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讲人:徐精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2007.1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中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合作愉快一帆风顺前言1.课程总体结构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2.教学要求通过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课程说明及教学安排l课程简介:学时:30+30学分:1.5+1.5课程性质:院系必选课选课对象:非计算机专业(本)内容概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常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等应用软件。一、目的和任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常用应用软件的一门课程,是全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作为21世纪的高级人才,掌握和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素质、知识、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课程中的启蒙课程,为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为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的其他课程奠定了基础。二、课程的基本的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3、掌握使用操作系统的使用。4、学会使用常用软件。三、课程结构和学时安排: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总学时为60学时。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WINDOWS2000操作系统第三章WORD2000第四章EXCEL2000第五章POWERPOINT2000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七章信息安全四、考核办法(1)本学期修完本课程的学生,必须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2)考试方式:无纸化上机操作(3)考试时间:90分钟(4)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打字题、操作题(见附录)五、参考教材选用教材:1、《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周鸣争等编著电子科技出版社2006年8月2、主要参考书:《计算机文化基础》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六.教学方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在内容的讲授上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深入浅出,培养兴趣。主要采用概讲法,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采用引导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度优先,广而不细。七、教学条件要求1、理论、实验同步进行。2、多媒体教室。八、授课班级:信息06、化学06食品科学与工程06食品质量与安全06级九、教学安排:(见课表)。十、成绩评定:1.平时20%(考勤+表现)2.期终80%(上机考试软件测试)。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当代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技术,它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计算机硬件的高速发展和软件功能的逐步完善使人类进入了一个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信息社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具有较强的动口能力(外语对话),二是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在信息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国家从2001年开始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大家学得怎样?是否要申请免修?)。什么是计算机?最早由于计算技术的需要而发明了计算机,计算机作为一种计算工具;实际上,发展到今天的信息社会,计算机不仅仅用于计算,它已是信息处理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应称“信息处理机”。通常又称:微机、电脑。(计算机-过时;微机-正常;电脑-超前)。计算机准确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高速、精确地完成大量算术运算、逻辑运算、信息处理的数字化电子设备。所谓“数字化”是指以数字化编码形式的信息作为加工对象;所谓“电子”是指组成它的物质基础主要是电子逻辑部件。计算机的外观学习计算机的方法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要目的培养计算机素质。不仅要注重计算机学科基本理论的学习,还要注重计算机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角度出发,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作为大一学生,特别要注重学习方法,要从中学的学习方法迅速过渡到大学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培养。1、课前预习,同时培养自学能力;2、上课认真听讲,重在听思想、方法、重点和难点;3、学会做笔记,重在记主线、重点、难点、补充点4、课后即时认真复习,认真对待作业;5、上好每堂实验课,课后多上机练习,注重操作技能培养。6、遵守机房管理制度,尊重、服从实验教师的安排,上机不准玩游戏;7、不能靠过去基础好,不能靠玩小聪明。8、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9、课间各班学习委员报告到课人数(分班坐)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分类及应用。2、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3、了解汉字信息的表示、了解计算机。4、掌握数制及数制间的转换、编码技术。二、教学内容l.概述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3.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4·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三、教学重点:微型机系统组成、数制与编码四、教学难点:计算机工作原理五、课时安排:总学时为6学时。本章难点!本章重点!1.1计算机概述一、计算发展史:原始社会:手指、脚指、绳子打节;春秋时代:筹算法;唐末宋初:算盘;1642年: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问世,只加、减法运算(法、B.PASCAL设计);税收计算。1694年:对机械计算机改造,能+、-、*、/运算(德L);1887年:手摇计算机出现;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ENIAC,(美国),为了计算弹道问题,由陆军部主持,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艾克特等设计,是现代计算机的始祖。占地167平方米,重30吨,耗电140kw,18800个电子管,7000个电阻,1000个电容器,6000个开关,1500个继电器,5000次/秒。花费40万美元,20万工时。ENIACE用2小时解决的问题,一个物理学家需100年才能解决。(The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电子计算机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大的工业革命成果之一,称第二次工业革命。