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概述(1)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定义:“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品、过程或活动等)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特性总和。”(2)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下述各项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但目的各不相同:——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3)影响建设项目质量的因素1)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人是质量活动的主体,对建设工程项目而言,人是泛指与工程有关的单位、组织及个人,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2)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泛指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它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材料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料是否经过检验、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外表及观感,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影响工程的使用安全。3)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可分为两类:一是指组成过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如电梯、泵机、通风设备等,它们构成了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或工业设备安装工程,形成完整的使用功能。二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包括大型垂直与横向运输设备、各类操作工具、各种施工安全设施、各类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等,简称施工机具设备,它们是施工生产的手段。4)方法方法是指工艺方法、操作方法和施工方案。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5)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作业环境,如施工环境作业面大小、防护设施、通风照明和通信条件等;工程管理环境,主要指工程实施的合同结构与管理关系的确定,组织体制及管理制度等;周边环境,如工程临近的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图14-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过程质量目标确定设计质量控制实施方案质量控制工艺质量控制工程过程监督、隐蔽工程验收各部分工程验收工程验收交付质量档案材料和设备质量控制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运行质量监督前期策划设计和计划实施验收运行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一)“三全管理”是指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质量管理。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过程指的就是项目交付物的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工程项目质量是勘察设计质量、原材料与成品半成品质量、施工质量、使用维护质量的综合反映。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质量管理不能仅限于施工过程,而必须贯穿于从勘察设计直至使用维护的全过程,要把所有影响工程质量的环节和因素控制起来。2.全员的质量管理项目交付物质量是项目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集中反映。提高工程项目质量依赖于上至项目经理下至一般员工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质量管理必须把项目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人人关心工程项目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员参加质量管理,这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基础。3.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涉及社会的各方面和工程建设企业的各部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不仅靠建设实施单位,也要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建设实施单位要通过自己的诚信行为和承担社会责任树立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这个任务不仅是由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部门来承担,而且必须由项目的其他部门参加,并对项目质量做出保证,实现项目全方位质量管理。(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1.质量第一的观点工程质量是项目交付物使用价值的集中表现,因此,用户最关心的是工程质量,或者说用户的最大利益在于工程质量。在项目实施中必须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2.一切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凡是接收和使用项目交付物的单位和个人,都是用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用户”有两层含义:首先,“用户”是指使用单位,它体现项目与项目交付物使用单位的关系,把传统的质量管理范围由内部引申到外部,促使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满足用户的要求。其次,“用户”反映了上下工序的关系,凡是接收上道工序的交付成果进行再加工的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由于工程项目施工工序复杂,又是多工种交叉作业,往往工种之间、工序之间互为“用户”。为用户服务就是要满足用户的期望,让用户得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把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根据用户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同时保证供货及时,服务周到,价廉物美。根据用户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同时保证供货及时,服务周到,价廉物美。3.预防为主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是指事先分析影响交付物质量的各种因素,并找出主导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重点控制,使质量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或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4.用数据说话的观点数据是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没有数据或数据不准确,质量管理就无从谈起。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善于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质量事故发生的规律及影响质量的主、次因素,实现对质量的动态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为PDCA循环。PDCA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阶段。这个循环工作法是美国的戴明发明的,故又称“戴明循环”。四个阶段又可具体分为八个步骤:第一阶段为计划(P)阶段。确定任务、目标、活动拟定措施。第1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用数据加以说明;第2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问题,并逐个进行分析;第3步,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通过抓主要因素解决质量问题;第4步,针对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制定计划和活动措施。