多媒体技术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网络化:网络化的优点是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和便于合作。●智能化:智能化将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从教育属性看:●开放性: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生化、自主化。●共享性: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它使得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交互性: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协作性: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机协作完成任务的机会。(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音频、视频为主要内容的阶段。●第二阶段:提供基本编辑平台和软件工具、按知识点分解的素材资料,再加上一本电子指导书的阶段。●第三阶段:强大的专业的后台支撑,通过后台服务,提供各种可能的服务手段的阶段。(九)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信息化专设一章,列为十个重大发展项目之一。国家“十二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中以很大的篇幅明确把教育信息化列为一项重要任务,并明确提出将“三通两平台”作为建设重点。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制定了“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二、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形势(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现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不平衡●观念认识有待深化和提高●机制不健全●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发展目标2.发展任务(基础教育部分)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缩小数字化差距●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3.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五个专项行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上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家长互动交流的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统一开发的应用系统形成动态、准确的数据,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思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三、关于“班班通”的认识(一)“班班通”的内涵“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班班通”的含义包含了三个不同层次:“通”硬件;“通”资源;“通”方法。首先,“通”硬件,每个班级须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其次,“通”资源,在硬件通的基础上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最后,“通”方法,即利用信息化资源和设备开展教学活动。“班班通”硬件建设的基本形式可分两大类型、10种环境模式、14种环境配置。1.常规教室●简易多媒体教室:电视机+机顶盒;电视机+DVD两种●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电视机;计算机+投影仪+幕布;计算机+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三种●网络教室:学生机+教师机+投影仪+幕布(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学生机+教师机+投影仪+幕布(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两种●移动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终端+教师机+投影仪+幕布(交互式电子白板)+无线电子教室系统+无线路由器+充电设备+网络教学平台(二)“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2.专用教室●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学生终端机+学生终端卡+教师机+三网合一交换机+ATM多媒体网络交换机+语言学习网络平台●数字化科学实验室: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信号发生器+实验设备+计算机+数据采集分析软件●教师备课室: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课件制作工具●学校主控室:管理控制服务器(控制主机)+资源服务器+系统控制和管理软件+校园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录播教室:教室/学生跟踪主机+录播工作站+录播软件平台+全场景自动调音台●区域综合性应用平台:应用平台(服务器+系统软件+软件平台)+课堂终端设备(PC机、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机顶盒、电视机等)+各级资源库组长:王果副组长:徐文祥齐忠组员:王虹杨俊卿叶明亮符美瑜徐晓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