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上课)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疏通一、二段文字。学习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唐太宗李世民诤臣—魏征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有《魏郑公文集》。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课文体裁: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包括奏、议、疏、表、对策。《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解题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苑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初读求木之长者必浚其源泉塞源而欲流长载舟覆舟虑壅蔽则思正身以黜恶无因喜以谬赏鸣琴垂拱chángjùnsèzàiyōngchùmiùgǒng读准字音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之:三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长:cháng长得高必:一定固:使动用法,使……稳固根本: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现在一般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浚:疏通其:都是代词,前两个解释为“它的”后一个解释为“他们的”德义:道德仁义而:三个“而”都表示转折固:稳固,牢固治:安定虽:虽然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其:代词,这,那而:表示递进明哲:明智的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当:承担,主持重:形容词用作名词,重任居:处在某种地位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崇:推崇极天:至高无上的皇权休:美好,福祉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形容词作名词)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以:“而”表并列(或解释为“用”)俭:形容词用作动词,行节俭厚: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厚的境界胜:战胜其:代词,自己的斯:这以:表转折长:形容词用作动词,流得长远句式:判断句思考题: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比喻论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排比句排比句↓比喻↑→→↓↑•简析第一段•1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2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3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凡百:所有的景:大殷忧:深切的忧虑道:治国之道衰:衰微克:能够终:坚持到底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岂:难道诚:诚心以:连词,来下:指臣民既:已经纵情:放纵情感今指尽情傲物:轻视他人行路:路人今指走路虽:即使董:督责以:介词,用震:威吓句式:状语后置而:表转折,相当于“但”“可是”怨:怨恨惟:只有,只是宜:应当,应该•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阅读第二段,分析:•2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3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4、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本段从提出历代帝王“始繁终寡”这一历史现象入手,然后分析这些帝王在“取”与“守”两个时期的不同表现,挖出它们的通病;“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从而进一步揭示出不居安思危的危害。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对比——善始与不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6、思考题:•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小结: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对比殷忧得志竭诚待下纵情傲物吴越为一体骨肉为行路苟免——不怀仁貌恭——不心服严刑——载舟——覆舟比喻研习第三段1、朗读第三段2、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见课件)3、齐读文本,分析回答问题: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其:副词,用在句首表反问,难道忽:轻视,怠慢君:做国君诚:果真可欲: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则:就以:连词来作:兴建安:使动用法使……安定念:想到冲:谦虚牧:约束,修养下:居于……之下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以为:把……当作//认为敬:谨慎雍蔽:被堵塞、蒙蔽虚心:使心虚//一种谦虚的美德谗邪:形容词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正:使动用法,使……正身:自己黜:排斥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所加、所及: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谬赏:错误地奖赏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宏:扩大,弘扬兹:此简:选拔能:动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而:表承接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则:那么者:……的人尽:动词用完其:他们的信:诚信效:献出尽:尽情享受垂拱:(皇上)垂衣拱手,喻指轻而易举化:教化司:管理役:役使、劳损亏:毁坏、减损无为:指顺其自然治好天下解析第三段思考题:1、本段从哪些方面提出了十思?•戒奢侈(第1、2条)•戒骄傲(第3、4条)•戒纵欲(第5、6条)•戒轻信人言(第7、8条)•戒赏罚不公(第9、10条)3、齐读文本,分析回答问题: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十思:知足以自戒知止以安人谦冲而自牧江海下百川三驱以为度慎始而敬终虚心以纳下正身以黜恶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垂拱而治不必劳神苦思思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什么思思些什么提出问题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路思固本浚源(比喻)论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问题为什么思分析问题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本课小结总结历史(对比)说明善始实繁克终盖寡引出警告反面思什么提出十思正面文武争驰垂拱而治解决问题总结:1.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本文语言有何特点?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骈散结合,极富气势,华美流畅。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骈散结合,华美流畅,易于诵读。成语典故居安思危载舟覆舟垂拱而治择善而从之善始善终(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处在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易经》词类活用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形容词用作名词,重任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3、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形容词用作动词,行节俭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厚的境界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5、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6、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7、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8、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正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9、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动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文言句式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3、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4、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省略句)一词多义以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表转折,“却”)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3、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介词,“用”)4、必竭诚以待下(表修饰)5、则思知足以自戒(表目的,“来”)6、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表修饰)通假字振之以威怒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振通震无通毋古今异义根本树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今,尽情虚心使心虚,今,谦虚的美德以为以之为,今,认为特殊句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一词多义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疑问副词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疑问代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养人2.信①真实、诚实:信者效其忠②相信、信任:忌不自信③信使、媒人:自可断来信④消息、书信:函使报信迟早云尔⑤实在、的确:烟涛微茫信难求⑥随意、随便:低眉信手续续弹⑦信用:信义著于四海⑧信物:今行而无信4.治①治理、管理: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②治理得好:文武并用、垂拱而治③医治: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④惩治。惩处:不效则治臣之罪⑤对付、抵御:共治曹操⑥处理、从事:单于使卫律治其事⑦树立、建立:治威严6.哉①表感叹: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②表疑问:何必劳神善思,代百司之职设哉③表反问: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7.所①处所、地方:于知此为归骨所也②结构助词,可译成“……的事物”、“……的地方”等: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③结构助词,与“为”配合表被动: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④等于“许”,表约数:从弟子等十人所5.以介词①用、拿:虽董之以严刑②凭、按照:语何以至此③因为、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则思三驱以为度⑤在: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动词①用、使用、任用:忠不必用为,贤不必以②认为:皆以美于徐公连词①表目的或结果:则思知足以自戒②表偏正关系:则思虚心以纳下③表原因:以其求恩之深而无不在也④表并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本课中“以”出现得比较集中,要及时归纳学习。戒奢以俭[动词,用]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目的关系,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修饰关系。“竭诚”是“待下”的方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词,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连词,修饰关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目的关系,来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连词,修饰关系][旧知回放]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以致)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老臣以(认为)媪为长安君计短也长安君何以(凭)自托于赵?斧斤以(按照)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