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用心的教育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师说——做一个用心的教育人广州市番禺区家庭教育讲师团副团长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会首任会长广州市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教导主任江凤贤孔子为学之道:学而不厌,学之有道。1、践行“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从学习的角度讲,杜绝空想、武断、执拗、主观;从个人修养角度讲,“毋意”,讲事实,不凭空猜想;“毋必”,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毋固”,做事要灵活,不要死板,策略灵活;“毋我”,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边的人群策群力,先做人后为师。用心为学2、学思结合。“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思并重,才能学有所成。“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台湾大学有口钟叫“傅钟”,傅钟每天响21下,这源自于台大老校长傅斯年的一句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的3小时是用来深思的。”傅先生的话道出了思考的重要性。“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李政道)——学问,思考就在其中;学答,只是记忆在其中。学答学得再好,只能是“青出于蓝止于蓝”,能提问,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倡导“学思课堂”:镜中读,读中思;思中疑,疑中问;问中议,议中悟;悟中写,写中乐。1、有些时候,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猛拍一下。(评:遇到挫折,陷入困境)不要失了信仰。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此钟爱。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对于工作是如此,对于你的爱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伟大的工作,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只要全心全意地去找,在你找到的时候,你的心会告诉你的。就像任何真诚的关系,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越来越紧密。所以继续找,直到你找到它,不要停下来!乔布斯为学之言:“求知若饥,虚心若愚。”2、没有人愿意死,即使人们想上天堂,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就是生活中最好的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你们现在是新的,但是从现在开始,不久以后,你们也将会逐渐的变成旧的,然后将送离人生舞台。我很抱歉,这很戏剧性,但是这十分的真实。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它们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内心的声音。还有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我希望自己能够那样。……我也希望你们能这样。……乔布斯的为学动机1、时间与生命的压力2、伟大的职业理想3、对事业的无比钟爱4、强烈的创新欲望汤姆·克鲁斯为学态度:不停脚步,持续学习从1981年参演《熄灯号》开始,克鲁斯就在观察拍电影的所有步骤,了解这个让人心驰神往的行业,从那时起,克鲁斯就持续不断地向业内最好的导演学习。善于学习,确实是他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克鲁斯告诉《帝国》杂志,雷德利·斯科特在《黑魔王》中教会他在拍摄的时候镜头要如何调整;汤尼·斯科特在拍摄《壮志凌云》时,满世界飞跑的行程,激发了他对旅行的热爱;已故斯坦利·库布里克,则教会了他“不经意的瞬间”有多么重要。《碟中谍4》的同行演员西蒙·佩吉感叹克鲁斯对工作细节的追求,“他甚至比工作人员更早了解道具或者布景材料的情况,这就是汤姆为什么能达到今天这个高度的原因。”徐特立为学精神徐特立在学校威信极高,学而不厌,更新知识,确保自己的学问在同行中遥遥领先,是他获得师生一致敬重的重要原因。毛主席说过,我在湖南一师求学时,最敬佩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徐特立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对毛泽东影响最大,拿两个人读过的书对比一下,会发现两人批注方式惊人相似。徐特立43岁留学法国,学法语困难,年纪大,记忆力差,又掉了两颗门牙,发音吃力,但他不畏缩。他说:“我43岁学法语,一天学1个字,一年学365个字,七年可以学2500多个字,到了50岁时,岂不是一个通法文的人吗?假如一天学2个字,到了46岁半,就可以通一国文字。我尽管笨,断没有一天学一字学两字也学不会的。”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能够读懂法文的科学书籍了,顺利考进了巴黎大学,四年后又去了比利时、德国。为什么要读书?人,生活在文化中,生活在语言中,生活在历史中。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更不会有明天。人类的宝贵经验和痛苦教训,都保存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史铁生说,人是通过拥有语言的方式来拥有世界的,语言的极限,就是认知的极限,语言之外的世界对于人来讲,是一个未知世界。谁的语言掌握得多,谁的世界就更深沉、更广阔。用心读书对于珍惜生命的人来说,只活一生是不够的,我们要在那些优秀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是再活十次,——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窦桂梅)决定一个人品位和境界的,是他的胸怀和内涵,而影响一个人胸怀和内涵的,则是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读什么书?建议读经典。因为经典是一个历史时期语文与人文的最高成就。年轻时一旦读过这些人文名著,这个人就坏不到哪里去。王栋生,笔名吴非。江苏特级教师,南京师大附中教授级的中学高级老师。著作《中国人的人生观》、《前方是什么》、《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王栋生坦言,是外国文学名著给了他最初的文学启蒙。他说:“许多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很遗憾,28岁才读到雨果的《悲惨世界》,如果早看到,我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会不同。雨果、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对人性予以深刻发掘,给人的心灵以强烈震撼,促使人思考宏大人生和世界问题。我总想,20年后学生会是什么样?哲学家说得对,一个人就是他吃下去的东西。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王栋生1978年考上南京师大,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曾经1年里大概读完了150-200本经典著作。他阅读兴趣广泛,从文学到史学。