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关系研究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身关系研究综述汤长发教授心身关系研究综述1心身关系及其研究意义2脑科学的研究进展3脑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几种假说4心理学与生理学的联系和区别5“心身关系”问题的几种主要心理学流派6哲学视角下心脑关系学说的变迁1心身关系及其研究意义1.1心身问题和心身关系心身问题(mind-bodyproblem)是心理学最根本的理论问题之一。是哲学中的心物问题在心理学中的体现。讨论的是心理过程与躯体过程特别是大脑的神经生理过程间的关系,不同的哲学和心理学派别以不同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如心身一元论、心身等同论、心身平行论、副现象论等。心身关系(mind-bodyrelation)是指心理与身体的关系,它是心理、意识与物质关系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心”指“心理过程及各种心理现象”;“身”指生理过程,即脑的神经过程及有关的肌肉活动和腺体活动。二者间的关系是理解心理实质的重要方面。狭义的心身关系也可以说就是心脑关系。心理学中对心身关系问题理解的变迁(1)心身同等论,把心理现象与生理过程完全等同;(2)心身二元论,即把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视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并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如心身交感论;(3)心身一元论,即把心与身视为一种相互统一的关系,但对如何统一又有不同看法,有唯物和唯心的两种。1.2研究心身关系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心身关系的思考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历史。可以说,心身关系问题是与人类生存联系最密切的问题之一。心身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科学和哲学两重性的重大研究课题。一方面,它是自然科学前沿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1)心身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产生更为深刻、丰富的理解;(2)心身关系研究具有特殊的认识论意义;(3)对心身关系的探讨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4)心理学的发展现状要求对心身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5)探讨心身之间的关系,可以深化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2脑科学的研究进展在心身关系的研究领域中,现代脑科学成果对整个领域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很多站在心理学或脑科学最前沿的研究者,同时在哲学领域就“心身关系”提出了极有影响的见解。回顾20世纪百年来脑科学的重大进展以及展望21世纪脑科学的发展趋势对“心身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20世纪脑科学发展突出表现为3大里程碑和10大进展。2.1脑科学研究进展的3大里程碑(1)神经元学说(Neurondoctrine)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Cajal创造性地提出神经元学说。神经元学说认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单元、功能单元、发育单元、营养单元和病变单元。20世纪神经科学的发展,充分证实神经元学说的正确性。神经元学说奠定了本世纪神经科学发展的结构基础。(2)神经元兴奋过程的离子通道理论1952年,Hodgkin和Huxley首次提出神经兴奋与传导过程的离子通道理论。Hodgkin和Huxley的离子通道理论奠定了神经科学发展的生理学基础。(3)脑功能成像技术1973年,Hounsfield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首次在活体条件下观察到人脑的内部结构。Phelps建立的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设备)成像技术能在正常条件下显示出人脑在不同功能活动状态时脑内各种活性物质(氧、葡萄糖等)的代谢变化过程,是脑功能定位成像的重大突破。它为研究人的心理及智能活动奠定基础。2.220世纪脑科学研究的十大进展电生理学神经递质与受体神经营养因子的发现信号转导系统视觉生理学神经系统发育基因调控神经系统疾病基因的定位学习记忆脑超微结构的研究神经网络理论2.321世纪脑科学发展的趋势与展望21世纪在以下5个新领域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脑动态神经元功能成像研究神经系统多基因病的定位及老年性痴呆发病机理的阐明神经系统信息的编码研究后基因组时代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意识、思维、情绪本质的进一步探讨3.脑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几种假说定位学说(加尔和施普尔茨海姆颅的相说是其雏形)整体学说(弗洛伦斯提出,Lashley完善)功能系统学说(Luria提出)模块学说(Fodor提出,1983)4心理学与生理学的联系和区别谈到心身关系问题,也就不能不涉及心理学与生理学的联系和区别问题。二者的联系是很密切的,没有人脑为物质基础,人能具有这样高度发展的心理活动,是不可想象的。正是有了人这样的大脑,才能在自然界中大有作为而处于最优势的地位,因而在心理上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就使得心理学和生理学有很密切的关系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属性不同:心理学既属自然科学,又属社会科学。而生理学则属自然科学。研究对象不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甚至也可以说目前它的研究对象并未完全统一。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特点不同:心理学在争论中发展,目前仍然处在流派很多的状态中,一个极大的特点即是争论;而生理学则更加倾向于用实验结果说话,所以二者的研究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区别。5“心身关系”问题的主要心理学流派唯物主义一元论:先有身体而后有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由身体而产生的;唯心主义一元论:先有人的心灵而后有人的肉体,身体是由心灵而产生的。二元论的观点则认为心与身是两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心理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实体而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身体的生理过程是物质的运动,心理则是物质的脑的机能,在现实环境中,脑的机能实现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在脑中产生的心理映象通过肌肉和腺体活动的方式得以反应,心理与身体的关系只能是在这种意义上的辩证统一关系。