二、计算机发展:人手功能的延伸:锄头、铁锹、车床、大吊车、挖土机;人腿功能的延伸: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飞船;人眼功能的延伸: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传真机;人耳功能的延伸:电话机、收音机、电唱机;人脑功能的延伸电脑--计算机的发明。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由于新的电子元件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明,计算机发展突飞猛进,大型机、巨型机相继出现。1、从电子元件上划分为五个时代:第一代:1947-1957电子管几千次-几千万次/秒.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几万次-几十万次/秒.第三代:1965-1970中小集成电路几百万次/秒.第四代:1971-1982大集成电路几千万-亿次/秒.第五代:1982-....超大集电路几十亿-百万亿次/秒.平均每5—7年,提高十倍速度、可靠性提高十倍、成本为原1/102、从规模上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型计算机第二阶段:小型计算机第三阶段:微型计算机第四阶段:客户机—服务器第五阶段:国际互联网三、计算机发展趋势:方向:速度高、性能好、体积小、成本低。具体:巨型机、微型机、网络、智能机发展。1.巨型机:高速度、大容量的计算机。它是高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标志。2.微型机:体积小、价格低、便于普及。3.网络化:用通信线路、电子设备将分散电脑连接起来,实现资源(硬件、软件、数据库)共享的计算机。如学校、金融、情报等网络。4.智能化: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感觉、思维、人的智能活动的科学。未来的计算机能听、嗅、触、视。5.多媒体计算机:具有音频、视频处理功能的多种媒体(传播形式)的计算机。能进行文字、声音、图象、动画处理。四、我国计算机发展状况:、1953年:开始研究.1958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1965年: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1971年: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1974年:小型系列化计算机.(1978年,邓小平“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1983年:银河巨型亿次计算机.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附: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发情况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形成了三大系列即:银河系列、曙光系列和神威系列。银河系列银河—Ⅰ1983年11月我国第一台被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它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成了继美、日等国之后,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银河—Ⅱ1992年11月19日,由国防科大研制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填补了我国面向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并行巨型计算机的空白。银河—Ⅲ1997年6月19日,由国防科大研制并行巨型计算机。基本字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该机有多项技术居国内领先,综合技术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曙光系列曙光Ⅰ号它可以进行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它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设计制造支持多线程机制的对称式紧耦合并行机的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我国在并行处理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曙光10001995年5月研制完成,是国内独立研制的第一套大规模并行机系统,其运算速度的峰值达到每秒25亿次。曙光2000—Ⅰ1998年上半年由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承担“曙光2000—Ⅰ超级服务器”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它的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200亿次浮点运算,面向科学工程计算;曙光2000—Ⅱ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国家智能机研究开发中心研制成功的曙光2000—Ⅱ超级服务器在京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它的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100亿次,内存总容量达到50千兆字节,可扩展到80千兆字节,磁盘总容量超过600千兆字节,可扩展到几千千兆字节。它具有先进的机群体系结构,由82台结点计算机组成,处理机总数达到164个。2003年,曙光4000L每秒3万亿次;2004年,曙光4000A每秒11.2万亿次,在2004年6月世界高性能计算机TOP500强排名中位列第十。2006年12月报到:2004年曙光4000A成功研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研制10万亿次商品化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神威Ⅰ计算机系统2000年8月,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共同研制的可缩放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并安装在国家气象中心投入运行。江泽民总书记亲笔为该计算机系统题名“神威”。峰值运算速度达到每秒3840亿浮点结果的高性能计算机神威Ⅰ投入商业运营。我国继美国、日本之后,已成为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打破了西方某些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对我国的限制。该系统在当今全世界已投入商业运行的前500位高性能计算机中排名第48位。深腾计算机系统200311月,联想计算机公司研制的“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每秒5.324万亿次,据悉,在2003年11月16日公布的全球最新超级计算机500强(TOP500)排行榜中,“深腾6800”实际运算速度居第14位。中国芯2002年8月10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1”计算机CPU成功了。中国人结束了只能用洋人的CPU造计算机的历史。2006年9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即龙芯2E)通过由“十一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验收,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水平,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龙芯的诞生证明中国在单纯的技术层面上与世界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开发一个核心芯片也许不难,但是将之融入市场却一定是艰难任务。附:国际巨型机国际巨型机界每年有个排行榜,它从系统性能、技术方向、制造技术、应用领域等多方面反映了全球实用巨型机计算机的最新发展。从中可看出当前国际巨型机的发展状况。2006年6月,国际超级计算论坛上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名单中,IBM公司制造的超级计算机大约占了一半(十强中占六)。排名第二的是惠普公司,它制造的超级计算机几乎占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名单的三分之一。亚洲93部超级计算机的拥有量已经超过了欧洲的83部,在美国之后排名第二。

1 / 2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