他说:“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得越多越好,要能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力争做一名学者型教师。”王栋生看中教师的博学,看重教师的独立思考。因为知识分子应该思考一切,而不应盲从。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王栋生也希望学生多读诗。生命中有诗,精神世界就会充满阳光。他很喜欢巴尔蒙特的那句诗,“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即使天光熄灭,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每每读出来,他都会热泪盈眶。王栋生读书喜欢在书上做记号。自由地划,很多书都做笔记。笔记内容积累下来,便成了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反思的依据。王栋生喜欢看儿童图画书。他告诉记者,看图画书时,他常常一边看一边流泪。他感慨,那么美好地东西,为何过了50岁才读到?图画书让他重新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让他以幸福的眼神看待今天的世界,也让他明白,很多原来非常在意的东西其实并不重要。图画书告诉他,儿童永远是正确的,无论如何不能低估儿童的智慧。因为常怀一颗关爱之心。王栋生看不得伤害儿童的事情发生,他呼吁,“爱所有的孩子。”为什么读经典?1、懂说话:不学诗,无以言2、会写作:巴金答记者问3、明事理:莫言谈文学责任二、读书案例:李镇西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冬天的童话》摘录我家在美丽的锦江岸边。来到江边,坐在草坪边缘的石阶上,我打开读了二十多年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阳光暖暖地洒在我的身上,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光芒照进我的心灵——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如果这个世界显示在你面前,如果你感觉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因为完美工作中的创造性,首先就是要认识人、了解人,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尽性感到惊奇。每个教师身上应当闪耀着小小的儿童火花,永不熄灭。我无数次说过,并且到死也要说,教师和儿童的相互关杯,是联结心灵的极细的红线,依靠它们(请注意,这在我们教育工作极为重要的),一个人可以不通过语言就理解别人,能感觉到别人内心最细微的活动……我亲爱的同行,这种心连心的感觉,善于看到别人的内心,是使你保持健康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妙语连珠,令人拍案叫绝。尽管这本书从1986年买来开始,我已经不知读过多少遍了——封面补了又补,书页已经卷角,里面有不同时期阅读时留下的勾画批注;但每次打开,我的心都会舒展开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总会如涓涓溪流注入我的灵魂。每每忍不住掩卷沉思,继而仰天慨叹:几十年前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怎么像针对当今中国的教育现实提出来的啊!我抬起头来,阳光下的锦江如镜子一般明净。一只只白鹭掠过水面,激起点点火花,恰如我的心湖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激起一圈一圈的涟漪。白鹭们优雅地飞翔着,时而浮在水面,顺水漂流;时而又冲向天空,跃上江边参天大树的枝头。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我总是认为,一个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要教儿童用心灵去认识世界,用心灵去了解别人——不仅是亲友,而且是生活道路上遇到的任何同胞——的处境。把小孩教得会感觉出他所遇到的人内心沉重、有某种悲痛,这是一种最细致的教育本领。”接着,苏霍姆林斯基深情地讲述了他如何培养孩子能够感觉他人的内心世界的敏锐的心。他写道:他曾经带一年级的孩子在学校的花园里,从暗处观察从旁边经过的女庄员们,教导孩子们观察妇女们的眼睛,学会感觉和了解她们每个内心的情况——是晴朗的平静还是乌云般的苦恼。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看到了一个年轻的母亲脸上的幸福,看到了一个妇女每天采摘路旁野花时的快乐,看到了两位每天都拿泉水当镜子照、整理发型、欣赏自己美丽的姑娘,还看到一个在战争中失云丈夫和两个儿子的老妈妈的悲伤……“儿童的情绪修养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能用心灵感觉出别人情绪的儿童就会关杯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总结道。真想找个人倾泻我心中抑制不住的感动!教育,竟然应该是如此细腻啊!我们培养的人,本来就应该是拥有如此敏锐心灵的人,这样的人能够通过他人的眼神或脸上细微的表情,洞察其内心的情感。这才是真正富有人性的人!我想到1998年我在《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一文中曾这样写道——他的感情真挚而充沛,他的思想朴素而深刻,他的语言平易而精彩。“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身边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追求。仅凭这一点,他教育胸襟的博大和教育理解的崇高就远远超出了同时代许多的教育家(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他的思想理论可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一些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而在中国,我认为只有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苏霍姆林斯基相媲美,那就是陶行知。12年过去了,我依然保留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个评价。今天,我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重新感觉他文字所散发的人性芬芳,心灵依然震撼——如此细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何等的粗糙?什么“同情心”,什么“用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人”,什么“感觉出别人的情绪”什么“关怀人”……我们的教育,早就没有这些“虚”的东西了!我们关注的,只是“实实在在”的分数!我们所有的教育(如果还算“教育”的话)都是为了分数!我们经常把“务实”二字挂在嘴上,而所谓的“务实”在当今中国教育语境中,其全部内涵就是“抓分数”,因为分数才是“硬道理”!。想起来是有些悲哀。但捧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暂时忘却了中国的教育现实,而进入了苏霍姆林斯基所展示的教育——那诗一般的境界。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阳光,我的心还是感到了短暂的舒畅。也许这就叫沉醉吧!因为这份沉醉,眼前的一切也显示出美好柔和——身边不远处的草坪上,慵懒地躺着一位父亲,被两个女孩戏弄着。其中一个女孩趴着男子的头上,男子嘴里咕哝着什么,女孩却咯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