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本章内容第一节农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教学目的及内容教学目的:通过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及戊戌变法史的学习,使同学懂得,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也是行不通的。重点难点:(1)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主要不同点;(2)中国早期现代化启动的时代背景与特征。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洪秀全与曾国藩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动⑴农村经济更加残破◆鸦片输入的激增引起白银外流、银贵钱贱、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拼命搜刮百姓。◆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地租剥削率很高。◆由于政治腐败,水利连年失修,1846-1851年间水旱蝗灾频发,西南及长江流域等数千万人受灾,饥民遍地,饿殍载道。⑵人民反抗此起彼伏◆1843-1850年,全国各地群众暴动和武装起义,大小即达百余起。◆北方各省有白莲教、天理教的斗争,河南、安徽、山东一带有捻党活动;在南方,斋教散布于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天地会势力更是遍及长江和珠江流域。◆1847-1850年,仅广西一省,天地会系统的农民起义队伍即有二三十支。马克思谈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列宁指出的社会革命发生的条件列宁关于革命的两个条件:(1)被统治阶级无法照旧生活下去;(2)统治阶级无法照旧统治下去。——列宁《国家与革命》(1)拜上帝会1843年,洪秀全吸取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平等思想的一些教义和一些宗教形式,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成为组织革命力量的秘密团体;1844年和冯云山等到广西宣传,逐渐发展到上万人,起义条件成熟。洪秀全创立上帝会2、太平天国的爆发和发展(2)金田村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3)永安建制1851年3月,洪秀全称天王,9月攻占永安之后,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并颁布诏令。(5)军事全盛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成果,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粉碎了清军对天京的包围,实现了军事上的全盛。(4)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上过程中得到农民的拥护,起义军不断扩大,1853年3月19日,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1856年)(2)重建领导核心提拨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曾国荃血洗天京(3)天京失陷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保卫天京的太平军炮轰清军水师(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1、《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评价主要内容是实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愿望和“凡天下田,丰荒相通”的平均主义思想内容:土地分配问题“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太平天国还将土地按产量的多少分为九等,然后好坏搭配分配各户,并提出了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方法。产品分配问题: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核心思想——平均主义。《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及评价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想。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革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2、《资政新篇》◆主要内容⑴在政治方面,主张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针对当时存在分散、离心的倾向,他强调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⑵在经济方面,洪仁玕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奖励开采矿藏,设立银行发行纸币等。⑶在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提倡兴办医院、设学馆,盲哑院等文化慈善事业,禁止缠足、溺婴、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严禁鸦片入口。⑷在外交方面,洪仁玕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毁谤国法干涉内政。◆对《资政新篇》的评价⑴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⑵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太平天国起义成为19世纪中叶亚洲三大民族解放运动高峰之一。洪秀全拒绝“引鬼入邦”“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一)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失败的原因⑴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⑵太平天国指导思想—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⑶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⑷太平天国领袖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缺乏理性认识。(一)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2、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第二节洋务运动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一)洋务派阵营的构成张之洞左宗棠奕訢曾国藩李鸿章(二)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用时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中体西用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三)洋务派的主要活动(P45-P46)1、兴办近代企业⑴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⑵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70年代80年代90年代60年代“自强”“求富”前期后期过程:19世纪60~90年代重点发展军事工业重点发展民用工业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安庆内军械所1861安庆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1865上海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1866福州马尾左宗棠天津机器局1867天津崇厚湖北枪炮厂1892汉阳张之洞1、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近代中国“名枪”——汉阳造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创办人备注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李鸿章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开平矿务局1878李鸿章上海织布局1890郑观应汉阳铁厂1890张之洞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2、创办近代陆军和海军1、陆军的改制:(1)“湘军”和“淮军”(2)新军—是甲午战争后清朝采用新式装备,运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练兵方法和军制建立起来的近代化陆军。2、用洋枪洋炮训练装备军队淮军3、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1885年海军衙门四支海军:北洋、南洋、广东、福建清政府编练“新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一是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一是工艺学堂,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一是军事学堂,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南京水师学堂、广东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留美幼童留欧生在容闳主持下,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有120名幼童被派赴美留学;同一时期,福州船政学堂也曾派遣30余名留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前一批里有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后一批里有翻译《天演论》的严复。1872年派遣的中国首批留美学生留美幼童中培养的新式人才詹天佑严复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2、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3、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毛泽东生前谈到民族工业时,曾经说过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到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到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P47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唐胥铁路开通时,清朝廷官员参加揭幕仪式。1881年开平矿务局几经波折,终于得到朝廷恩准,修筑的一条长约11公里的运煤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但朝廷明令禁止使用机车,唐胥铁路竣工后只能以驴马牵引运煤车,人称“马车铁路”。慈禧坐汽车当年慈禧太后的奔驰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地主阶级承担不起中国近代化的重任,它必将被历史的浪潮所淘汰。结论一、戊戌维新运动(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中国民间设厂制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机会。从1895年到1898年,各省商股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厂矿企业有70多个,比甲午战前增加了一半以上。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1.经济和阶级背景2.民族危机空前加重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于是先是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到1898年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二)戊戌维新运动的发动P48-P491、向皇帝上书。康有为7次上书光绪帝。公车上书。2、著书立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谭嗣同的《仁学》等。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5、设学堂。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6、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维新派“宁可亡国,不可变法”“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兴民权会“大乱四起”导致外国干涉而亡兴民权,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坚持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锢民智”“坏心术”“滋游手”,“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二)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发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推行新政。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P50百日维新(三)维新运动的失败1、慈禧太后控制用人大权2、袁世凯告密促发政变3、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戊戌六君子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P51-P52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1、失败的原因p52-53■主观原因: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⑴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⑵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⑶惧怕人民群众。■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顽固和强大。(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2、失败的教训■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也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课后思考题1.怎样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