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刘琼如何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钥匙•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基础。对婴幼儿来说,语言还是认识世界、接受教育的工具,是发展智力的前提。与婴幼儿讲话时,家长一定要把他当做很懂事的孩子来对待,跟他进行认真仔细地交流。不要担心孩子听不懂,其实孩子的接受能力超出成人的想象,听多了他自然会理解(除了特别抽象的专用名词),正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讲:“婴幼儿学习语言,并不是像成人那样仅靠记忆。他们是把听到的语言存入潜在意识中,并以如同高级计算机一样的能力进行分析、统一,然后将其出色地掌握并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证明,0一3岁阶段,特别是1—3岁,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阶段。因此,从孩子出生到3岁,那是孩子学说话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过了这个阶段再学语言就困难多了,家长必须抓住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0-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倾听能力口语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简单的了解一下,一个孩子从0岁到3岁,在语言发展上究竟存在着哪些规律0-3岁婴儿语言发展规律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简单音节阶段(0-3个月)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单词句阶段(1-1.5岁)简单句阶段(1.5-2岁)简单音节阶段(0-3个月)到了一个多月,孩子会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既不是哭,也不是语言,只是一种内在感情的抒发。两个月左右,孩子会发出a——,o——,e——或者I——,u——,YU——的声音,这才是作为语言的简单音节出现了。这种语音虽然还不能表达什么意思,也没有什么目的,但是他的发音器官发出了具有社会语言元素的声音。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世界上语言科学家们把4个月到半岁孩子发出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经过仪器的分析比较,发现了非常奇妙的现象:从这些记录里可以发现婴儿可以发出世界上所有语言的语音。就是说,一个孩子具备了学习世界各国语言的基础(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接着在4~8个月的时间里,孩子明显的对语言有了兴趣。渐渐的对日常语言越来越熟悉,了解越来越多,对语言的音调高低,节奏快慢都具有了分辨能力,对于人的表情变化也有了识别能力。孩子长到7个月左右,有一天他突然会发出“ma——ma——”的声音,敏感的妈妈会非常的高兴。但是如果他开始发“da——da——”的音,谁也不理会他,如果懂得一些,她对孩子注意点,她发现了孩子的这一进步无论如何都是高兴的,因为这是孩子发音器官的进一步成熟。如果想让孩子早一点会说话,就要给孩子多说话。孩子早一天晚一天说话智力水平是不样的,一岁前两个月和后两个月,智力水平就相差30个百分点,对于孩子以后语言的发展影响更大,千万不能忽视。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在10个月左右(9~12个月)期间,孩子的理解能力明显提高,辨别力明显发展,已经能听懂大多数简单句子,不过能掌握的新词,能发出的声音每个月大约1~3个。一方面大脑的语言功能区神经发育不是太成熟;另一方面作为发音器官的声带、舌头和面部肌肉综合协调能力还不完备,需要一个过程。这时候主要的是语言信息的输入。单词句阶段(1-1.5岁)一般来说孩子掌握词汇的速度15个月达10个以上,15个月以后速度加快,17个月左右每月掌握的词汇达10个左右。这时候要注意他什么时间能连续发出两个单词,这时候作为语言的又一个新阶段——双词句就开始了。不过双词句还是象征性句子,并不是完整的句子。1岁6个月以前,孩子听得多、说得少,理解多、表达少•这一阶段孩子的语言表达特点是:以词代句、一词多义、重叠发音、以音代词,并伴以动作和表情。如孩子说“妈妈”这个词,其实是代表一句话,可能是“我要妈妈抱”,也可能是“妈妈不要走”,或“妈妈给我玩具”。孩子说出的“妈妈”这个词代表一句话,有多种不同的意义。•家长对孩子讲话应尽量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和语言的规范化。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对孩子说话,尽量给孩子使用规范语言,这对他以后概括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家长在与孩子讲话的过程中尽量不用“儿语”,如指着小狗,就教他说“狗”,而不应教他说“汪汪”之类的“儿语”。当孩子说“儿语”时,不要重复,而应当用柔和的语调把正规的名称教给他,更不能迎合孩子,以免限制孩子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家长要尽量用词准确,如准确用量词“一辆车”、“一棵树”、“一片树叶”、“一朵花”等。