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导入•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文综之家、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课前检测•1.舞榭歌台巷陌狼居胥佛狸祠•仓()•2.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派代表词人,著有《》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壮志未酬。古诗词鉴赏方法1、从题目入手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表现手法入手,把握情感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表明题材,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一看题目二、自主学习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对金屈辱求和,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关键词:爱国词人主张北伐壮志未酬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o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寻常巷陌英雄无觅(英雄业绩)(精锐部队)(草率)(落得)(不堪,哪堪)三、晓内容,明词义解释下列词语(普通)(寻找)诵读感知,体味风格•齐声诵读思考:作为豪放词,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词最大特点是什么?四、表现手法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本词运用了哪五个典故?•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草率北伐而败北)•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百姓在此进行迎神赛会)•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合作探究•词人使用这五个典故有何目的?作者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点拨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他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情感:仰慕惋惜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情感态度:批评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对比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悲愤)再读课文,把握情感诵读指导“八字诀”:身临其境,情随意走。注意:速度慢下来,感情涨起来!忘我酝酿仰慕惋惜仰慕——批评——担忧——悲愤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感,为什么?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做到欲言却不能言之事。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上片是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上片已说到北伐雄图,这里再说北伐的基本方针,也是极自然的,是词中常见的讽喻手法;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综观全词,用事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人的思想感情也显得触手可及,一句话,它用艺术形象来表现词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好处: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碍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言简意丰,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拓展练习•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本诗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点拨:•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虽胸怀大志,但一生多坎坷,壮志未酬。•答案示例:用典,使用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2.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惋惜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追慕时代英雄,感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作词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行径。•自主学习•怀古诗的特点:•(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4)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5)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课后作业: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都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感慨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