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离线考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离线作业考核《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答:此观点错误。(1)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能对社会、对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同时又受多方面的制约。要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人的发展,人们在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时,必须考虑社会和人的因素。(2)教育目的包含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向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来确定。(3)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趋向有着密切联系。教育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就必须依据社会的现实和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答:这句话是正确的。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这句话是正确的。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答:第一,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第二,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第三,教育是有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2.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⑴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美育对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特殊的功效。⑵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美育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智慧,训练思维,提高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发展创造才能,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⑶美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美育能促进身体机能的协调,能调剂学生的精神。美的感受还能激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有助于掌握运动技巧的要领,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答:第一,教育具有文化的传递的功能。文化是人类在活动中创造的,对个体来说是后天习得的,它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延续,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发展下去。第二,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文化选择是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起始环节,它表现为某种文化的自动选择或排斥。第三,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教育不仅负有对既有文化的传递功能,还具有更新、创造文化发展的功能。第四,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是一定时期特定地域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共同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任何的文化都具有地域性和封闭型。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下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洛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请问:张老师釆用了哪些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1)张老师采用了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①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使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材料中,张老师首先通过实验,向同学直观地展示了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②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张老师通过让同学动手做实验,一步步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答案,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③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中,张老师,先让学生做实验,然后进行演示,再让同学自己讨论,使得学生逐步明了问题,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材料中,张老师在最后布置的小组讨论的作业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使学生将课本当中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2)张老师采用了实验法、演示法、发现法和讨论法。①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实验,然后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即为实验法的运用。②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用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即为演示法的运用。③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材料中,张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即为发现法的运用。④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体现了讨论法的运用。2.(1)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地主阶级子弟培养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士大夫和实际掌握地方政权的绅士。(2)北魏太武帝曾下令禁止劳动人民子弟进入私学学习,私学教师违背这一规定将被处死,设立私学者满门抄斩(3)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财产的多寡成为能否接受教育和受教育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据调查,美国上层阶级的子女中有80%进入大学,下层阶级的子女上大学的只有4%。法国工人占总人口的49.8%,其子女上大学的只占大学生总数的10.2%;上层阶级占总人数的4.5%,其子女上大学的占大学生总数的57%。根据上面文字材料,分析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答:由这三段文字材料可知,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在阶级社会,教育总是受到社会政治力量的控制,教育是政治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教育目的的选择是由政治经济决定的。换言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的人,是由社会政治具体决定的。在古代的阶级社会里,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集中于培养明贵贱、别尊卑、自觉维护等级制度的统治人才,这符合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总教育的领导权。统治阶级为了保证教育按照自己的统治需要培养人才,进行社会教化,必须把教育的领导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具体来说:第一,统治阶级可以通过国家权力机构颁布政策法令,实现对教育的控制或管理。第二,可以利用经济力量,通过发放教育经费等形式,实现对教育的领导。第三,可以利用思想宣传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或控制教育。材料二中记录的正是国家通过政权力量控制教育领导权的一个典型。(3)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受教育权的分配。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基础性条件的制约,受教育机会是有限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政治经济决定了受教育机会的分配。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的差别直接体现着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别。近现代社会,受教育权的差别则更突出地体现在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上。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并未真正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与富裕家庭的子女相比,相对贫穷的家庭的子女受教育机会要少得多。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