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时也简称为“慢性病”或“慢病”,指一类病程漫长,无传染性,不能自愈,目前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特点:①病因复杂,其发病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②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患病时间;③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④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2.营养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痛风3.恶性肿瘤(癌)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精神心理性疾病4我国“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和干预。一、我国慢性病流行状况目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中的常见病。若综合考虑死亡和患病,使用残疾调整健康生命年(DALY)测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总的DALY损失中占72%。根据世卫组织2008年的资料,全球5700万例死亡中估计有3600万例系非传染性疾病致死,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包括约900万未满60岁死亡者,而这些死亡案例有近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一、我国慢性病流行状况慢性病负担的增加,除与医学预防和治疗的进步以及人口老龄化有关外,更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密切相关。至200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二、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病致病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宿主危险因素。二、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不合理的膳食、吸烟和体力劳动不足、其次是病原体感染、遗传和基因因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等。二、慢性病致病的八大主要危险因素1、吸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2、饮酒:除糖尿病和COPD外二、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不合理膳食:①食物中脂肪过多②维生素缺乏。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低,与乳腺癌、肺癌、胃癌、肠癌以及皮肤癌、膀胱癌的多发有关。③食物中纤维素摄入量不足,可致结肠癌、直肠癌等发病增高。④饮食总热量的过多。4、肥胖与超重5、缺乏体力劳动6、病原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人乳头瘤状病毒(HPV)与宫颈癌;EB病毒与各种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鼻咽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非霍奇金淋巴瘤。7、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8、遗传与基因因素:几乎所有慢性病都有遗传因素参与三、慢性病的社会危害1、慢性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2、慢性病经济负担日益加重14142011年9月19-20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第6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了有193个会员国参加的首届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会议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了一份注重行动的重要的政治宣言,提出了慢病防控的有效对策和途径1515承认非传染性疾病给全球带来的负担和威胁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有损世界各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并威胁到国际商定发展目标的实现认识到非传染性疾病对许多会员国的经济是一个威胁,可能导致国家之间及人口之间的不平等加剧--66届联合国大会《关于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高级别会议的政治宣言》课后小测:1、下列不属于慢性病定义的是A.一旦发病不能自愈B.很难药物治愈C.用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治愈D.潜伏时间长,病程长C课后小测:2、我国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描述最准确的是A.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监测、评估、干预B.对所有人群进行健康监测、评估、干预C.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健康监测、评估、干预D.对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干预D课后小测:3、慢性病发病的最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有A.不合理膳食B.缺乏体力劳动C.空气污染D.遗传因素E.吸烟ABE课后小测:4、慢性病最主要的社会危害描述最准确的是A.人群健康水平下降,社会经济负担增加B.个人慢性病并发症风险增加,医疗费用增加C.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矛盾加剧D.个人体质下降A一、恶性肿瘤流行状况在我国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因的首位,前5种分别为:支气管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在农村居民中,癌症占全死因的第二位,前5种分别为:肝癌、胃癌、支气管肺癌、食管癌和大肠癌。当前我国肝癌、胃癌死亡率居高不下,肺癌、大肠癌及乳腺癌呈显著上升趋势,宫颈癌及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1、吸烟:最主要危险因素2、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巨细胞病毒与卡波西肉瘤;EB病毒与Burkitt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和鼻咽癌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3、膳食营养因素:如硒的缺乏与食管癌。4、职业危害:石棉致肺癌和间皮瘤;苯与白血病;砷与肺癌、皮肤癌。5、其他环境因素:电离辐射,紫外线照射(皮肤癌)三、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子宫颈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我国亦将其作为重点筛查项目。三、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乳腺癌的筛查在发达国家已有定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卫生资源充足的地区施行。近20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但其筛查的适宜手段、对象、效果等,均未获得大型研究的确定。大肠癌的筛查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得到积极施行。我国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的上升趋势显著,危害日益严重,因此应是筛查的重点肿瘤。课后小测:1、我国引起癌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A.不合理膳食B.吸烟C.病原体感染D.职业危害B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病。一、高血压的诊断(一)高血压的相关概念和诊断标准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大都需要终身治疗。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疾病引起,约占高血压的5%~10%一、高血压的诊断(一)高血压的相关概念和诊断标准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高于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隐性高血压: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高于130/80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二)血压测量标准方法血压测量有三种方式,即诊室血压(标准)、自测血压、动态血压。一般讲,诊室血压水平高于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水平。自测血压水平接近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水平。注意:血压读数应取偶数。自测血压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mmHg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小于130/80mmHg二、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较多,比较明确的是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高度紧张,这些是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和家族史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二、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一)高钠、低钾饮食(二)体重超重和肥胖(三)饮酒(四)其它危险因素:女性在更年期之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病率无明显差别,甚至高于男性。课后小测: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高血压的相关概念A.高血压是进行性血管损害性疾病B.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最终结果C.是心、脑血管和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D.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B课后小测: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高血压诊断的相关概念A.医疗机构测血压<140/90mmHg,可排除高血压的诊断B.白大衣高血压是指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C.隐性高血压是指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D.24小时动态血压有利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A课后小测:3、筛查高血压最准确的途径是A.受检者自测血压B.家人为接受筛查者测压C.医护人员在诊所为受检者测压D.家人在诊所为受检者测压遗传因素C4、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A.高钠、低钾饮食B.超重肥胖C.过量饮酒D.遗传因素E.长期精神紧张ABCDE5、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导致肾病B.导致糖尿病C.导致脑卒中D.导致高血压脑病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组的建议,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2型、其它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4种。一、糖尿病的诊断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来基于空腹血糖水平的糖代谢分类标准。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糖尿病。(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3)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糖水平≥11.1mmol/L(200mg/dl)。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的血糖检测结果近年来也倾向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HbA1C结果稳定,不收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变异性小;检查不受时间限制,患者依从性好。2010年,ADA指南已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遗传因素: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中国人相比西方人群易患2型糖尿病2、肥胖(或超重)3、体力活动不足4、膳食因素5、早期营养:有人提出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导致后来的糖代谢障碍,增加发生IGF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低体重新生儿较高体重新生儿在生长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6、糖耐量损害:如果IGF伴有以下因素,即原空腹血糖≥5.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4mmol/L,BM>25,腹部肥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增加等,更容易转化为糖尿病。7、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化学反应低于预期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糖耐量正常或减低的人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循环胰岛素水平起主要作用。空腹胰岛素水平高的人更容易发展为IGF或2型糖尿病。肥胖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前,先有胰岛素抵抗出现。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课后小测:1、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诊断中具有如下哪些优势A.检查不受进食影响B.检查结果稳定C.检查费用低D.检查不受时间限制E.患者依从性好2、IFG的诊断标准是A.≥7.8mmol/L-<7.8mmol/LB.≥7.0mmol/L-<7.8mmol/LC.≥6.1mmol/L-<7.0mmol/LD.≥5.8mmol/L-<7.8mmol/L3、IGT的诊断标准是A.2h≥7.0mmol/L-<7.8mmol/LB.2h≥7.8mmol/L-<11.1mmol/LC.2h≥6.1mmol/L-<7.0mmol/LD.2h≥5.8mmol/L-<7.8mmol/LABDEBC课后小测:4、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A.膳食不平衡B.遗传C.超重、肥胖D.体力活动不足E.饮酒(非糖尿病和呼吸道疾病主要危险因素)5、关于糖尿病的遗传因素,下列哪项不对A.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B.1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C.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D.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ABCDB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的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是全球性重大健康问题。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前5位疾病负担中,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