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PlanningSystemIntegrationandUpgradingResearchofASuzhouInstitution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70题共70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A.黄帝B.禹C.启D.汤2.下列商朝官员中,从其分工看,能够参与商王决策和指挥军队的分别是()A.相、师B.卜、祝C.师、史D.祝、卿士3、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民主推选制D、嫡长子继承制4、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D、保证王权的稳定5、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A、绝对的B、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关系C、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D、方国联盟的基础6、宗法制度的核心是()A、嫡长子继承制B、大宗小宗制C、礼乐制D、世卿世禄制7、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前者8.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9.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A.直接影响B.间接影响C.完全继承D.毫无关系10.分封制的主体是()A.殷商的旧族B.殷商降族C.古老方国D.同姓亲族11.西周实行分封制,商鞅变法推行郡县制,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的直接目的()A.发展封建经济B.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制C.强化中央集权D.巩固封建统治12.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B.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C.保证王权平稳过渡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13.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一士B.周王—大夫一士—诸侯C.周王—卿—诸侯一士D.周王—诸侯—卿大夫—士14.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15.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层层封授,形成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C.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16.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中,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17、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18.春秋时期奴隶社会政治上日益瓦解,主要表现在()A.各诸侯国普遍变法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1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20、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①修建万里长城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整顿各地风俗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21、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22.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制23.秦朝能达到“一法制,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统一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D.实行了法治24.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A.中央集权制B.皇位继承制C.三公九卿制D.宗法分封制25、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6、西汉时期,刘邦为巩固其统治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是()A、郡县制B、郡国与郡县并行制C、分封制D、行省制27.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建立中朝②设置刺史③推恩子弟④强化三公九卿制()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8.西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①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②都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③叛乱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④叛乱都首先在边疆地区爆发()A.①③④B.①③C.②④D.①29.外戚和宦官能够掌握中央政权的根源是()A.皇帝年幼B.官僚腐败C.皇权专制D.地方割据30.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三司使和枢密使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3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32.元朝实行一省制。“一省”是指()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内史省33.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B.完善中央集权制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保证决策的合理性34.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③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35.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日:“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日:“……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文中太祖之“意”是()A.准备赏赐开国元勋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C.表示歉意抚慰群臣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36.北宋“三司使”行使的权力是()A.管理军事B.掌管财政C.掌管行政D.监察百官37、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④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38、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B、分割宰相权力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39.明初管理地方政权的机构是()A.节度使B.中书省C.行中书省D.三司40.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A.废除丞相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以地方设“三司”41、“票拟”是()A、大臣的奏章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C、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4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①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④极大的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3、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B、封建统治日趋衰弱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4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是在()A.西汉初年B.东汉末年C.北宋D.元朝45.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46.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主官吏权力,防止割据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47.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B.能接触国家的军政机要C.始终是清朝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D.它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加强48、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最初是为了处理西北军务而设B、军机大臣职权不断扩大、品级较高C、完全听命于皇帝D、标志着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49.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巩固皇权50.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①皇帝“家天下”制度②中央集权制度③官僚制度④“多民族”与“大一统”()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51.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A.明太祖时期B.明成祖时期C.明宣宗时期D.明宪宗时期52.丞相的废除是在()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53.秦王嬴政独创“皇帝”称号,表明他()A.德高三皇,功过五帝B.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C.要为后代开创万世基业D.企图用神力来强化权威54、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是在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A、唐太宗B、宋太祖C、明太祖D、雍正帝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宰、相之名,封建社会初期形成了宰相制度,封建社会末期宰相制度被废除。请回答55~57题。55、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④名义上掌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56、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汉到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①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不能参与决策②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③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④设平章政事,缩放仪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57、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根本上是()A、因为宰相胡惟庸“谋危社稷”B、地方上设三司后,宰相职权扩大C、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D、宰相之职可以由六部替代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请回答58~60题。58、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贵族势力在地方上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59、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D、创设御史大夫60、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封建社会一些著名的皇帝为了加强皇权,都注重政治体制的改革。请回答61~63题。61、汉武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较秦始皇统治时期有了发展,主要表现有()①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②形成“中朝”“外朝”体制③建立对地方高官的监察制度④在全国设立监察区,称州,派刺史管理⑤建立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62、宋太祖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上有相同之处()A、极大地削弱相权B、分化中央和地方事权C、地方上高三司分权D、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政务63、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A、说明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权力危机境地C、明清皇帝重视文人敷衍文雅D、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请回答64~67题。64、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实质上说明()A、楚庄王已成为中原霸主B、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C、分封制的崩溃D、宗法制已不能维护王室特权65、平定叛乱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途径。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A、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无法有效控制B、民族矛盾的激化C、皇帝与开国功臣的斗争D、境外势力的煽动66、元朝为有效地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上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