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08-10教学目标: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定义教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是指所有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在学校内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包含着一些基本的构成要素:受教者(学生)、施教者(教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二)教学的特点需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现,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与上课的关系教学与上课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首先,教学是实施智育的基本途径,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有巨大的作用。其次,教学是实现德育的基本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最后,教学也是学校实施体育、美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这种基本途径与其他的途径的区别在于:第一,教学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第二,教学活动具有严密的组织性;第三,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二)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是学校的基本实践活动,也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学校各项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三)教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并培养创造才能(三)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概述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二、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特殊性规律)1.含义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含义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一)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二)领会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三)巩固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四)运用知识(五)检查知识一、备课(一)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可包括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教学参考资料。1.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2.钻研教科书3.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二)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2.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4.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三)制定教学进度计划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二、上课(一)课的类型与结构1.课的类型2.课的结构3.课堂结构的改革与发展在改革课堂结构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2)关注教学目标的多元化;(3)注重建立对话式的教学关系(二)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组织严密6.气氛热烈三、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一)作业的意义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其作用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二)作业的形式1.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2.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案3.各种书面作业4.各种实际作业(三)布置作业的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科学合理。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5.作业也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四、课外辅导(一)课外辅导的定义(二)课外辅导的内容(三)课外辅导的要求1.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2.辅导只是对课程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3.辅导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教师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5.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五、学业评价(一)学业评价的含义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二)学业评价的功能1.学业评价具有诊断和反馈的功能2.学业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功能3.学业评价可以激励师生不断发展(三)学业评价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业评价的依据,评价目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四)学业评价的方法1.学科成就测验2.日常考查(1)课堂表现记录(2)批改作业(3)小测验3.专门调查4.心理测量(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1.测验与目标2.试题类型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供答型试题要求学生对教师规定的问答题、解答题作出答案。选答型试题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若干答案中挑选出正确的答案。3.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六)学业评价的要求教师进行学业评价时应做到:1.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循评定标准;2.方向正确,要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这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3.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答案,而且要看思路,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六、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的含义与意义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二)教学评价的分类传统的评价类型:(1)甄别性评价(2)结果性评价(3)水平性评价(三)新课改下的教学评价类型(四)几种重要的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五)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的关系第四节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含义(一)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一)直观性原则1.基本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教学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语言直观。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二)启发性原则1.基本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惟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三)巩固性原则1.基本含义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为了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间,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改组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来巩固知识。(四)循序渐进原则1.基本含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提出的。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教学大纲、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求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不可违反,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学习进度就会加快,效率就会提高。(五)因材施教原则1.基本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人能力、兴趣和爱好以及不足之处,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有关的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基本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只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他们的有用的精神财富,而不致于造成学生囫囵吞枣,掌握的是一大堆无用的空洞死板的概念。(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要重视教学实践,其次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