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创造心理学王伟清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2008年春王伟清自我介绍•华东师范大学84级五年制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创造学与机械创造工程方向,工学硕士•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生•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联系电话:13017329931,02762007125•E-mail:wwq666@263.net•QQ:50247265§1绪论§1.1创造学的概述§1.2创造心理学的诞生及其含义§1.3创造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进程§1.1创造学的概述一、创造的客观(实在)性二、创造的规律性三、创造学的涵义四.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五.创造学的研究内容六.创造学的学科性质七.创造与其相近概念的关系一、创造的客观(实在)性•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衣:遮丑的树叶→兽皮→华丽的盛服•食:茹毛饮血→八大菜系•住:原始的洞穴→豪华的别墅•行:徒步狂奔→骑马→汽车飞机•算:扎结计数→算盘→计算机•迅:烽火狼烟→电话电报→网络E-MAIL•那一项成果不是从无到有?哪一项不是创造的结晶?哪一个进步不是创造的精华?二、创造的规律性•以创造的还原原理为例来说明创造的规律性•如:请同学设计一条凳子•什么是凳子?凳子就是用来放臀部的装置→这就是创造原点。只要是能放屁股,管它有靠背还是没靠背、管它有几条腿,这样的设计无数种。如火车卧铺车厢的凳子、农民育秧的凳子。•如:锚•原点:一切能将船舶固定在水面上的装置或方法。•如:火箭锚、冷冻锚等。三、创造学的涵义•创造学(creatology)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和其他所有领域的创造发现行为并探索其中创造发现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也可定义为: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四.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第一条:创造潜力是每个正常人皆有的一种自然属性。•第二条:人们的创造潜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的。•这两条说明了创造潜力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普遍性和可开发性•创造力包含创造潜力和创造能力•创造力具有一个基本属性,即,状态性•创造力有时表露出来,有时不表露出来,即创造力在不同的时刻处于不同的状态,这样一种性质就是创造力的状态性。创造力通常处于隐态。五.创造学的研究内容1、创造活动2、创造过程3.创造者的人格因素和心理品质4、创造力及其开发5、创造性思维6、创造环境7、创造性人才培养8、对创造的评价六.创造学的学科性质1、有关学科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⑴综合性学科•综合性学科是指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一特定客体或问题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学科,如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等。⑵交叉性学科•交叉性学科又称边缘性学科,是指各基础性学科及其分支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中间性学科,如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等。⑶横断性学科•所谓横断性学科,它不是以客观世界中的某一物质系统或其它运动形态为研究对象,而是以许多不同的物质系统或其它运动形态的某一共同方面为研究对象,如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性质示意图综合性学科示意图物理物理化学化学交叉性学科示意图环境问题化学地质气象天文生物气象学地理学天文学图1-1创造学的横断性图创造学面(知识创造面)化学七.创造与其相近概念的关系1、创造与发明的关系2、创造与发现的关系3、创造与创新的关系§1.2创造心理学的诞生及其含义一、创造心理学的诞生二.创造心理学的涵义三.创造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创造心理学的诞生•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创造心理尤其是人类的创造力的研究,可以说几乎完全被忽视了。唯一的例外是精神分析子派,从未低估创造力的重要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家马克思·韦特海默和卡尔·邓克发表了《创造性思维》等几部论创造的重要著作,这是创造力研究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创造力研究开始受到重视。•30年代,人格心理学的兴起,特别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和G.W.奥尔波特把自我(Self,ego)概念引入人格心理学后,有关人性中的创造力研究更加引入注目。•20世纪5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们对创造力的态度发生了一个大转折。学者们对创造问题的研究显示出了不断高涨后热情。•60年代伊始,创造力研究开始取得较大的进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创造力的研究和培养引起社会的重视。•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科学家,特别是心理学家,争光恐慌后对创造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创造力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和焦点问题。创造心理学研究的复兴原因•首先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创造型人物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成果,对整个国家来说都具有主要意义。创造活动不仅对科技进步,而且对整个社会有着具大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力,哪个国家就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其次,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给探讨创造问题赋予了特别的重要性。因为它有助于人们克服种种困难、部署意料之外的任务、增加选择和行动的自由度;探讨创造问题能促进教育,使之事半功倍。•此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科学的纵深发展。二.创造心理学的涵义•创造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的和有关创造活动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怎样理解:•首先,创造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它研究心理活动规律。•其次,创造心理学研究人们在具体的创造过程中的直接的心理活动规律。•再次,创造心理学还要研究与创造活动紧密相关的心理活动规律。•第四,对创造的理解。相对于创造者而言是新颖的所有活动:发现、发明、创新、创造……三.创造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交叉性学科,是创造学与心理学的交叉。§1.3创造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一、创造心理学的前科学研究时期•长期处于经验的哲学思辨状态,还谈不上进行较为科学的研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才有所改观。二、创造力科学研究的四阶段1.第一阶段:1869~1907年主要特点:从1869年开始纳入科学的轨道,注重理论上探讨,没有试验研究代表人物:高尔顿、贾斯特罗、理博;代表作:《遗传的天才》《发明的心理》《论创造性想象》2.第二阶段:1908—1930年主要特点:将创造力划入“人格学”的范畴内,进行个性心理的分析和研究。侧重精神分析,用传记或哲学思辨的方法来研究,笼统、不具体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代表作:《诗人与白日梦》《文明化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紧张》此外:波音卡内、德国沙尔兹、华莱士、斯皮尔曼等学者还从不同领域或学科角度来探讨和研究创造力。代表作:《数学的创造》,《思想的艺术》,《创造的心》等。华莱士在《思想的艺术》中提出了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准备、酝酿、豁朗和检验的四阶段论§1.3创造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进程3.第三阶段:1931~1949年主要特点:逐渐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转向认知方面代表人物:克劳福德(Crowford)、杜威代表作:《创造性思维的技术》、《我们如何思考》《艺术的经验》另外,韦特海默(Werthermer)1945年出版了《创造性思维》,他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过程。4.第四阶段:从1950年迄今主要特点:实质性突破和飞速发展代表人物:吉尔福特代表作:《智力的分析》《创造性才能》等原因和动力:1950年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创造性”的著名演讲。1957年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引发美国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反思。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开始重视创造潜能的开发。TheEndOfTheFirstCharpter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