第二阶段为执行(D)阶段。按照计划要求及制定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去组织实施。第5步,即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为检查(C)阶段。将实际工作结果与计划内容相对比,通过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找出问题和异常情况。第6步,即第三阶段。第四阶段为处理(A)阶段。总结经验,改正缺点,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轮循环。第7步,按检查结果,总结成败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成功的纳入标准、规程,予以巩固;不成功的,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防止再次发生。第8步,处理本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中去,通过再次循环求得解决。随着管理循环的不停转动,原有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矛盾的不断产生,又不断地克服,克服后又产生新的矛盾,如此循环不止。每一次循环都将质量管理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ISO9000标准中增加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这是在近年来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项目组织领导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已经成为改进项目组织建立持续改进业绩的框架,可以提高组织质量管理水平,使组织达到持续成功。(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项目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项目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项目组织贯彻实施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有助于掌握市场动向,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2)领导作用强调领导作用是因为质量管理体系是由最高管理者推动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领导组织策划的,组织机构和职能分配是领导确定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是领导决定和安排的,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是领导确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提高是领导决策的。所以,领导在质量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领导者应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3)全员参与质量是产品形成过程中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员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组织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正确的领导,还有赖于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组织为全体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才能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的才华为组织带来收益。实施全员参与这一质量管理原则,将会使员工努力工作、勇于负责、持续改进、做出贡献,这对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4)过程方法过程方法是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因为过程管理强调活动与资源的结合,具有投入产出的概念。过程管理体现了PDCA循环改进质量活动的思想。过程管理有利于适时进行测量保证上下工序的质量。通过过程管理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缩短周期,从而可更高效地获得预期效果。(5)管理的系统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是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项目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系统方法包括系统分析、系统工程和系统管理三大环节。在质量管理中采用系统方法,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一种管理的理念,是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持续满足顾客要求、增加效益、追求持续提高的活动。持续改进是项目组织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标、永恒的活动。为了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质量更高期望,为了赢得竞争的优势,必须不断地改进和提高项目质量。(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首先应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保证资料能够为使用者得到。通过对得到资料和信息的分析,保证其准确、可靠。通过对事实的分析、判断,结合过去的经验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组织的生产活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一个产品不可能由一个组织从最初的原材料开始加工直至形成最终顾客使用的产品,而往往是通过多个组织分工协作来完成的,组织之间互为供方。供方是项目供应链上的第一个环节,供应的过程是质量形成过程的组成部分。供方的质量直接影响项目质量,在项目组织的质量效益中包含有供方的贡献。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要通过互利关系,与供方共同策划、共同增强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共谋发展,这样可以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对企业组织与供方双方都有利。三、质量控制的工具1.排列图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是用来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1)排列图的作图步骤1)收集一定时间内的质量数据。2)按影响质量因素确定排列图的分类,一般可按不合格品的项目、产品种类、作业班组、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来分。3)统计各项目的数据,即频数,计算频率、累计频率。4)划出左右两条纵坐标,确定两条纵坐标的适当刻度和比例。5)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发生频率多少,从左向右排列在横坐标上,各种影响因素在横坐标上的宽度要相等。6)根据纵坐标的刻度和各种影响因素的发生频数,画出相应的矩形图。7)根据步骤③中计算的累计频率按每个影响因素分别标注在相应的坐标点上,将各点连成曲线。8)在图面的适当位置,标注排列图的标题。(2)排列图的观察与分析1)观察直方形。2)利用ABC分类法,确定主次因素。将累计频率值分为:0~80%为A类主要因素80~90%为B类次要因素90~100%为C类一般因素(3)排列图的应用1)按不合格点的缺陷形式分类,可以分析出造成质量问题的薄弱环节。2)按生产作业分类,可以找出生产不合格品最多的关键过程。3)按生产班组或单位分类,可以分析比较各单位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4)将采取提高质量措施前后的排列图对比,可以分析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还可以用于成本费用分析、安全问题分析等。2.因果分析图法利用因果分析图来整理分析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因果分析图也称特性要因图,又因其形状常被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因果分析图是一种逐步深入研究和讨论质量问题的图示方法。因果分析图由若干枝干组成,枝干分为大枝、中枝、小枝和细枝,它们分别代表大大小小不同的原因。(1)因果图的作图步骤1)确定需要分析的质量特性(或结果)画出主干线,即从左向右带箭头的线。2)分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