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研究一、会展产业概述(一)会展产业的定义会展产业是通过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来带动当地的旅游、交通运输、饭店及相关服务业的一种新兴产业。(二)会展产业的作用会展产业涉及工业、农业、商贸业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日益显现出来。具体体现在: 第一,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会展业不仅能带来场租费、搭建费等直接收入,而且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收入;不仅能集聚人气,而且能促进各大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获得优质资源。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着各行业在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博鳌效应就是会展业创造出的一个典型的“神话”,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竞争力,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协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会展业的支持和助力。其中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会展经济能服务于和增强城市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第四,能增加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办展活动的增多,会展业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还能拉动和促进就业。 第五,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紧扣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贸易、旅游、宾馆、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动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三)会展业发展必备条件会展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与展会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密不分的。1、优越的区位条件优越的区位是会展业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体现在举办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上。一般来说,沿江沿海、地形平坦、气候宜人的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快,例如德国会展中心城市汉诺威,位于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交汇处,濒临中德运河,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宜人,优越的区位条件为汉诺威会展业水平的提高贡献了最基本的力量。2、良好的城市环境会展业的发展要求会展城市必须具备完善的交通网络,过硬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环境,以及较高的城市知名度。其中交通是城市对外交流必不可少的条件,便捷的交通是会展业发展的保障;会展的发展不但要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展馆,还必须有完善的供水、供电、通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要清新优美,环境污染少;城市知名度高自然会拉动会展业的发展。例如,德国会展中心城市汉诺威地处德国南北和东西铁路的交叉路口,濒临运河,是水陆辐射的交通枢纽,同时它是一个历史悠久、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在世界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3、强大的经济实力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强大支持,经济越发达,会展业发展壮大得越快。城市经济主要体现在它的二、三产业上,拥有的经济部门越多、第三产业越发达越能促进会展业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对外商吸引力越强,经济增长得也越快。德国会展中心城市汉诺威重工业发达,制造业突出,有德国最大的轮胎厂、电子技术工业发达、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欧洲最大的旅游社组织的TUI总部就设在这里。这些为汉诺威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4、健全的行业体系会展业的发展必不可少的还有人力、品牌、行业协会和法律体系的支撑。人才是会展业发展的推动力;品牌是会展业生命力的体现;行业协会是会展业规范发展的指示标;法律是会展业发展的可靠保障。二、我国会展产业基本格局我国会展产业经过10多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基本格局已初步形成。不同划分标准下有不同的会展产业格局。(一)按照会展业自身发展特点划分的会展产业格局以会展业起步早晚、发展速度快慢和自身发展特点为依据,可将我国会展产业带分为北、东、南三个产业带。其中北产业带是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青岛、大连、沈阳、长春为重点。东产业带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宁波、义乌、常州、绍兴、海宁、永康等城市为依托的新兴会展产业带。南产业带是以广州、香港地区为中心,以广交会为助推器,以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东莞、顺德等城市群的兴起而形成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珠江三角洲会展产业带。(二)以各大会展中心为据点进行分类的会展产业格局以各大会展中心为据点进行分类,可将我国会展产业带分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会展产业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产业带、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产业带、以大连为龙头的东北会展产业带和以成都、昆明为中心的西部会展产业带。(三)按照城市经济总量来划分的会展产业格局按城市经济总量来划分会展产业格局,可将我国会展产业划分为一线会展城市会展产业和二线会展城市会展产业。本文即是按照此种划分标准,分别研究我国一线会展城市和二线会展城市的会展产业。原因在于即使是在同一个会展产业带中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因此笼统的进行比较不利于制定合理的会展政策。本文以2010年经济总量为主要划分标准将我国会展城市分为一线会展城市和二线会展城市。具体划分依据:经济总量在万亿元以上的城市为一线会展城市,经济总量在万亿元以下的为二线会展城市,2010年,经济总量排在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16872.4亿元)、北京(13777.9亿元)、广州(10604亿元),而排在第四位的深圳市经济总量为9510.9亿元。一线会展城市上海、北京、广州主要是受改革开放的影响,政府支持力度大,会展产业发展时间早,起点高,规划布局相对合理,规模大、数量多,贸易色彩浓厚和区位优势明显而独具特色。其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会展集中和辐射范围广,因此位居全国会展业的龙头地位。北京的国际汽车展、印刷展、上海的华交会、广州的广交会等,都已被世界知晓。二线会展城市主要包括沈阳、长春、大连、青岛、宁波、西安、南京、昆明、武汉、重庆、桂林和成都等等。