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广东仲元中学 陆益彰)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广东仲元中学陆益彰古代传记:内容:生平事迹、籍贯、家世、工作及生活历程、典型事迹及成就、作者评论等特点:真实性;典型性;性格的独特性;叙述的文学性从传记与史书的关系看,古代传记主要有史传和史外传两类1、史传:依附于史书例:《项羽本纪》、《苏武传》2、史外传:不附于史书,以单篇流传的传记,写的多是当代人物,对传主不作全面介绍,而是就其突出方面作简要记载,文学色彩浓例:《马钧传》《子刘子自传》《徐霞客传》《谭嗣同传》谭嗣同梁启超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梁启超和谭嗣同的常识。2、读懂课文,理解文意。3、联系历史,学习谭嗣同光明磊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雄气概。谭嗣同简介谭嗣同谭嗣同在北京的故居(在今北京宣武区北半截胡同)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自幼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讲求经世致用。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要求变法图强。游历北京,结识梁启超等维新名士。著《仁学》两卷,提出冲决封建“网罗”的口号。1897年,与梁启超等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新政,参与筹办新式工矿企业。次年,倡设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变法。8月,应召入京,受光绪皇帝召见,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事宜。9月21日慈禧政变发生后被捕。28日临时刑前愤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义于北京菜市口,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著辑为《谭嗣同全集》。谭嗣同(1865~1898),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曾六赴南北省试,因不喜科举时文,屡考不中。1884年入新疆刘锦棠幕。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谭嗣同认识到要使国富必先变法,遂与唐才常等在湖南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开湖南维新之先河。后北游访学,遍交维新之士,结识了梁启超。1897年,和梁启超等在湖南长沙办时务学堂,并担任《湘报》主编,积极宣传变法主张,提倡“日新”思想,要求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898年6月11日,光绪下诏变法,谭嗣同被徐致靖荐入京,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协助光绪推行新政。后被袁世凯出卖,变法遭慈禧太后的残酷镇压,9月24日被捕入狱,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就义时年仅33岁。代表著作《仁学》,遗著编为《谭嗣同全集》。了解谭嗣同•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势不得不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末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不倡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仁学》书影谭嗣同的家书(1898年8月)当时,谭嗣同对变法抱有很大希望,他在家书中说“朝廷毅然变法,国事大有可为”。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君以名桎臣,官以名扼民,父以名压子,夫以名困妻,兄弟朋友各挟一名以相抗拒,而仁尚有少存焉者得乎?然而仁之乱于名也,亦其势自然也。——谭嗣同《仁学一》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谭嗣同《仁学二》梁启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1884年,以12岁补博士弟子员。1889年,以17岁参加广东乡试,中举人第八名。翌年春,入京会试。退出学海堂,以康有为为师。他跟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筹组强学会,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发展。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集》搜集较为完备。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国学大师——周邦虽旧,其命维新——《诗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梁启超梁启超(老年)梁启超书法梁启超墓(北京香山)梁启超的著作梁启超诗手稿,康有为眉批《梁启超全集》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变法运动一开始就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抵制和反对,随着运动的开展,维新派与顽固派的矛盾和斗争迅速加剧。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派发动政变,慈禧重新“训政”,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等6位维新志士惨遭杀害(这6位志士为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新政全部被推翻,变法运动彻底失败。戊戌变法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谭嗣同林旭戊戌六君子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1897年,谭嗣同等人在湖南成立时务学堂。以讲学为主,宣传维新思想。教员有谭嗣同、梁启超、李维格等。左图为学堂的总理与部分教员的合影,左起第二人为谭嗣同。谭嗣同殉难图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被害。参加变法的徐致靖被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除京师大学堂外,所有新政措施全部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宣告失败。