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题解薇:草名,又名“大巢菜”(野菜),又称“野豌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结寸许长扁荚,中有种子五六粒。种子、茎、叶均可食用。题解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1.了解古代边塞征战诗表达的思想感情。2.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1.学生质疑:字、词、句2.正音:(1)朗读:读准字音(2)听视频朗诵一、检查预习探究问题:1.诗眼是指最能真切表达诗人对事物的思想和情感的具有统摄全篇作用的字眼。请找出本诗的诗眼2.请在原诗中画出表达情感的词、句。3.请概括每节诗的内容,并在稿纸上写出来。4.根据诗歌的内容,全诗可分为几层?二、课文探究:理清内容、情感、脉络1.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2.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烈烈3.王室靡盬,我行不来——忧心孔疚4.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5.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岂不日戒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心伤悲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莫知我哀(痛苦)(伤悲)(幽怨)内容、情感、结构脉络6.久戍思归戍边生活归途艰难(忧心)归问题探究: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表达效果?(1)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三、艺术特色探究艺术特色探究:(1)诗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它们在字面上有什么共同点?是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重章叠句:是指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效果: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通过季节的更替,反复强调人物内心的焦虑和思乡的痛苦之情,从而突出了思乡的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艺术特色探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往日离家出征时,杨柳轻柔,随风而舞,柳枝的婀娜姿态衬托出了士卒出征离家的不舍心情;而今返还故乡,雪花纷飞,漫天飘舞,萧瑟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士卒在征战过程中经受的磨难和痛苦。小结1.主题:《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艺术特色:(1)重章叠句(2)情景交融拓展延伸(2010年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