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11历史刘业•习近平2012年5月16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关于“实事求是”的讲话。•同志们出入中央党校大门时,都会看到花岗岩上镌刻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注意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汇,但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突出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呢?因为实际事物是具体的,而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作决策的出发点,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所以,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现在,在我们党内,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状况总体是好的。各级党组织自觉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工作,积累了不少新的经验。广大党员和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展示了共产党人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形象。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和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还存在一些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下基层,很少接触群众,对下情若明若暗,接“地气”不够;有的一切从本本出发,唯上、唯书、不唯实;有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思想和工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至蛮干、瞎干;有的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甚至弄虚造假;有的怕担风险,明哲保身,明知是错的,却听之任之,不批评制止;有的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修正错误、择善而从。凡此种种,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虽然不是主流,但如果不重视、不警惕、不纠正,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对概念的理解•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历史源流•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讲的是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明朝王阳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这原本指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一个经学和考据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发展历史•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上下文看,“修学”指“修礼乐”、“学举六艺”,“好古”指“所得书皆古先秦旧书”。“实事求是”,颜师古注曰“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班固认为,刘德在学经典、修礼乐时,喜好先秦诸子的古书,对旧书“求真是”,“留其正本”。也就是说,刘德的“实事求是”是考证古书时求其真本,讲的是实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明清“崇实黜虚”实学思潮高涨,考据学也兴起,重新提出汉代的“实事求是”。清乾嘉庆年间的考据学派,则把“实事求是”当做治学的宗旨和基本方法。钱大昕提出“实事求是,护惜古人之苦心,可与海内共白”并称赞戴震“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汪中自述其治学宗旨是“为古之学,惟实事求是,不尚墨守”;洪吉亮反对宋儒的空疏,推崇邵晋涵“于学无所窥,而尤能推本述原,实事求是”;凌廷堪也推崇戴震,说“昔河间献王实事求是。夫实事在前,吾所谓是者,人不能强辞而非之;吾所谓非者,人不能强辞而是之也。如六书、九数及典章制度之学是也”。将“实事求是”发扬光大者•阮元是乾嘉学派考据学集大成者,自称“余之说经,推明古训,实事求是而已,非敢立异也”。他在总结儒学发展史时,反对宋明理学末流的“虚学”、“空疏”,推崇汉代经学之“纯粹”,赞扬清代儒学“笃实”、“实事求是”。北洋大学校训•首倡“实事求是”校训的是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校长赵天麟。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学校校史《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写道:“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年-1920年),总结了北洋大学近20年的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一直承袭至今。”•另注:天大现在一直在吵吵着要复名“北洋大学”。•1951年9月22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现在,天津大学总是特意强调自己是原来的“北洋大学”。校方宣传资料上见到“天津大学”四个字,在旁边总能找到一个括号,里面写着“原北洋大学”,就连校徽上也一样。我认为天大人一定有很强的“北洋”情节,一定对学校悠久的历史感到自豪。但是,这种强调过去、强调历史的做法,是不是显示出天大人对自己的现状不够自信,是不是也是不实事求是的一种表现?其实天津大学是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用“北洋”二字来“提高身价”。好像北京大学也没有在校徽上著明自己是原来的“燕京大学”吧。湖南大学校训•1917年,宾步程为湖南公立工业学校(后来发展成为湖南大学的一部分)手书“实事求是”匾额,并做楹联“工善其事必善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与匾额相呼应。这告诫工科学生在做人的态度和处事的作风上不能懈怠,必须精益求精,注意方法,解决工具问题。•宾步程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名气并不很大,但他提倡的“实事求是”的校训影响却极为深远。1916年至1919年,青年毛泽东曾经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与同伴们研讨革命真理。很自然,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的校训,也深深刻印在了毛泽东的心灵中。中共对实事求是的充分发挥•1943年,毛泽东亲笔书下“实事求是”,作为延安中央党校的校训;•北方大学时代,范文澜校长提出,北方大学的办学宗旨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校风即为“实事求是”。•1950年10月3日,刘少奇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要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要辩证唯物主义,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工作。”•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怎样做到实事求是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唯书,不唯上”具体说来就是不迷信权威、专家,凡事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只唯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只唯实”的前提是尊重客观实际。“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现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要弄清事实,这是关键问题。”“只唯实”的核心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在了解情况、弄清事实的基础上,找到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即规律性。“必须善于去了解各种环境的不同,善于采取适合于当时当地环境的工作方法”。•“只唯实”的关键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际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和政策也必须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不能僵化保守,固步自封。“必须继续提倡……创造性,同时又要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墨守成规的倾向必须反对,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我们就不能前进。但是创造性必须和实事求是相结合,否则就会华而不实,不能真正地前进。”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打开局面。•这就是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立场问题。•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迷信马列主义的经典论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改革开放的方针,事实证明了它的正确。二、全面、比较、反复•有了坚定的唯物论立场,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坚持“交换、比较、反复。”的六字真言。•所谓交换,就是通过交换意见,使认识比较全面。交换意见,不仅要听正面意见,更要听反面意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要避免片面性,避免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要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比较,是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找同;从普遍性中找特殊性,从特殊性中找普遍性;从利弊中权衡得失。通过比较分析,就能使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下得更准确。比较的方法是唯物辩证地分析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还要注意可比性。列宁说:“比较的原则,拿来比较的东西必须是同类的。”拿性质不同、起点不一、发展过程毫无共同之处的不同事物去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还可能陷入迷误和深渊。•所谓反复,就是事情初步定了以后还要摆一摆,想一想,听一听不同意见。即使没有不同意见,还要自己设想出可能有的反对意见。反复进行研究,目的是弄清情况,把事情办好。反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将大家零碎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化为整体的集中的系统的意见,是多谋善断的过程,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像是曾经风行一时的“全国牙防组”,大众一般只会注意“全国”字眼,极少有人去全面地了解一下这个组织。•事实情况是,全国牙防组是民间机构,全国牙防组只有两个人两张办公桌!!!•还有,当前进行牙膏认证的机构共有4家,分别是全国牙防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虽然他们认证的牙膏品种五花八门,但认证词却大同小异,都是很笼统地称能“防龋防蛀、促进口腔健康”等。•牙膏“功效”的认证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各家属于民间团体性质的认证机构根据自己的标准各自为政,其中利益驱动的影子十分浓重。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认证机构的认证是否科学规范,居然只是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本就不管。•牙膏认证远没有达到实事求是的标准。三、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三观是人们做人做事的根本,决定了人们行动的指向。•如果没有正确的三观,在讨论问题时,就会不客观,看问题就有个人的角度,就会掺杂个人得失在里面,立场不正,就不会看得很清楚,不会讲真理,结果一定害人害己。•提起司马衷,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提起“百姓何不食肉粥”,大家立刻知道他是谁。•司马衷,也就是晋惠帝,天生智力残疾,难以治理国事。天下闹饥荒,有人给他上报灾情,说因为旱灾饿死了很多人,晋惠帝惊奇地问“百姓何不食肉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