5.1心身同一论主张心和身并非两个不同的实体,而是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身体和心灵虽然不直接发生关系,但却是同时发生的,故而观念可以和它的对象相一致。有学者认为斯宾诺莎(荷兰)的观点就属于心身同一论。斯宾诺莎认为,身体的主动或被动的次序就性质而言,与心灵的主动或被动的次序是同时发生的。身体不能决定心灵,使其思想;心灵也不能决定身体,使其动静。身体与心灵虽然同属一个实体,但它们不相互作用,也不能互相制约。50年代以来心身同一论的不同形式(1)消失形式的同一论主张取消所有的心理学术语,认为心理学术语或概念可以用相应于心理活动的生理过程来代替。这种观点在早期的行为主义中十分盛行,因此,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有时也被称为是无心理的心理学。华生主张心理活动即是内隐的身体活动。(2)费格尔的物理主义费格尔首先指出,心理名词和物理名词在含义是上有区别的,但在经验事实上,它们所指的是同一事物或现象,心理名词和物理名词是对同一对象的不同描述。他还认为,人的心理状态、人的感觉与有机体——人的大脑的神经生理状态是同一的,心理学名词与神经生理学名词仅仅是含义上的不同,指的都是“原始接触”,这些原始接触就是生理学家所研究的“实在本身”。(3)心脑同一论认为所谓心理状态,实质上是经验到这些心理状态的中枢神经系统状态,任何一种心理过程都有相应的脑过程。心理发生的情况并不是在非物质的实体里发生的,而是在我们大脑内部发生的。例如,一个后象出现时,我们说“看来那边好像有一个黄色的柠檬”,这就相当于说“我心里正在发生的情况恰恰像在我面前真的有一个黄色的棕檬时所发生的情况一样”。(4)功能同一论这种观点认为心理状态和相应的生理状态在功能上是等同的。因而可以用生理状态代替心理状态进行研究。这种理论甚至认为,只要某种系统依赖于一定组织完成一定功能,就可以认为这种系统也具有心理的性质。5.2心身交感论属于“相互作用”的二元论观点。认为心与身是两个互相分开且完全不同的实体,但二者在人的机体内可以彼此作用且互为因果,心可以影响身,身也可以影响心。在17世纪,以法国笛卡尔的观点为典型。他主张存在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与物质或“心”与“身”。它们均可独立存在,并且可以在脑的松果体部位相互作用。而心灵的本质属性是思维,“身”的本质属性是广延。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实体的层面,即心灵实体与物质实体(身体)的对立;一是性质或属性的层面,即心灵的属性、“思”与物质的属性“广延”的对立。他认为,无论在哪一个层面,对立的各方都不能还原为另一方。笛卡儿在论述心身相互作用中,暗示了存在一个系统、一种整合机制,这是他同时代的人在分析认识过程中所未注意到的,是相当有创见的。笛卡尔遇到了他关于心身关系中最棘手的问题,即如何说明心身的结合和相互作用。他承认,心身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不争的事实。但根据他的二元论,既然心与身之间没有同一性,也没有“属”与“种”的关系,那么,它们的结合与相互作用如何可能?总的来说,笛卡儿的身心二元论当时受到了广大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接受,并且影响大而久远。5.3心身平行论属于“分立的”二元论观点。分立的二元论观点主张精神的(心理的)现象和身体的(生理的)现象发生在相互分离而又平行的两个系列之中,认为一种精神现象只处于与其它精神现象的因果关系之中;同样地,一种身体现象也只处于与其它身体现象的因果关系之中;而心身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莱布尼兹、冯特、柯勒等。莱布尼兹(德国)明确地提出了“预定和谐”的心身平行论观点。莱布尼兹把整个世界看成是由单子构成的,单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具有能动特性的实体。各种由单子构成的灵魂和身体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与对方协调一致地运行着,就像两座同时开动又很准时的钟表一样。笛卡儿的相互作用论虽留下了许多未解的问题,可他确实在认真地探索心身的真实关系,而且推动了此后对心身问题的研究。莱布尼兹认为灵魂与身体都是最初的单纯实体——上帝派生的,离开上帝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能独立存在。他自以为圆满地说明了心身关系,可是却把它置于神学的法衣之下,从而阻塞了以后探索的路。6哲学视角下心脑关系学说的变迁6.1古代自然哲学观点(1)灵魂与肉体的一元论观点肉体一元论灵魂一元论:个体灵魂绝对灵魂(2)灵魂与肉体的二元论观点分立的二元论相互作用的二元论6.2近代自然哲学观点(1)身心一元论身体一元论精神一元论(2)身心二元论分立的二元论相互作用的二元论副现象论副现象论是身体一元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认为意识或心理是依赖于脑或身体的,是由脑或身体的生理过程而产生的;但不能起任何作用,不能影响到脑或身体的生理过程,甚至也不能互相影响,因而是脑和身体的一种副现象。6.3现代自然哲学观点(1)心脑相互作用的二元论观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约翰.C艾克尔斯和哲学家波普尔依据大量神经科学成果提出的二元论的脑和精神相互作用的理论,成为在当今世界上影响颇大、争论颇多的理论。波普尔提出了世界1、2、3的观点。认为:世界1为物理客体和状况的世界;世界2是意识状态和所有主观知识的世界;世界3则是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这三个世界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艾克尔斯则认为:大脑对于意识是必要的;自我意识精神和联络脑中的神经活动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十分强调自我意识精神的作用,认为意识经验的统一性是由自我意识精神提供的,自我意识精神能够有效地作用于大脑的活动。(2)以实体脑为基础的一元论观点斯佩里:突现的相互作用论意识不是大脑某一部分、某一神经回路、某一子系统的特性和产物,也不是大脑的物质元素组成的静态系统的机能,而是作为动力系统的大脑在高水平的层次上的突现特性。当大脑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时候,意识就突现出来。邦格:突现论的唯物论①一切心理状况、事件和过程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事件和过程。②相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而言,精神状态、事件和过程是突现性的,是表征整个系统,而不是表征个别细胞。③心理从复杂的动力系统突现出来后,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有自身特定的结构与层次。④心理不是物质之外的一个独立实体或层次,不能独立地发挥对大脑的反作用,依赖于神经系统。(3)以洛莫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哲学家的观点强调对意识的研究必须以研究人的社会存在,以及人和人的关系为前提。关于意识的本质和发生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