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合肥师范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侵略和独占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国策。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确立了以武力征服世界的方针,逐步形成“北进”的大陆政策和“南进”的海洋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国策。明治天皇确立“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对外扩张政策;1895年甲午战争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中日马关条约》,使日本成了“暴发户”。旅顺大屠杀,全城百姓仅剩36人埋尸体!1927年“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田中奏折》“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九一八”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4个半月占领东北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驻北平丰台日军借口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炮击宛平城,进犯卢沟桥,第29军官兵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和主权,奋起抗击,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七七”卢沟桥事变,从此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也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平津陷落平津陷落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很快向北平、天津进军,中国守军伤亡惨重,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战斗中阵亡。平津陷落,整个华北陷入危机。1937年11月占领上海,12月占领南京。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940年6月,日军占领宜昌,威胁重庆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和云南西部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㈠建立各种殖民机构伪“满洲国”执政就职典礼㈡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土地资源农副产品设立银行垄断铁路、厂矿中东铁路日本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大楼从中国攫取的物资㈢实施“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等待处理的死尸“万人坑”图为日军少尉向井、野田在南京紫金山下进行杀人竞赛。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进行报道,称向井已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他们还要以杀满150个中国人为目标比赛下去。这是当时《东京日日新闻》对此事报道的影印件。㈣进行奴化教育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㈠发表一系列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主张坚决抗日立场。㈡中共中央选派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学生是抗日救亡的中坚力量。(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马占山马占山冯玉祥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中共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12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9月,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反蒋——联蒋——逼蒋(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视频西安事变.mpeg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提供了条件。张学良与杨虎城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全会表示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中第一次写上“抗日”字样。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代表在中山陵合影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抗战,标志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红军改编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北的正规红军统一改编为三个师,开赴华北战场,与国民党军队并肩作战。新四军改编誓师大会叶挺项英《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在庐山谈话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讨论: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前景。参考答案:必要性:台独势力的滋长;美日以台制华的图谋。可能性:全球华人的心愿;国共两党的共识;经济利益的驱动;对台政策的调整。昆明闹区“献金台”前市民涌跃捐款市民捐款(二)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抵达重庆受到热烈欢迎新疆的八路军骑兵部队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25万大规模进攻上海,中国军队75万奋起抵抗,淞沪会战的战幕由此拉开。淞沪抗战历时3个多月,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共投入12个师团及侮空军、特种兵部队30余万人的兵力。中国军队先以冯玉祥为总司令,后由蒋介石兼任,共投入70余个师70余万人的兵力,伤亡高达25万人,日军在此役中共伤亡40672人。日本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未能实现。2、太原会战(一九三七年九月至十一月)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在忻口战役中牺牲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3、徐州会战日军集中24万人的精锐部队,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州。中国军队60万奋勇杀敌,取得台儿庄大捷,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视频台儿庄大捷.mpeg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4、武汉会战1938年6月,35万日军、120艘舰艇,300架飞机进攻武汉,中国参战部队达130个师,约100万人,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会战,日军死伤20万,中国军队死伤40万。但使日军力量受到很大消耗,尔后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日军歼灭中国军队主力、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企图破产,抗日战争从此进入长达六年的相持阶段。在武汉会战中,中国海军中山舰被日机击沉5、评析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担任正面作战,以正规战为主,是抗战的主战场,是抗日的主要力量。(1)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3)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其客观原因::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政治组织能力都不如日本(敌强我弱)其主观原因:1、片面抗战路线以及战略战术上的一些失误2、敌后战场处于开辟阶段,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有力的支持正面战场的作战。3、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各为己谋。国民党正面战场总体失败的原因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㈠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速战速决”改成“百年战争”,把“武力征服”改成扶植汉奸政权,经济上改为“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政策,把过去“不以国民党政府为谈判对手”,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成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甚至提出了日满华三国建立东亚秩序,共同防共,善邻友好,引诱国民党投降。㈡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1939年冬到1940年春,国民党军对日军发动了“冬季攻势”。其指导思想,是企图通过这一行动一举攻取武汉、南宁等城市,并立即转入战略反攻,这显然是达不到的。从此之后,国民党军再也没有这种比较积极的作战意图了。1940年和1941年,侵华日军为配合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诱降,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施加军事压力,曾经发动了随枣战役、枣宜战役、豫南战役、上高战役、中条山战役和第二次长沙战役等。在这些战役中,中日双方互有胜负,没有出现过影响整个战局的大的军事行动。在1939年12月的桂南会战中,国民党军队曾攻克昆仑关,消灭日军4000余人。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激战中壮烈殉国。张自忠为配合美、英打击日军,国民政府命令各战区发起攻击。1942年元旦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使日军死伤5万余人。同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戴安澜将军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了打通平汉、粤汉铁路,与越南相衔接的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三、抗战后期从消极抗战转到避战观战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在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豫湘桂战役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一)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并发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指出当前最中心的任务就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会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全面抗战的方针。㈡持久战方针的提出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提出了持久战方针。毛泽东认为,中国不能速战,中国也不会亡。日本:强国中国不能速胜中国:弱国日本:小国、退步、寡助中国不会亡中国:大国、进步、多助毛泽东不仅提出了“持久战”,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争防御、战争相持、战争反攻三个阶段。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收藏的一九三八年延安出版的《论持久战》。一九五三年顾先生将书捐献给图书馆收藏。“奉读之下,恍然于抗日所应走的方向。”------顾颉刚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的发展㈠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洛川会议后,中共领导军民在华北、华中、以及华南和东北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即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又发展壮大了自己。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在狼牙山上阻击日本侵略军2500余人的进攻,掩护主力部队。班长马宝玉等5人最后宁死不屈,砸坏枪支,跳下悬崖。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勇士。五勇士跳崖后,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为国捐躯,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悬崖上的树枝挂住而得救。(二)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第一、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抗日作战方式。第二、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第三、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地道战把地雷埋在日军必经的小道上平型关战役活跃在河北白洋淀上的游击队(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必须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汪精卫到东京商谈建立伪政权周佛海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借蒋介石召集国民党年轻中央委员训话之机,偕妻子陈璧君与秘书等自重庆潜逃,并在日本帮助下到达越南河内。此外,陈公博、周佛海、高宗武、梅思平等人也先后潜逃。29日,汪精卫发表响应第三次近卫声明的“艳电”,建议国民政府与日本进行和平谈判,取消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活动等。自此,汪精卫公开亮出了汉奸的面目。中共中央于1939年1月发表《关于汪精卫出走后时局的指示》,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打到汪精卫,反对投降,抗战到底。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第一次是,在1939年冬至1940年春进攻陕甘宁边区、晋西北解放区、山西太行山区第二次是,1941年1月制造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第三次是,19

1 / 9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