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维基解密与美国政府的战争——美国舆论敌视阿桑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10-12-2118:05今年7月,维基解密对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文件披露,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机密泄露。11月28日,维基解密开始发布数以万计的美国外交文件,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外交机密泄露。英国《卫报》、《泰晤士报》随即展开连续报道。封面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维基解密事件”11月29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表示,美国对维基解密公布美国政府秘密文件深感遗憾,她将努力消除盟友的疑虑维基解密解了什么密?一个危险的国际玩笑苗炜在电影《绿区》中,马特?达蒙扮演了一个美国军人,在伊拉克不断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终却发现,这个战争借口是个骗局,他把搜集到的情报转交给了一位记者。现实生活中,一等兵布拉德利?曼宁(BradleyManning)将服役期间获取的数十万份外交文件下载到光盘中,交给了朱利安?阿桑奇(JulianAssange)创建的维基解密网站。维基解密网站4年前上线,曾经披露过美军关塔那摩监狱的运作规程、莎拉?佩林私人邮件、基督科学教派的秘密手册等内容。面对要求删除的法律威胁,阿桑奇通常的回答是“见鬼去吧”,他表示,维基解密不会屈服于基督科学教派滥用法律手段的要求,也不会向瑞士银行、俄罗斯海外干细胞交易中心、非洲强盗政客或五角大楼屈服。他所追求的是“绝对的透明”。《连线》杂志前任主编凯文?凯利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秘密就像癌症,任何一个靠秘密运转的组织,自以为需要秘密,其实是在内部啃食自己。新闻媒体是一种反作用力,但不够强大,它们在国家法律的界限之内。维基解密是处在国家之外的媒体,所以强大。维基解密没有办公地点,其网站构架基本由志愿者完成,阿桑奇本人的行迹飘忽不定,他曾对《纽约客》记者说:“我目前生活在机场。”因强奸罪名被通缉之后,阿桑奇并没有完全消失,他在伦敦接受《福布斯》杂志的采访时说:“我坐在一个机密的矿藏上面。”他的网站已经公布了有关阿富汗战争的7.6万份秘密文件、有关伊拉克战争的39.2万份文件、美国外交部的25万份文件,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一家美国银行。“相关的文件中你们会看到赤裸裸的、缺少职业道德的种种违规行为,你完全可以称之为腐败的温床——在银行内部,所有人都对种种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理者们并不在乎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他们只关心如何满足个人私欲和利益。”他说。《时代》周刊的编辑用Skype完成了对阿桑奇的采访,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是否认为,这个世界上就不该有什么事情是保密的?”阿桑奇回答:“我这些机密文件的来源应该保密。”不管你喜欢他,还是厌恶他,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网站是所谓“信息自由时代”的一个先知,他用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泄露这个世界的机密,让你体验到一种不由自主的透明化。今年7月,维基解密对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文件披露,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机密泄露。11月28日,维基解密开始发布数以万计的美国外交文件,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外交机密泄露。英国《卫报》、《泰晤士报》随即展开连续报道。维基解密选择了《卫报》、《纽约时报》、德国《明镜》周刊、法国《世界报》等重要媒体作为合作伙伴,他们需要新闻机构拥有的人力和经验,从25.1287万份发自美国驻世界各地领事馆的电讯中寻找出线索、背景和故事。这些文件级别大多在“机密”(Confidential)以上,但有上百万的美国政府工作人员能从内部互联网(SIPRNet)上查阅这些文件。最具传播效力的首先是八卦。