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经济发展、完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政府的部署及县政府的工作安排,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梨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一、发展环境和基础(一)宏观环境从国际环境上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和影响进一步加深。WTO过渡期即将结束,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磨擦加剧和升级,对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国内环境上看,全国处于全面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沿海及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及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新一轮的产业资本逐步由沿海向内地转移,这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经济运行中成本质量竞争成为突出焦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运输的瓶颈约束将进一步加剧,使经济发展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从未来政策上看,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全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阶段。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向粮食主产区政策倾斜及省向县下放行政和社会管理权限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拓展了我县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推进我县的经济快速发展。从县情看,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的发展,我县综合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程度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深化改革,工业经济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十一五”期间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发展基础。(二)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全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实现经济强县、财政富县为目标,以加快改革开放、增加经济总量为重点,全县上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全县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1、全县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十五”末期,全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7亿元,完成计划(指“十五”计划)的243%,年均递增19.3%。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52.3:19.9:27.8调整为2005年的45.7:21.8:32.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1082元。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7.3%,五年累计完成24亿元。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1488万元,年均增长14%。全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农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农村经济总体水平升位“十五”期间,全县农业生产坚持科教兴农,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订单农业、棚膜经济小区和牧业小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取得了进一步改善,商品粮基地建设全面启动,较大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优化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40亿斤的较高水平,全县标准化牧业小区发展到90个,猪、牛、羊、禽预计分别发展到280万头、65万头、38万只和3800万只,棚膜经济小区发展到67个,到2005年,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63.38亿元,年均增长13.6%。3、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全县工业经济坚持以增加总量,深化改革,提高运行质量为重点,实施“工业立县”、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间,全县新上工业加工项目148个,总投资13.7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项目1个,超千万元的项目50个。建成了以新天龙酿酒有限公司、慧泽油脂有限公司、松辽水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到2005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5亿元,比2000年增长135%,年均增长18.6%;工业增加值达到7.9亿元,比2000年增长157%,年均增长20.8%;实现利税预计达12600万元,比2000年增长173%,年均增长22%。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食品行业为主,机械、化工、轻纺、医药行业为辅的县域工业产业格局。国企改制工作基本结束,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的新的体制正在形成,全民创业正在兴起,为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4、商贸经济日益繁荣活跃,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商贸经济始终坚持以开拓市场和整顿规范经济秩序为主线,深化商贸企业改革,不断扩大购销活动。全县商贸经济稳中求进,不断发展。到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3.18亿元,年均增长6.1%。民营经济发展强劲,到2005年全县民营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1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4000人。5、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梯次推进,逐年建设的原则,加快推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城乡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全县改建县级公路254.4公里,乡级油路174公里,村级油路217.5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县内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交通更加便捷。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开发建设住宅房屋面积133.5万平方米,梨树镇等乡镇街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果,改造拓宽道路27条,路面硬化7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380盏,城镇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乡电网改造全面完成,供电能力大幅度提高。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了13万户。6、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全面进步。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十五”期间,先后对57所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危房改造,改造校舍48000平方米;对35所中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使我县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县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了扩建改造,医疗防疫条件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县人口预计达到78.5万(行政区划调整后),实现了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有线电视覆盖全县各乡镇,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5.5万户。文化体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福利、公安司法、文史档案、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0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8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三)制约因素“十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成果显著。同时,我们也看到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中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关联度低,县域经济活力不足。二是工业总量小,产业层次较低。尽管“十五”时期我县上了一大批工业加工项目,但是与兄弟市(县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缺少大项目、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项目,左右梨树经济形势的支柱产业没有真正形成。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业基础条件仍然比较脆弱,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水平较低,缺少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业经济的结构调整优化需进一步加强。四是投融资渠道不顺畅,由于政府财力弱,民间资本不足,工业企业等级低及金融贷款门槛高等因素制约,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制约了经济发展。五是财政状况紧张,收支矛盾突出,制约了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以上制约因素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加以解决。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我县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针对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我县“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经济强县、财政富县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改革开放和增加总量为重点,实施“工业立县”和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工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壮大第三产业,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夯实基础。(二)遵循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充分考虑满足人民的不断提高和不断多样化的需要,要结合梨树县情,在发展中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推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的动力。要积极地推进改革,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结构调整和优化,解决好经济发展中后劲、活力、动力不足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通过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广泛深入的开展招商引资,实现梨树现有资源的战略重组和优化配置。扩大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要进一步改善梨树的软硬环境,加快经济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继续实施好“工业立县”和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吸纳外部资金、人才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产业技术层次和加工深度,扩大产业规模,使现有的产业做大做强,培育梨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加快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食品、建材、农畜产品加工行业。要注重抓住大项目,培植重点企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全县工业化进程。坚持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充分发挥我县的区域和资源优势,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改进粮食品种和品质;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培育和打造畜牧业品牌;建立区域性商品生产基地,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产销率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力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率先发展与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区域带动,注重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相适应,逐步缩小区域差距。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建立并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导和调控体系建设,完善政策管理体系和经济法律制度。(三)发展目标综合经济实力。经济总量比“十五”末期翻一番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预期达到175亿元,年均递增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预期达到21600元,年均递增14%。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不含农业税基数6207万元)到2010年预期达到2.7亿元,年均递增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到2010年预期达到29亿元,年均递增30%。经济结构调整。第一产业增加值2010年预期达到64亿元,年均递增10%;第二产业增加值2010年预期达到50亿元,年均递增21.4%;第三产业增加值2010年预期达到61亿元,年均递增16.6%。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36.6:28.6:34.8。粮食产量稳定在40亿斤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达到7700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期达到5610元,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达到26亿元,年均递增14.5%。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5平方米和28平方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均增长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16%以上,土地退化治理率达到30%左右,水土流失率小于10%。城镇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