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日•【唐·白居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龙抬头”的由来•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或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种说法也是一般人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解释二月二的习俗“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喂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一天人们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耳”。吃米饭,则叫“龙子”。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还有些女孩选此日穿耳孔“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蛤无处藏”,惊蛰前后,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结束冬眠出来活动,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所以这天,用过年祭祀剩下来的蜡烛点着,照房梁和墙壁,以驱灭害虫。•“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朗朗上口的民谣也让我们体会到人们对春回大地的欣喜,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