电影《戊戌政变》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读准字音榻tà擘箧杵bòchǔqiè臼jiù臾yú戮lù正音:备极辜孽苦任记纂之役诸君所倡论擘画者乃扶病入觐皇上欲开懋勤殿直诘袁曰niè庶出之子zuàn编辑bò策划,计划jìn见皇帝mào努力,勉力jié责问,追问本文结构全文共有四段,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谭嗣同奉召入京,参预新政,未满十日,便发生政变。第二部分(第2段),谭嗣同在政变发生前,努力设法挽救危局,终因袁世凯叛变而告失败。第三部分(第3段),谭嗣同在政变发生后的壮烈行动。第四部分(第4段),写谭嗣同就义的年龄、时间、地点与当时壮烈的场面。情节一.青年游学二.湖南新政三.入京参政四.谋划救主五.以身殉主六撰述仁学谭嗣同的精神:鞠躬尽瘁、临危不惧、杀身成仁谭嗣同的品格:立场坚定、敢作敢为、忠于圣主、视死如归文章主题文章突出写了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慷慨赴死的经过,充分表现了他光明磊落、奋不顾身、置个人生死于之度外的英雄气概。谭嗣同被捕前谋救皇上救康有为劝梁启超被捕后光明磊落奋不顾身先人后己结构题诗狱壁慷慨就义戊戌政变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2.旧官僚机构及各地督府实力派的阻挠.“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4.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原因:结果:第一段: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备极孤孽苦故操心危,虑患深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弱冠刘大奇其才不果豪爽洒脱深通各种书籍受尽孤臣孽子之苦小心谨慎;深谋远虑品德才智二十岁认为……不平凡没有成功第一段:物色豪杰走集应和之将以谒先生任记纂之役经世之条理为父妾所虐本指状貌、形貌,引申为访求奔走聚集响应他将要来拜访担任编辑工作治理国家的策略计划被父亲的小妾虐待第二段:知其为非常人矣以父命就官为候补知府冥探孔佛之精奥会通群哲之心法衍绎南海之宗旨未尝与俗吏一相接不平凡因;就任深入地探求融会贯通许多学问家的重要思想通“演绎”,发挥交往一次第二段:绅士某某等蹈厉奋发相与讲爱国之理第三段:定国是之诏既下扶病入觐奏对称旨皇上超擢四品卿衔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精神)振奋(行动)积极一起决定国家大事的诏书已经下达带病进见皇帝回答皇帝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意超级提升稍微第四段:遂赐衣带诏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手无寸柄请皇上结以恩遇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旷代之圣主也藏在衣带间的密诏志同道合的人手中没有一点权柄拿优厚的待遇交结他直接到少有的一代贤明君主皇上欲大用康先生,在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皇上想大大地重用康先生,但他害怕西太后,不敢实行自己的意志。君不之信谭嗣同不相信(这种情况)汉人未可假大兵权借(给)盖向来不过笼络耳荣贼并非推心待尉帅者胡乃荣之私人大概向来不过是笼络罢了荣贼并不是真心对待尉帅的胡是荣的人足下何以待之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您怎么对待他呢您和董聂的军队,都受到荣的节制第四段:固有所闻请至颐和园首仆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唯有足下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昭雪之以市恩确实告发我英雄豪杰肃清君主周围的坏人整肃宫廷里的秩序不久洗清冤情来显示对慰帅的恩德这是当世无比的事业啊虽然这样;不值得一提初,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言。起先,当谭君刚进京的时候,(有人)跟(他)说到皇帝没有权力、西太后阻挠变法等情况,谭君并不相信。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我的皇位几乎保不住了,命令康有为并军机四卿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尽快设法营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就请你到颐和园告发我,从而杀了我。待之恐不易易。对付他恐怕不很容易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第五段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的,这是国运不昌的原因第六段:君资性绝特于学无所不窥故无所沾滞善能舍己从人则大服大端见于《仁学》一书余将与君之石交某某等面棱棱有秋肃之气天资超人探求无所拘束舍弃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就非常佩服大体坚固的友谊,代指挚友面容棱角分明有饱经风霜之状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遂相与一抱而别。于是互相拥抱一下就分别.没有出逃的人,无法谋划将来作业:1、找出文中所记载的谭嗣同一生的大事,说说在这些大事中体现了谭嗣同怎样的人格魅力,并列出谭嗣同的生平简历。2、课后思考探究二谭嗣同的生平简历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弱冠:从军新疆后十年:壮游甲午海战后:倡学会,提倡新政1898年4月:入宫参与新政1898年8月3日:见袁世凯,求其救助皇上1898年8月10日:被捕1898年10月13日:殉国问题探究:一、找出文中所记载的谭嗣同一生的大事,说说在这些大事中体现了谭嗣同怎样的人格魅力.①变法前的救国行为②变法中积极筹划③变法失败后,为营救皇帝不惜只身劝说袁……——积极上进,博学多闻——政治才华,忠于圣主,敢作敢为——立场坚定,视死如归思考、探究(1)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明智还是失策?(2)变法失败,谭嗣同以身殉国,你认为是智还是愚?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有关史料思考,阐述理由。该开放性题目的评价标准:有明确的观点,1分;有理有据,2分;能紧密结合本课内容来分析,3分;语言表达流畅、简洁,2分。能联系历史知识、课内外名人名句、课外文学作品、联系生活实际来分析,分别加分1-4分,直至该题获满分。若丝毫不扣住课文内容分析,总分不得超过5分。课文中重要信息: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二日复召见。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认为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明智的从袁世凯角度看,袁世凯曾经出使外国,了解国内外差距,主张变法,是可以争取的人才。从时局来看,变法力量单薄,皇帝无权,变法诸人无权,手无寸柄,缺少军事力量;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