简单句阶段(1.5-2岁)孩子到了19个月左右语言能力又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变化:说话增多,教什么会什么,一般能说出50个左右词汇,每个月增加25个新词;能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候的儿童语言有一个明显特点:简洁、明了,象电报的文体一样,称为“简单句”或“电报句”。孩子在语言爆发期同时也是吸取语言信息最旺盛的时期,单靠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已经明显不足,必须从书本中汲取语言(词汇)。给孩子读书、讲故事,说儿歌、听儿歌方能满足孩子语言需求,不然就会发生“语言饥饿”。孩子进入了积极的语言活动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随着孩子理解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的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很快发展起来,发音由不正确逐渐正确,会说的句子逐渐增多,语言的结构更加复杂化,所掌握词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开始出现多词句,每个句子一般包括3~4个词,如“宝宝要睡觉”、“宝宝要吃饭”等。这期间孩子开始从成人的语言习惯中逐步掌握语法结构,并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包括简单句和复合句。随着词汇量的迅速增加,除了名词、动词外,孩子还能掌握形容词、副词等其他词类。如我们常常听到孩子说“红的”、“真好”、“是什么”等。孩子开始学习语言时,大部分是模仿家长所说的话。如家长一边拿着蛋糕,一边将“蛋糕”的字卡片拿着给孩子看,对他说“蛋糕”,让孩子了解它们是有关联的。下一次他想吃蛋糕时,就会回想着对家长说“蛋糕”。让孩子自己逐渐用语言来表达他所想要的事物,这才能算孩子真正学会了。父母在教孩子说话时,最好能让他自由地活动,创造更多开口讲话的机会。孩子说得不对时,家长要及时纠正而不可以取笑他。凡是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家长都要耐心地回答。孩子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对他说话时,语速要比平时慢且意思要清楚,尽量避免使用艰深的词汇。1岁6个月~2岁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看图识字、看电视、玩玩具、念儿歌、背古诗、听故事了,孩子的记忆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这个阶段孩子注意和记忆的特点是形象化,色彩鲜艳、新奇、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和记忆。孩子学语言积极性很高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爱说话,整天唧唧喳喳说个不停,表现得积极主动。孩子说的话常常是“妈妈上班”、“宝宝吃饭”等简单的句子,有时还会省去句中的词,如“宝宝车”,意思是宝宝坐车,省去“坐”字。在接近2岁左右时,孩子开始会说复合句,如“妈妈给我笔,宝宝画画”、“下雨了,宝宝不出去”、“我要喝水”、“我不睡觉”等,这时语句结构较为复杂。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很高,对认识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烈,家长应因势利导,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巩固已学会的词句以外,还可以为孩子多讲读故事,让孩子读、背一些精选的儿歌、古诗。感知事物和反复实践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孩子语言的学习是建立在对生活中事物的直接感知和反复体验中完成的。所以家长的语言教育必须在孩子感知事物的基础上来进行。幼儿只有在感知事物时,才能理解所学习的相应的词、句的含义,他只有在表象与词、句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联系,才能形成印象和记忆。家长通过日常生活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依靠家长的示范和自己的多次练习、反复实践,在反复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语言能力。淡化故事中的恐怖情节对于较恐怖的情节,家长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接受能力,应运用淡化的处理方法。对恐怖的画面、情节反应强烈的孩子,家长应立即终止这个故事或这段情节的讲读,等他能平静地接受时,再给他讲读这个故事或这段情节。家长应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坚持给孩子讲故事,如睡觉前、吃饭后。家长开始时可讲一些篇幅较短、内容浅显的故事,以后再逐渐讲一些篇幅较长、富有悬念的故事。