此地带在交通上不及一线会展城市便利,经济上也逊色于一线会展城市,在人力、财力等诸多方面也都比不上一线会展城市。但它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发展的势头和发展空间要大于一线会展城市。其中长春的汽博会、沈阳国际流体机械设备展览会、昆明的世界园艺博览会、重庆的高交会、桂林的旅游节等也都是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展会。三、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特点(一)展会规模不断扩大,展览数量不断增多展会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展馆建设异军突起,全国遍地开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大城市都把会展业的发展列入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各地掀起建设展览场馆的热潮,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据统计,中国共有展览场馆317个,这些展馆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安徽、山东、辽宁等省区,约占总馆数的64%,如表1我国主要省份和地区展馆数量一览。二是展馆面积不断扩大。“九五”期间,全国展馆总面积不足80万平方米,“十五”期间,可用于展览的总面积就高达537万平方米。截止2010年底,全国可用的展馆总面积更是早已突破千万平米,达到5050万平方米(表2列出了近八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的主要会展场馆的面积对比数据)。会展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前,全国展览项目数量不到1000个,2000年接近1700个,2001年达到2000个,2007年为4100个,到2010年,全国各地举办展会数量有增无减,达到5040个。在展览数量上,中国仅次于美国,居亚洲第一。(二)内容多元化、展会集聚化我国会展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规模和数量上,其内容的多样化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在我国举行的各类综合性、专业性展览会和交易会数量超过4100个,会展内容也涉及到各行各业,包括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电子、机械、汽车、冶金、矿产、石油、化工、服装等第二产业;还包括科技、物流、运输、通信、旅游等第三产业,共涉及70多个行业。其中以机械加工、电子通信、建筑装潢、化工、食品展会居多,工业、机械、加工大约占到了20%,展会内容多元化日益明显。我国会展业在内容上得到丰富的同时,在会展举办地点上也体现出集聚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和中西部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其中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带,尤其是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城市设施完备,给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也符合世界会展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以省份为单位,展会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广东省、河北省、浙江省、山东省和辽宁省。以地区为单位,北京、上海、广州举办展会最多,特别是上海市,2009年,上海共举办展会369场,北京253场,广州215场,上海在三地中占有44%的份额。从以上数据我们能看到,我国展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会展的这种集聚化现象特别明显。(三)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逐渐提高,发展步伐加快,作为服务贸易的会展经济也加入到了国际会展业的竞争与合作之中,整个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自身定位上,大多数会展中心和展会在名称上都冠以“国际”“世界”的字样,体现了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愿望。在全国317个展览场馆中,有120个会展中心带有“国际”、“世贸”、“世界”的字样,约占总数的38%。二是在积极引进国外会展品牌项目上,聚集国际资源,扩大国际影响。迄今我国已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举办了大大小小的展会近1000多个,组织外商来华参展的各种展览会近1000多场,积极走国际化路线,与国际接轨。在会展业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同时,我国会展业也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起初的一些综合性的展会越办越少,专业展览越来越多。吸引前来参展的展商也越来越多,专业观众也越来越多。(四)经济效益显著一方面,会展业是一个高盈利的行业,其利润率一般在20%一25%。2001年我国会展业总产值近4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8.9万亿元人民币的0.044%。2005年会展总产值约100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7%。2007年会展收入达180亿元,201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超200亿元。另一方面,展览会作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可以促进中外技术合作和商贸往来,推动巨额价值的交易。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3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人民币。有“中国第一展”美誉的广交会,每年两届的出口成交额相当于全国一年出口额的1/3左右。再者,会展业产业带动效益也相当明显,对会展举办地交通、旅游、通讯、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带动性较强,既有利于整合产业资源,又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促进了城市建设,提升了城市竞争力。例如重庆,2010年共举办展会405场,由其带来的直接收入为25.3亿元,拉动相关行业的消费达214.3亿元。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及潜在的联动效应使得会展业成为我国多个城市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使得会展建设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国际会展产业发展趋势(一)国际化趋势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会展市场的壮大,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首先,参与者国际化。大多数展会的举办不会仅局限于当地及国内,而是放眼于世界。其次,举办地域国际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会展市场也不断壮大,一些国际知名展会在本国内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大的国际市场的要求,急需要在海外开展展会,设立展览分公司。德国汉诺威展览集团就是国际化的典型代表,在世界6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或代表处。该公司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展览公司之一。最后,举办团队国际化。上点档次的展会都会聘请国际知名的团队和人才来规划及组织这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