俄罗斯总理普京被美国外交人士视为“带头大哥”(Alpha-dog),这些美国外交人士称,俄罗斯是一个被腐败商人和安全人员控制的“准黑手党国家”;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无能,虚荣,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国家领导人毫无效率可言”,美国驻罗马大使馆的电讯说这位领导者“身体上和政治上都软弱无力”,他“经常熬夜、嗜好派对,自然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英国安德鲁王子在一个商人聚会上的谈话也被记录在案,他说,“愚蠢的英国和美国政府”未能规划好中亚地区策略,“美国人不了解地理,从来就不懂,在英国,我们有全球最棒的地理老师”。安德鲁王子还讪笑一名商人抱怨在吉尔吉斯必须靠贿赂才有钱赚,他说:“这听起来完全就像法国!”外交人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判断记录下来,这不同于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人们最先的兴趣可能正是这些上不了台面的话。《经济学家》网站由此发表文章说,维基解密披露的外交文件实际上有损于它的理念,它今年4月公布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直升机射杀平民的录像,是一件确实发生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立场来解读。这些外交信函,遵循着一条准则,那就是和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配偶的聊天不会和老板的谈话一样,美国和利雅得说什么,未必要让耶路撒冷知道,美国和耶路撒冷说什么,也未必要让利雅得知道,如果外交事务都如此“透明”,这个世界就会更乱糟糟。维基解密的此次解密,是把外交事务降低到了八卦水平。这25万份文件当然不只是八卦,人们很快就看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要求美国外交官对联合国的高级官员们进行暗中监视,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监视内容包括他们的信用卡密码、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地址、手机号码、常用车牌号;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曾多次要求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消除核设施,沙特阿拉伯政府还呼吁对伊朗进行全球性制裁,以色列也曾敦促美国这样做;阿富汗副总统艾哈迈德?塞阿?马苏德去年访问阿联酋时,随身携带了5200万美元现金;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升级,美国和韩国官员曾讨论过朝鲜半岛的统一前景;美国前任大使威廉?蒂姆肯(WilliamTimken)曾说,德国总理默克尔不愿冒险,缺乏创造性。路透社专栏撰稿人丹尼斯?哈其森(MartinHutchinson)就此评论说,维基解密此番揭露的最大秘密其实用不着网站泄露也很容易发现,那就是,在世界舞台上,美国的霸权地位正江河日下。维基解密文件显示,美国企图组建地区联盟,以解决诸如朝鲜与伊朗等棘手问题。但因为美国经济与军事实力的相对下降,它在相关地区刚柔相济的外交努力收效甚微。“正如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Hobbes)预见的那样,没有一个霸权性的主权力量,世界用以抵抗生活走向肮脏、野蛮与短视的力量就会更显单薄。”伊朗总统内贾德是维基解密所泄露的许多外交谈论的对象,但他指责将这些文件曝光是“卑劣的恶作剧”,泄密事件不会影响伊朗与阿拉伯邻国间的关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在几乎每一种职业中,人们都需要依靠机密通信。”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RobertGatex)曾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他在11月30日说:“这一事件是否令人难堪?是的。是否令人恐惧?是的。对美国外交政策造成的后果呢?我认为将很小。”瑞典外长毕尔德(CarlBildt)则说:“这会对世界各国外交形成阻力,而美国外交首当其冲。我认为,这根本是有损世界安全的做法。”阿桑奇在公布伊拉克战争的有关视频时,曾在片头放上乔治?奥威尔的语录:“政治语言的目的就是让谎言听上去像真理,使谋杀变得合理,还能把无形的风说得像是坚固的实体。”也许明年1月,他在披露美国某家大银行的秘密材料时会引用一段卡尔?马克思的话,但国际政治和全球化的商业运行不会更改自己的逻辑——维基解密是一个危险的玩笑,泄露机密所带来的刺激会让阿桑奇继续玩下去。或许,这个世界正变得更加开放和透明,或许,相对于在大量机密的环境下工作,在机密较少的情况下工作将更有优势。