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制药复习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生物技术: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服务的技术。2.生物技术制药: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来研究和开发药物,用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3.生物药物: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药物。第二章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将重组对象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成工程菌;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的技术。逆转录法:就是先分离纯化目的基因的mRNA,再反转录成cDNA,然后进行cDNA的克隆表达。2.补料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是将种子接入发酵反应器中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使菌体进一步生长的培养方法。3.连续培养:连续培养是将种子接入发酵反应器中,搅拌培养至菌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动进料和出料蠕动泵,以一定稀释率进行不间断培养。4.透析培养技术:透析培养技术是利用膜的半透性原理使培养物和培养基分离,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去除培养液中的代谢产物来解除其对生产菌的不利影响。5.高密度发酵:是指培养液中菌体的浓度在50gDCW/L以上,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6.离子交换层析:是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7.疏水层析:是利用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区域和固定相上疏水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对蛋白组分进行分离的层析方法。8.亲和层析:是利用固定化配体与目的蛋白质之间非常特异的生物亲和力进行吸附,这种结合既是特异的,又是可逆的,改变条件可以使结合解除。9.凝胶过滤层析:是以多孔性凝胶填料为固定相,按分子大小对溶液中各组分进行分离的液相层析方法。第三章1.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对象,应用生命科学理论,借助工程学原理与技术,有目的地利用或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产品或新型物种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2.悬浮培养:细胞自由地悬浮在培养基内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3.贴壁培养:细胞贴附在某种基质上细胞才能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4.代谢工程: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使工程细胞增加或减少某种酶,改造它的代谢能力和途径,使其降低对某些营养物质的需要,减少某些代谢产物的产生和危害,以及控制工程细胞的增值速度和制造产品的能力。5.组织工程:将组织或细胞从机体取出,在体外模拟机体体内的生理条件进行培养,使之生存和生长。第四章1.抗体:由B细胞接受刺激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3.凝集反应:在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中加入相应抗体,在有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故称为凝集反应。4.反向被动血凝实验:红细胞经甲醛处理后,在酸性条件下能吸附蛋白质。将抗HBs吸附其上,若待测样品中含有HBsAG,则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使血细胞凝集。第五章:植物细胞工程制药1.植物细胞工程: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的精细操作,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品种、制造新品种、加速繁育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一门科学或技术。2.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中任何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重新再分化形成原来的个体。3.植物组织和器官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4.植物的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5.脱分化:已分化为组织器官的细胞离体条件下变成未分化的细胞和组织的过程。6.再分化: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直接分化出器官27.植物愈伤组织培养:从植物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等外植体,经脱分化而形成的细胞聚集体的培养。8.胚胎培养:未成熟或成熟的胚胎的离体培养9.分生组织培养:分生组织培养又称生长锥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茎端分生组织细胞。一般仅限于分生组织的顶端圆锥区,其长度不超过0.1mm。10.外植体:指用于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的器官或组织(的切段),植物的各部位如根、茎、叶、花、果、穗、胚珠、胚乳、花药和花粉等均可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11.无性繁殖系:无性繁殖系又叫克隆,是指使用母体培养物反复进行继代培养时,通过同种外植体而获得越来越多的无性繁殖后代而言,如根无性系、组织无性系、悬浮培养物无性系等。12.变异体:在无性系的培养过程中,有时其局部的组织无论在结构、生长速度以及颜色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如继续进行选择培养,则从同一无性系可分离形成二个或多个不同的系列,该系列称为“无性系的变异体”。13.突变体:细胞本身发生遗传变异或应用诱变处理发生的遗传变异所得的新细胞,即为突变体。14.植物抗毒素:指在植物防御系统内能对抗微生物进攻的某些次级代谢产物。15.诱导子:指植物抗病过程中诱导植物在防御过程中产生植物抗毒素和引起植物过敏反应的物质。包括侵染植物的微生物及植物细胞内的分子16.生物诱导子:植物在防御过程中位对抗微生物感染而产生的的物质。17.非生物诱导子:所有不是植物细胞中天然成分单又能触发形成植物抗毒素信号的因子。18.内源性诱导子:来自植物细胞的分子,多为植物细胞壁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产物及沉积在细胞壁上的木质素。19.外源性诱导子:亦称整诱导子,是指病源微生物在入侵植物时自身被降解的产物及其代谢产物。20.生物转化:也称生物催化,是指利用离体培养细胞或器官等对外源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而获得有价值的生理生化反应,其本质是利用生物体系生身所有产生的酶对外源化合物进行的酶催化反应。第六章1.