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冬治正当时--徐守臣何为冬病冬治?其原理“冬病夏治,冬病冬治”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而进行三伏贴;冬季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取温经通阳之品,温通经络,散寒祛痰以护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在农历“三九”期间,选用艾灸、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等,刺激特定穴位,以气相应,以味相感,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此属于“冬病冬治”。哪些人群、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冬治?适应病:1、呼吸系统疾病2、风湿骨病3、消化系统疾病4、某些妇科疾病等适应人群1、阳虚体质者症状:2、虚寒性咳嗽、哮喘症状:咳嗽、咳声低怯短促,痰少或痰白清稀,或哮喘,气短声低,怕风,倦怠乏力,易感冒,伴畏寒喜热,舌淡苔薄白或白,脉沉细等3实寒性咳嗽、哮喘者症状:咳嗽、咳声响亮,或咳喘、呼吸急促、胸膈满闷,痰少咳吐不爽,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等4、女性宫寒者症状:月经异常,经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行经腹痛,小腹发凉,月经色黑有血块,个别女性痛经达到难以忍受之程度。5、肾阳虚所致腰疼者症状:腰部隐隐作疼,酸软无力,怕冷,手脚冰凉,喜温喜按,舌质淡,脉沉细无力等。冬病冬治有哪些治疗方法?治疗方法:1、针灸2、中药3、穴位贴敷4、食疗一、针灸治疗案例1、患者,女,36岁,反复咳嗽3月。3月前感冒后遗留咳嗽,期间一直吃西药治疗无效,2015年12月来我院我科就诊,现症见咳声低,倦怠乏力,易感冒,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疗方法:背腧穴、神阙穴隔姜灸治疗3次后,症状减轻,1疗程后痊愈。2、女性宫寒患者,女性,25岁,经前期小腹疼痛10年,2015年11月中旬来我愿我科就诊,诉,近2年,经前期疼痛难以忍受,得热痛减,经色暗,经量少,每次例假前吃止痛药,无效后改为输液止痛。查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治疗方法:针刺、艾灸关元穴中极穴水道穴三阴交针灸1次疼痛减轻,1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3疗程后好转。其后患者未来就诊。二、中药治疗案例陈某,男性患者,65岁。患者右侧腰臀腿部疼痛,反复发作数年,经多方诊为右侧坐骨神经痛,遍治不愈。自述2月前发作加剧,活动不便,不能行走、转侧弯腰,腰部怕冷,疼痛难眠。11月份在某院住院,经中西医治疗月余,病情无明显好转而出院。2015年12月20号上午来我院我科,排除外科疾患,诊为右坐骨神经痛,症状如前述,饮食二便自如,舌暗红、舌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弦。此为肾阳亏虚,肾不化气,筋脉失于温养,气血温运失常所致。治疗方法:真武汤加减3剂后疼痛减轻,6剂后疼痛明显减轻,转侧不利好转,15剂后明显好转。三、三九贴“三九贴敷”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贴敷方法及原理:选用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一般成人贴敷4-6小时,老人可酌减,达到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夏三伏冬三九”贴敷相结合对于治疗和预防成人及儿童的呼吸道疾病有显著疗效。一般3年为1疗程。适应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肺气肿、肺心病、反复感冒、慢性鼻炎及寒性疼痛等。贴敷时间:以“一九(12月21号)”、“二九(12月30)”、“三九(17年1月8号)”的第一天为最好。每一九贴一次,三次为一疗程,连贴三年。四、食疗1、黄芪乌骨鸡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3次食用。连食1月左右。此方有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之功效。2、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吃肉喝汤。可补气养血,温中暖肾,适用于妇女产后气血虚弱,阳虚失温所致的腹痛。3、肉桂蜂蜜水半勺肉桂粉、一勺蜂蜜调制饮用,散寒止痛,温胃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