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古今评说】【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学习要点】1.流畅诵读,感悟诗歌。2.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3.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什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配乐朗读)重点鉴赏:思考诗人是如何表现思妇怀远之情的?方法:鉴赏诗歌又称为“品诗”,要品味意象,推敲炼字。好的诗歌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滟滟:波光闪烁的样子。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甸,原野。霰:雪珠。流霜:比喻流泻的月光。汀:水边或水中的平地。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有哪些意象?请分别找出来。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3)意境——幽美恬静第二部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哲理美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二、名句赏析——哀而不伤三、请找出承接上文与启发下文的文字。纤尘:细小的尘埃。穷已:穷尽。但见:只见。但,只,只是。第三部分:情感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指离别地点。胜:能承担,能承受。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1)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思妇怀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逐:追随。月华:月光。光不度:意谓飞不过这片无尽的月光,也就是书信不到之意。度,越过。潜:在水下活动。文。通“纹”,波纹。闲潭:幽静的水潭。可怜:可惜。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相思无着落•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沉沉:深沉的样子。•碣石:指北方。•潇湘:指南方。•乘月:随着月色。看到这样的画面,作者展开了怎样的思索?对宇宙人生的思索,透露出生命有限的感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贯穿全文的是一“月”字,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沉思因月而起的情思请回忆写月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悉眠。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空间意象时间意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情感意象《春江花月夜》一诗有什么艺术特点?(一)画面清丽,色泽柔和《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诗人不仅沿用题目,而且也沿袭了旧例,开篇便就题目敷衍生发,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一方面,诗人以月亮之初升到坠落为行文的外在线索,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如写花林不绘其形状色彩,而突出月光洒在枝头时的景象;又如写江水侧重其在月光映照下的滟滟波光)诗中的一切景物,均为月光所沐浴笼罩,既各在其所而又相互连带映照,宛如一幅笔触淡雅的水墨长轴,显得清丽、幽美,色泽柔和。(二)柔情似水淡愁如烟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写游子思妇当此良辰美景却天各一方的离别相思。相思离别,本是古代诗词中司空见惯的主题,但作者写来却别有风味。尽管也有相思之苦,但却没有泣涕涟涟的浓烈,在“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怨艾和嗔怒中,我们分明也感受到了思妇的天真与痴情;尽管也有离别之愁,但却不见双眉紧锁的沉重,在叹息“此时相望不相闻”,“可怜春半不还家”的同时,我们也分明感受到了“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真诚与热切。李泽厚说,“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由于诗中并未涉及具体的现实人事内容,因而其对离别的哀愁伤感显得宽泛而轻淡;但诗对相思的描绘渲染,却因自然背景的幽美和作者笔致的柔婉,显得真切缠绵,如三月丝雨沁人心扉。三、月是轴心,月是神魂••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从内容上可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也是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还是引发作者思索、探究茫茫宇宙与漫漫人生两者关系的因由(“江天一色无纤尘”以下八句)。因而,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月亮均是控引全诗笔墨运行的轴心,是统领全篇的神魂。人民所以称赞此诗诗情、画意、哲理融于一炉,也正是由于月亮的内在贯通。•此外,此诗四句一转韵,凡九换韵,平仄交替,依次递转,且多用顶针、回环等修辞手法,因而使全诗显得声韵协畅,一气流走。(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景物美(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美(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情感美【抒情层次】春江花月(景)思妇游子(情)宇宙人生(理)完美融合小结(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课后思考】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布置作业用第一人称改写“思妇怀远、游子思归”的内容,注意写出思妇、游子的情感和心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