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NFSA01—2018—0003南政办〔2018〕30号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南州公立中藏医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海南州公立中藏医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8年3月1日—2—海南州公立中藏医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健康,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立中藏蒙医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意见》(青政办〔2017〕199号)、《青海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关于印发海南州中藏医医院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州中藏医药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建立中藏医药补偿机制,实行差别化的鼓励政策(一)健全经费补偿机制。全州公立中藏医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藏药饮片、中藏药院内制剂除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收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财政补助、医院控制运行成本三个渠道解决。在加强预算管理、全面核定收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取消药品加成减收收入、运行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财政补偿。补偿经费原则上由同级财政承担,省级财政通过一般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落实政府对公立中藏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支持公立中藏医医院加快发展。(州财政局牵头,州发展改革委、州卫生计生委、各县人民政府配合)(二)实行鼓励使用中藏医药的医保政策。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鼓励使用中藏医药服务,对公立中藏医医院实行差别化政—3—策。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中藏医医院中藏药制剂、中藏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藏医药服务。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合理支出医疗费用意见的通知》(青政办〔2013〕259号),适当放宽中藏医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合理确定中藏医医院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指标,引导医疗机构运用成本相对较低、疗效相对较好的诊疗项目,发挥中藏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州卫生计生委配合)(三)鼓励使用中藏药院内制剂。各级中藏医医院要严格按照药监部门相关规定配制医疗机构制剂。各地要充分考虑中藏药制剂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成本,形成鼓励使用中藏药制剂的有效机制,中藏药饮片和中藏药院内制剂保留加成。各级中藏医医院计算药占比不包括中藏药饮片和中藏药院内制剂。(州卫生计生委牵头,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发展改革委配合)二、积极推动中藏医医院参与分级诊疗工作(四)明确公立中藏医医院功能定位。三级中藏医医院主要是充分利用中藏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藏医诊疗服务和中藏医优势病种的中藏医门诊诊疗服务。二级中藏医医院主要是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藏医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州卫生计生委牵头)(五)制定中藏医常见病出入院和双向转诊标准。2018年选—4—择高血压、糖尿病、萎缩性胃炎等中医14种、藏医11种疾病制定中藏医转诊指征(见附件),在各级中藏医医院推广;2019年扩大分级诊疗病种数量,2020年力争中藏医分级诊疗病种达到30种。(州卫生计生委牵头)(六)鼓励到中藏医医疗机构就诊。在分级转诊工作中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基层患者可以选择直接到二级中藏医医疗机构就诊。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中,中藏医诊疗量占同级总诊疗量的比例要不小于30%。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将中藏医治疗有优势的疾病患者转至中藏医医疗机构就诊。区别对待中藏医医院的门诊服务,不对中藏医医疗机构门诊量进行限制。(州卫生计生委牵头,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七)组建中藏医医联体。共和县中医院积极与省中医院组建中医医联体,开展集团化和托管试点,整合重点专科资源,建立中医专科联盟,探索开展中医医联体工作;州藏医院与兴海、同德、贵南、贵德四县藏医医院组建藏医医联体,开展州域内藏医医联体工作。中藏医医联体内允许中藏药制剂调剂使用,医联体内实行转诊不计入转诊率。(州卫生计生委牵头,州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八)探索县乡村中藏医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在共和、同德、兴海、贵南县开展县乡村中藏医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由县藏医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藏医科、藏药房和村卫生室的藏医药工作,对被托管方在组织管理、人才队伍、信息支撑、考核监—5—督四大体系建设上进行帮扶,做到“三有”、“六不变”。“三有”即被托管单位有藏医科、藏药房、藏医药人员;“六不变”即公益性质不变、人员身份不变、职责不变、资产权属关系不变、政府投入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县级中藏医医院制剂在本县一体化体系中调剂使用,实行县乡村中藏医药工作统一管理。(州卫生计生委牵头,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县人民政府配合)三、提升州、县级医院中藏医药服务能力(九)加强州、县级中藏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州、县级中藏医医院要选择中藏医特色突出的临床专业科室进行重点建设,加强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服务功能,探索将医疗和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服务相结合,努力构建中藏医药综合服务新模式。制定实施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符合州、县级医院实际的中藏医优势病种、中藏医诊疗方案,推广应用中藏医医疗技术。加强全州各类医疗机构中藏医药工作,到2019年底,在全州所有州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均设立中藏医科。(州卫生计生委牵头,州财政局、各县人民政府配合)(十)加强中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藏医、中西医结合、藏西医结合、藏医护理等人才培养。通过定向培养、转岗培训、提升学历等方式,加大中藏医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加大中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海南州藏医院建立县、乡、村三级藏医培训基地。做好州、县级中藏医—6—医院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工作,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人数比例不低于60%。