总之,给孩子读书,应尽力做到持之以恒,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训练和游戏分辨形状练习在教孩子认图形时,圆形是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图形,家长可从认圆形入手教孩子认图形。家长教孩子“皮球是圆的,太阳是圆的,苹果是圆的……”结合生活中圆形的实物,让孩子初步认识圆形。家长在纸上画出各种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或在有各种形状的图画书中,让孩子学会分辨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或引导孩子从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冰箱是长方形、饼干是正方形(圆形)、巧克力派是圆形等,这个练习的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分辨能力。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孩子两岁前会结束单词句,其词汇量也增加到200个左右。这2-3岁的过程中,孩子已经具备日常口语的表达能力,到了3岁,词汇量可以达到1000多个。当然如果你忽视了孩子的语言,仅仅让他接触日常生活中的几百个词汇或者更少,就会影响到孩子在语言上的发展。.学习视觉语言(书面语)、听觉语言(口语)的关键期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特别高,这一时期孩子学说话最快,是学习语言的高峰期。孩子口语的发展是在与人的交往中,通过模仿学来的。因此发展孩子的口语,应该让孩子广泛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和丰富词汇。家长应结合具体事物教孩子相应的词语,同时教孩子认读发音,即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学习。可将一些词连成一句话教孩子反复念,或利用看图讲故事等方式发展孩子语言的连贯性。孩子的究理期2岁以后的孩子有许多“为什么”,这是孩子的究理期到了。对此家长非但不能厌烦,还应为孩子的好奇而感到高兴。孩子学习新事物,并非一次就能记住,他会重复地问,得到同样的答复之后才肯接受。因此家人给予的答案必须统一,才不致使孩子产生混乱。家长也可以反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必定会得意地回答,如果孩子答对了要及时表扬孩子。如此一来,孩子肯定自己所知道的正确无误,便会产生自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一问一答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亲子问答游戏,问答的内容以孩子身边的实物最为理想,以后再逐渐将问答引导进“十万个为什么”中去。孩子的语言越来越社交化孩子会开始试着和其他小朋友交谈,因此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是训练其语言能力的方法之一。和孩子多说话,教他生字,并以手势及表情来表达这些生字的意义等,对建立孩子的会话能力相当重要,同时也要让孩子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或语言来进行回应,这样可以让他了解会话是双向的。家长每天都应该和孩子谈一谈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家长帮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别忘了为他解释每个步骤,也可以一边穿一边念着相应的儿歌,描述一下你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朗朗上口、合辙押韵的古诗和儿歌,有助于孩子记忆词汇,对记忆力和语言能力均有帮助,因此应多让孩子背一些精选的古诗和儿歌。初步建立时间概念“时间”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多少有点抽象。所以教孩子掌握时间概念,就要教他从他能理解的、最熟悉的、亲身经历的或感兴趣的事开始认识时间。(1)用具体事件表示时间时间看不见也摸不着,和孩子说“三点钟我们出去”,他可能不太明白,但如果对他说“睡好午觉后我们去小区里玩”,他就能理解。所以家长教孩子认识时间或和孩子讨论时间时,应尽量用具体的事件表示。如“早上”可以说是“太阳出来的时候”或“天大亮的时候”等。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听懂,而且能比较直观地感受这个时刻的到来。(2)有意识地使用时间词汇虽然孩子的时间概念发展大都不如他对时间词汇的掌握,但是学习使用时间词汇,可以增进他的时间观念,所以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使用时间词汇。如“今年宝宝两岁,明年三岁了”“明天星期六,我们去动物园玩”,或给孩子唱一些和时间有关的儿歌,如“小雪花,轻轻飘,告诉我,冬天到”等。(3)有效利用钟表孩子的思维都是具体形象化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钟表上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个只有时针的时钟模型,在整点处画一些简单的图画,如床、面包、玩具等,或是把现成的贴纸贴在相应位置上。如在7点贴上面包,表示7点要吃早餐了;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