酶工程:是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发展而成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他是从运用的目的出发研究酶.运用,酶的特异性功能并通过工程化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技术。2.固定化酶:是指限制或固定于特定空间位置的酶,具体来说,是指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酶变成不易随水流失即运动受到限制,而又能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制剂,制备固定化酶的过程称为酶的固定化。3.酶化学修饰:通过主链的切割.剪接和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对酶蛋白进行分子改造,以改变其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这种运用化学方法对酶分子施行种种“手术”的技术称为酶分子的化学修饰。4.固定化细胞:将细胞限制或定位于特定空间位置的方法称为细胞固定化技术,被限制或定位于特定空间位置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2、氨基酸输液:将多种结晶L-氨基酸依特定比例混合制成的静脉内输注液称氨基酸输液。(P65)3、微生物发酵法:利用微生物的特殊代谢使某种代谢物积累,从而获得该产物的方法。(P114)4、抗生素:在低微浓度下即可对某些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特异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的总称。(P157)5、疫苗:一切通过注射或粘膜途径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2.基因表达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蛋白质和酶都是同相应的结构基因编码的。3.质粒的分裂不稳定通常将质粒不稳定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不稳定性,也就是质粒由于碱基突变、缺失、插入等引起的遗传信息变化;另一类是分离不稳定性,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质粒不能分配到子代细胞中,从而使部分子代细胞不带质粒(即P-细胞)。在连续和分批培养过程中均能观察到此两类现象发生。一般情况下具有质粒的细胞(即P+细胞)需要合成较多的DNA、RNA和蛋白质,因此其比生长速率低于P-细胞,从而P-细胞一旦形成能较快速地生长繁殖并占据培养物中的大多数。4.补料分批培养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菌种生长、繁殖和合成产物之用。它既要使种子接种后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丝浓度,又要使长好的菌体能迅速合成需产物。因此,发酵培养基的组成除有菌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和化合物外,还要有产物所需的特定元素、前体和促进剂等。但若因生长和生物合成产物需要的总的碳源、氮源、磷源等的浓度太高,或生长和合成两阶段各需的最佳条件要求不同时,则可考虑培养基用分批补料来加以满足。5.人-鼠嵌合抗体嵌合抗体(chimericatibody)是最早制备成功的基因工程抗体。它是由鼠源性抗体的V区基因与人抗体的C区基因拼接为嵌合基因,然后插入载体,转染骨髓瘤组织表达的抗体分子。因其减少了鼠源成分,从而降低了鼠源性抗体引起的3不良反应,并有助于提高疗效。6.悬浮培养非贴壁依赖性细胞的一种培养方式。细胞悬浮于培养基中生长或维持。某些贴壁依赖性细胞经过适应和选择也可用此方法培养。增加悬浮培养规模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增加体积就可以子。深度超过5mm,需要搅动培养基,超过10cm,还需要深层通入CO2和空气,以保证足够的气体交换。通过振荡或转动装置使细胞始终处于分散悬浮于培养液内的培养方法。7.贴壁培养也称为细胞贴壁,贴壁后的细胞呈单层生长,所以此法又叫单层细胞培养。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必须采用这种方法8.固定化酶不溶于水的酶。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与水不溶性大分子载体结合或把酶包埋在水不溶性凝胶或半透膜的微囊体中制成的。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9.双功能抗体将识别效应细胞的抗体和识别靶细胞的抗体联结在一起,制成双功能性抗体,称为双特异性抗体。如由识别肿瘤抗原的抗体和识别细胞毒性免疫效应细胞(CTL细胞、NK细胞、LAK细胞)表面分子的抗体(CD3抗体或CD16抗体)制成的双特异性抗体,有利于免疫效应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10.组织工程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在正确认识哺乳动物的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的功能和形态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新兴学科。11.生物药物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极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药品。12.生物制品指用细菌疫苗制成的供预防、治疗和诊断特定传染病的药品。13.生物技术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治疗性抗体或核酸类药物。14、抗体酶具催化能力的免疫球蛋白称为催化抗体,即抗体酶。15.单克隆抗体只识别一种表位(抗原决定簇)的高纯度抗体,一般来自单个B淋巴细胞的克隆或一个杂交瘤细胞的克隆。16.细胞因子在体内或体外对效应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起调节控制作用的一类物质。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和多肽,许多生长因子在靶细胞上有特异性受体,如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生长抑制因子。17.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指微生物对有机化合物某一特定部位(基团)的作用,使它转变成结构上相类似的另一种化合物。转化的产物不是由营养物质经微生物细胞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后产生的,而是利用微生物细胞的酶系对底物某一特定部位进行化学反应形成的。18.拷贝法主要根据抗体生成过程中抗原-抗体互补性来设计的。19.引入法则借助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将催化基因引入到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上,使其获得催化功能。移动基因,又叫转位因子,可以在染色体基因组上移动,甚至可在不同染色体间跃迁,故又称跳跃基因(jumpinggene),后来称其为insertionsequences(现在一般叫ISelements)。现在已发现在细菌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转位因子,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00bp的一般叫插入序列(IS),大于2000bp的称为转位子(Transposon,Tn),第三种类型为噬菌体Mu和D108。20.化学修饰法对抗体进行化学修饰,使抗体与催化基团相连。21.诱导法是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