对临床类别医师进行中藏成药合理应用和适宜技术等中藏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遵循中藏医药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推行“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培养模式,开展名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加大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培养或引进中藏医药学科带头人。本着支持中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原则,根据实际需求,在高级岗位设置、聘任中对中藏医药人员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个人自愿的情况下,按照组织程序,可适当延长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名老中藏医退休年龄至65岁。在中藏医系统内,建立名医评选机制。(州卫生计生委牵头,州教育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人民政府配合)四、保障措施(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公立中藏医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由州医改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推进。各县政府负主体责任,分解任务,切实保证公立中藏医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十二)加强统筹协调。州医改领导小组、各县政府要加强对中藏医药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教育、科技等部门组成的中藏医药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中藏医医院综合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检查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各县在制定—7—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关政策和推动试点地区制定实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和体现中藏医药的特点,做好研究、规划、部署、实施和督导工作。(十三)强化督查落实。州医改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县公立中藏医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任务全面落实。全州公立中藏医医院综合改革其他方面工作,按照我州医改系列文件要求执行。本实施方案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3月30日。附件:中藏医双向转诊相关病种及转诊指征(试行)—8—附件中藏医双向转诊相关病种及转诊指征(试行)一、双向转诊疾病范围(中医14种)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CKD)、乙型肝炎、萎缩性胃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股骨颈骨折、甲状腺癌、盆腔炎、乳腺癌。(藏医11种)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CKD)、脑卒中、乙型肝炎、萎缩性胃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股骨颈骨折、盆腔炎。二、双向转诊指征(中医)(一)眩晕(高血压病)。1.眩晕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症状。(1)肝阳上亢证。症状: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滑。(2)痰浊上蒙证。症状:眩晕,头重如裹,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弦滑。—9—(3)气血亏虚证。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弱。(4)肝肾阴虚证。症状:两目干涩,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弦细。(5)瘀血阻窍证。症状: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2.眩晕(高血压病)双向转诊指征。(1)二级医院转至三级医院指征:初诊高血压转诊指征:①合并靶器官的损害或有严重的临床症状;②年轻且血压水平达3级(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③疑为继发性高血压:④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⑤因诊断需要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随诊高血压向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转诊指征:①按治疗方案用药2-3月,血压不达标者;②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再度出现血压升高并难以控制者;—10—③血压波动较大,临床处理有困难者;④随访过程中出现新的严重临床症状;⑤服药后出现不能解释或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⑥高血压伴发多重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而处理困难者;⑦难治性高血压。(2)三级医院转二级医院指征:上述情况下,高血压的诊断已明确、治疗方案已确定、血压及伴随临床症状己控制稳定者。(二)消渴(糖尿病)。1.消渴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症状。(1)肝胃郁热证。症状:口干、口苦或口臭,大便秘结,手足心热,形体肥胖(以腹型肥胖为主),郁郁寡欢,或烦躁,怕热,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有力。(2)热盛津伤证。症状:口渴欲饮,喜冷饮,心烦,大便干结,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燥少津,脉细滑。(3)膏浊内阻证。症状:形体臃肿,肥胖(以腹型肥胖为主),神情倦怠,胸胁痞满,肢体困重,舌体胖大,舌质淡暗或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4)气阴两虚证。—11—症状:口渴,多饮,多尿,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少华,可见少气懒言,心悸怔忡,食少纳差,舌淡或红,苔薄或欠润,脉沉细。(5)气虚血瘀证。症状: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或疼痛,面色少华或晦暗,口唇色暗,舌质暗,见瘀斑或瘀点或舌下脉络瘀滞,脉沉涩。2.消渴(糖尿病)双向转诊指征。(1)二级医院转三级医院指征:①合并严重急慢性并发症者;②血糖控制差、血糖波动大,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及/或餐后血糖大于13.9mmol/L者;③使用2-3种口服药至最大剂量,血糖仍不能控制达标者;④在降糖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低血糖等;⑤有严重并发症当地医院无法有效治疗者(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2)三级医院转二级医院指征:症状消失,血糖控制稳定,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血糖10mmol/L,无低血糖及严重急慢性并发症,或急慢性病情缓解、诱因去除、血糖和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三)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参照国卫办医函〔2016〕1414号执行)。—12—(四)冠心病(参照国卫办医函〔2016〕1424号执行)。(五)脑血管疾病(参照国卫办医函〔2016〕1424号执行)。(六)(血尿、紫癜肾、水肿、肾衰)慢性肾脏病(CKD)。1.中医辨证分型与症状。(1)血尿、紫癜肾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症状。①血热动血证。症状:发热不退,身现斑疹,心烦失眠,尿血,甚则便血,呕血或咳血,舌绛,苔黄,脉数。②血瘀动血证。症状:身现紫斑,色淡暗,或见呕血、咳血、尿血,唇暗,舌紫或有斑点,脉弦涩。③气不摄血证。症状:皮下紫斑,或呕血、咳血、便血、尿血,女性可见崩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无华,舌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