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健康管理师课程:中医养生学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自治区中医医院体检科自治区中医医院体检科高昌杰高昌杰高昌杰——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暨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体检科主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健康管理培训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工作25年,师从全国著名中医专家金洪元教授。目前每周出肾病专家门诊3次。还担任:新疆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新疆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委员新疆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医学概述(一)中医基础理论(熟悉)中医是形成于古代中国,历经数千年发展的一门独特的医疗体系,是一种以中医药理论与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传统医学。中医学以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和精气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以辩证论治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摩、拔罐、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之处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和恒动观。整体观念:按照中医理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恒动观念: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应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治疗疾病,主要是纠正阴阳失衡。•主导思想—整体观念•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生理基础—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病理基础—六淫,七情,饮食,劳逸•诊治特点—辨证论治(掌握)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应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应从整体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关系结构上功能上病理上诊断上治疗上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相互协调,彼此为用相互影响察外知内相互联系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与社会关系的密切性季节气候变化昼夜晨昏变化地理区域不同社会进步社会动乱社会地位社会环境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生理状态下,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病理状态下,二者动态平衡破坏。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恒动观念(1)精气学说(熟悉)1、精与气的基本概念(1)精:在古代哲学中又称精气,泛指气,是指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包括人体)的本原,有时是指气的精粹部分。在中医学中,精是指精,是人体生命的构成本原,是一种有形的液态物质。(2)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在中医学中,气是推动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是无形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2、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1)气机:指气的运动。2)气化: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中各种变化的过程。(3)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2)阴阳学说(掌握)(1)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是研究事物阴阳的属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代朴素的宇宙观和方法论。(2)阴阳的基本特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凡运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属于阳的范畴。凡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的范畴。(3)阴阳的属性1)阴阳的普遍性2)阴阳的相关性3)阴阳的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阴阳之间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4)阴阳的可分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性。(4)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互根”。“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和助长对方。4)阴阳的消长平衡消,即减少;长,即增加。阴阳消长是指一事物中所含阴阳的量和阴与阳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消长变化着。5)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是指一事物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的事物可发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5)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心为阳,肺为阴;病理: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望诊:黄赤为阳,青白黑为阴;脉诊:浮数洪滑为阳,尺沉细涩为阴;药物: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特性寒热温凉四气中,温热为阳,寒凉为阴。(3)五行学说(掌握)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行构成,而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也都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质和特点归纳为五个系统或类别。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4)藏象学说(熟悉)藏象,也称为脏象。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通称为脏腑。象,其义有二:一指“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形态;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5)气血精津学说(熟悉)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产生的水谷之气,合称为“后天之气”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人体的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主要来源于先天精气和后天精气,和肺(肺为气之主)、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肾为生气之源)关系密切。气的运动形式有:升降出入以及聚散。气的主要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以及营养作用。血是运行于脉中而循行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最基本的物质,其生成和脾胃、心、肝、肾关系密切。血液循行如环无端,与心(心主血脉)、肺(肺朝百脉)、脾(脾主统血)、肝(肝主藏血)关系极大。血的功能:营养和滋润;同时还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运化,小肠和大肠的吸收而生成的;通过脾、肾、肺、肝和三焦的输布完成分布的;通过汗、呼气,粪,尿而完成排泄的。津液的功能:滋润和濡养、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运载全身之气。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能生气、血能载气。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液是气的载体之一。血和津液的关系:血与津液均是液态物质,均有滋润和濡养作用,二者均属于阴,在生理上相互补充,病理上相互影响。(6)经络学说(掌握)1.、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经络学说的形成3、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脉a.正经B.经别c.奇经(2)络脉a.别络b.孙络c.浮络(3)连属部分:经络在体内连属于脏腑,在体表连属于筋肉、关节、皮肤。a.经筋b.皮部经络是经脉和经脉的总称。经络是人本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上下肉外的通道。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厅经八脉、十五别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先进。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纵行的主十,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有确定的循行路径,而经脉的分支,循行于较浅部位,网络全身,无处不至。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艰(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7)中医病因学说(掌握)一、病因的概念病因(亦称为“致病因素”、“病原”、“病邪”、“邪气”等),即指破坏人体阴阳正常水平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中医学所说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外伤、诸虫(即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以及痰饮、瘀血、结石等。二、病因学说的概念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特点——辨症求因辨症求因,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即临床表现)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的方法。它既是中医学特有的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又是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特点。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而言,辨症求因是一种从结果来推求原因的反证法。中医学概述(二)中医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中医诊断,主要是通过“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获取病情资料,进而以中医理论进行中医诊断,主要是通过“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获取病情资料,进而以中医理论进行分析、辨别和综合,明确病证。1.四诊中医诊断手段,可概括为“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望诊:即观察神、色、形、态,以及身体局部、分泌物、排泄物的外观,其中以望面部和望舌为重点。望舌即中医的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闻诊:包括耳闻和鼻嗅。问诊:是获取病情资料的主要途径。切诊:现在分为脉诊和按诊,但古代中医中主要是指切脉。切脉的部位,一般在手太阴肺经的寸口,即现代解剖中械骨茎突内侧埃及所在部位。分析、辨别和综合,明确病证。2.辩证施治辩证论治,又称辩主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有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所谓辩证,就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1.中药中医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采用中药。中药来源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而以植物占然而多数。因此,中医药物书籍称作“本草”。中医对于药理的研究,采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区别药物的性能,分为气和味两大类。药性的气分为四种,即寒、热、温、凉。四种之外,来有平气。所谓平气,实际上仍然偏温或偏凉,不过性质比较和平不太显著而已,故一般称为四气。味分五味,即酸、苦、辛、咸。用多种药物酿成的处方,称作方剂。方剂的组成,分君、巨、佐、使四项。其剂型常用的有丸、散、膏、丹、酒、汤等几类。2.针灸是中医针法和炙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事实上取穴原则,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炙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热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3.推拿按摩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推拿医生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4.拔罐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合其吸着于皮肤,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种疗法。5.气功气功是一种以调整呼吸、身体活动和手段的身心锻炼方法。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