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李岚清同志提出,突出抓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有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当前课程教材还存在着种种缺陷。一是现有课程存在较大的结构缺陷;二是现有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三是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存在缺陷;四是评价方式存在缺陷。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进教育现代化重要举措(1)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新的三片地区的划分,一是15%的老少边穷地区,打好“普九”攻坚战;二是50%的中部农村地区“普九”巩固提高;35%东部和城市地区,实现“双高“普九”推进教育现代化,201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分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课程改革是推进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现代化的关键措施(2)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拉动教育现代化的微观层面的发展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及民族复兴的基础性工作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先进地位,发展中国家为了迎头赶上,都决心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上做一把。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和重点工作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师,促进教师的发展关注学校,促进学校的发展2、指导思想及目标一是重构基础如:将原来的教学目的转变为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重组知识突出了现代性、实践性、回归生活等三是重整次序四是重构价值3、课程改革的7个重点问题一是关于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的问题二是关于课程结构调整问题三是关于如何更好的实施新课程问题四是关于利用信息化推动课程改革问题五是关于如何改变评价方式问题六是关于如何落实校本课程问题七是关于如何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问题三、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是课改的核心环节1、解决好六个方面的矛盾一是新课程给予教师自由设计的空间大与教师创造性能力小的矛盾二是新课程时间的灵活性与教学时间安排的固定性的矛盾三是新教材的编排新型与教师传统习惯的矛盾四是教材的开放性与资源不足的矛盾农村学校没有像城市学校那样拥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校外资源,靠我们自己去开发。五是教材的单一性与学生需求方法的多样性的矛盾六是新课程与评价方式滞后性的矛盾2、要注重研究的两个环节一是备课环节。打破线性思维,要实现多模块、多线条。二是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环节。体现课堂上学生的生命活力体现师生的共同创造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四、信息技术是课改的有力支撑点1、信息技术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2、信息技术可以为师生提供开放的、平等的、协作的网络环境3、信息技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现代化的知识呈现方式4、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变为现实五、校本研训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佳途径1、校本教研具备的三要素:一是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二是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使教学行为能够得到反馈。三是专业支持,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引导。2、学校要制定系列的校本研究制度例如,武汉实验小学建立了一系列校本研究制度:一是制定了以反思为前提,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平等对话为特征的校本教研制度;二是制定了把学校存在问题转化为课题,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校本科研制度;三是制定了以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模式为特点的理论学习制度。六、新课程需要新环境——学校管理的创新1、构建学习化的组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要制定新的制度,创造条件,使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创始交往时空,让教师和名师对话、与专家交流,反思自己,找出差距,模仿创造,超越自我。2、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平台。3、在学校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和“学校是服务性组织”的理念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校长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制定民主的多元的人性化管理制度,人人成为学校的管理者,制度的制定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