或许,维基解密将让我们看到更多的阴谋与伪善。我们的确处在一个更加透明、个人隐私更容易泄露的技术时代,我们总会看到一个小孩子站出来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皇帝是光着身子的。但是,外交事务、商场上的交易,乃至我们每个人的社交生活,其运行的基础不在于那个说出实话的小孩子,而在于沉默的串谋。在《皇帝的新衣》中,皇帝与大臣、大臣与大臣之间达成了某种沉默的共谋,所有成年人也达成了这种沉默的共谋,他们在彼此的默契中注视着皇帝的巡游。美国外交官还会继续工作,如同其他的外交官一样,大家对彼此的私下里可以容忍的勾当视而不见。而我们每个看客,也不会把枕边的交谈说给老板听。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穿着一件皇帝的新衣。1月14日,驻伊美军士兵在巴格达拘押这名伊拉克男子和他的3个同伴,称其涉嫌走私军火安德良?拉莫布兰德林?曼宁阿富汗法拉省Granai村。2009年5月4日北约部队与塔利班在此交火后遭到北约轰炸,超过140名平民在轰炸中死亡,但美军否认这一数据。据称,维基解密网站即将公开北约轰炸该村庄的视频文件。10月23日,伊拉克民众在网上查询维基解密网站发布的伊拉克战争文件维基解密与美国政府的战争“那个时代,你需要破门而入,打开上锁的密码箱,才能接触到材料,而且,你无法大规模搬运。数字化时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通信基础设施,我们仍然像‘冷战’时代那样,搜集从性格特征到消费习惯的详细个人资料,然后将他们输入到电脑中。我们也能够像纸介质时代那样,建立起一道防火墙,对信息分级、加密。然而,要穿过构成这些信息等级制度的屏障,也就是那些网路传输协议,却比过去穿过重重关卡抵达密室成本小多了。”记者蒲实布拉德利?曼宁今年23岁。2007年,他应召入伍,成为伊拉克战场的青年美国兵。在他被关押进弗吉尼亚州匡蒂科的监狱前,他的军衔是一等兵。他在伊拉克的主要工作是情报分析,这使得他能够把一连8个月,一周7天,每天14个小时都花在阅读机密情报上。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在巴格达以东40英里的汗马前线作战基地,他涉嫌将几十万份美国政府的秘密文件和录像泄漏给朱利安?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网站。他把这些海量文件拷贝在印着LadyGaGa画面的CD光盘里,看上去,他就像个无时无刻不在听歌的音乐迷。5月,他以非法下载和传输机密数据的罪名被捕。曼宁曾联系上加州一位著名的黑客前辈安德良?拉莫,他请求拉莫帮他把机密信息搞出来。后来,正是拉莫向美国当局举报了曼宁。拉莫向媒体公开的他与曼宁的对话记录所描绘出的,是一位无法适应伊拉克环境,个人秩序陷入一团混乱的青年士兵。他沮丧地向拉莫倾诉说:“我被孤立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只想找到解脱的方法。我知道正在发生的一切,却无助于无法采取任何行动……没人关注我。我就是个废物。”曼宁出生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参军前的一年,他无家可归,从俄克拉荷马的塔尔萨流浪到芝加哥,然后又漂泊到波托马克。曼宁曾说,他唯一感到能使自己有所作为的,就是形影不离的电脑。重重矛盾的军事情报使他对美国外交政策感到幻灭,他认为,“本应属于公众领域的一些难以置信的、可怕的东西,却存储在华盛顿某间暗室的服务器上”。曼宁曾说,他发现15个伊拉克人被伊拉克警方以印刷“反伊拉克”文学的罪名逮捕,而这些人只不过在整理政府腐败情况的资料而已。他跑去向长官解释,但长官让他闭嘴,“他告诉我应该做的是帮助伊拉克警察找到更多的犯人”。从那以后,他开始质疑是否有真相。他相信,2004到2009年记载着伊拉克战争50多万个事件的巨大数据库将从内部角度细致地证明“第一世界如何剥削第三世界”。于是,让这个沮丧的年轻人有所期盼的幻想,便是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遍布世界的上千名外交官“一觉醒来,发现整个机密外交文件的储藏室以可搜索的格式向公众打开大门……外交丑闻被披露,他们定会心脏病发作”。他对拉莫说:“我得把这些文件弄出来……理由很怪诞……它也许能改变点什么。”没有明确的政治诉求,没有前辈“吹哨者”所通常具有的审慎。曼宁用了5个月,从美国军方、文官系统和情报承包商共用的SIPRNet(全称SecretInternetProtocolRouterNetwork,机密互联协议路由器网络)和JWICS(全名JointWorldwideIntelligenceCommunicationsSystem,联合万维情报交流系统)上不加选择地下载了近30万份文件,一鼓作气地全传给了维基解密。他不知天高地厚的“幼稚”和“鲁莽”对美国花巨资建立的、在技术上和物理上几乎无懈可击的情报网络却是莫大的嘲讽。职业外交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