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1,胃炎2,消化性溃疡3,肠炎4,胆囊炎5,肝炎6,肝硬化7,肝癌认识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粪便。胃炎(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一,急性胃炎概念: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甚至一过性浅表性溃疡形成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糜烂和出血糜烂:粘膜破损不超过粘膜肌层出血:粘膜下或粘膜内血液外渗而上皮无破坏分类1,急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2,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外的病原体感染及其毒素胃粘膜损害引起急性胃炎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病因和发病机制•乙醇(乙醇有亲脂性和溶脂性→破坏粘膜屏障→引起上皮细胞损害→粘膜内出血和水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氯化钾口服剂或铁剂削弱对胃粘膜的保护→引起浅表粘膜损伤和粘膜下出血)•应激(严重的脏器疾病、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休克或颅内病变、精神心理因素)•急性感染及病原体毒素(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素急性蜂窝织炎或急性化脓性胃炎)•血管因素(老年动脉硬化、腹腔动脉栓塞治疗后)临床表现1.消化不良:上腹部胀痛、胀满不适、食欲减退2.出血:呕血、黑便3.贫血4.体检:上腹部轻压痛、肠鸣音亢进5.急性化脓性胃炎:①突发上腹痛、恶心、呕吐,且呕吐物呈脓性或含坏死粘膜、发热②胃扩张、压痛、局部肌紧张等腹膜炎征象诊断1.询问病史:饮食、药物2.急诊胃镜检查:大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糜烂出血、粘膜水肿防治1.预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止痛药物2.戒酒3.止血4.化脓性胃炎:抗生素治疗→手术浅表性胃炎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胃体炎(A)•胃窦炎(B)•全胃炎慢性胃炎临床分类幽门螺杆菌单纯型、糜烂型、出血型病因和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自身免疫功能低下饮食和环境因素十二指肠液反流其它因素临床表现1.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没有明显症状2.消化不良:上腹饱胀不适特别在餐后,无规律性上腹隐痛,嗳气、泛酸、呕吐等3.上消化道出血4.A型胃炎:厌食、体重减轻、贫血、舌炎、舌萎缩、周围神经病变辅助检查及诊断胃液分析胃镜检查及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查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X线检查诊断主要依赖胃镜和胃粘膜活检治疗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治疗二,无幽门螺杆菌的胃炎治疗未能检出Hp的胃炎,应分析可能的病因1.非甾体消炎药物,应立即停服并用制酸剂或硫糖铝2.胆汁反流:氢氧化铝3.胃动力学改变:胃复安,吗丁啉,普瑞博思4.烟酒嗜好:应戒除治疗5.避免粗糙、浓烈辛辣和过热,以减轻对胃粘膜的刺激6.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食盐的摄入7.A型胃炎无特异治疗,恶性贫血者,注射维生素B12后可纠正8.胃粘膜化生,不典型增生;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硒、锌等微量元素9.重度不典型增生: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类型:胃溃疡(gastriculcer,GU)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病因和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的形成: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和侵袭(损害)因素平衡失调GU: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减弱为主DU:侵袭(损害)因素增强为主H.Pylori(不同毒力菌株)、宿主(遗传状况)、环境因素三者参与PU的发生攻击因子防御因子溃疡病的发病机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ylori)NSAID应激氧自由基机械性损伤烟、酒…………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屏障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PG)生长因子(EGF、TGF、FGF)胃肠激素(SS、bombesin、neurotensin…)抗氧化系统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慢性过程(数年至数十年)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常有季节性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慢性节律性上腹痛疼痛原因:•溃疡与周围组织的炎性病变,对胃酸的痛阈降低•局部肌张力的增高或痉挛•胃酸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疼痛性质:饥饿样不适感、钝痛、胀痛、灼痛(烧心)或剧痛疼痛部位:GU—剑突下正中或偏左DU—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特点疼痛的节律性:•DU:进食→疼痛缓解→疼痛(多为空腹痛、可伴有夜间疼痛)•GU:进食→疼痛→缓解(多为餐后痛,一小时左右发作)其它症状伴随症状:上腹膨胀、嗳气、反酸并发症症状:后壁慢性穿孔急性穿孔出血幽门梗阻诊断1。病史与主要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2.X线钡餐检查:发现溃疡龛影可确诊,80%~90%有阳性发现。直接征象:溃疡龛影—可确诊间接征象:激惹、局部压痛、变形、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不能作为确诊依据3。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2.穿孔•3.幽门梗阻•4.癌变治疗治疗目的促进愈合缓解疼痛防止复发预防并发症治疗策略抑酸保护胃粘膜根除Hp治疗1一般治疗生活规律,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戒烟酒停服NSAID治疗2.药物治疗70年代以前:抗酸药、抗胆碱药第一次变革:H2RA第二次变革:根除H.Pylori治疗手术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者急性穿孔疤痕性幽门梗阻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胃溃疡疑有癌变急性胃肠炎1,•病因治疗•1,抗感染治疗•2,其他•对症治疗。胆囊炎•胆囊的解剖结构•胆囊体部向前上弯曲变窄形成胆囊颈,颈上部呈囊性膨大,称为Hartmann袋,常是胆囊结石滞留的部位。胆囊管由胆囊颈延伸形成,成锐角与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急性胆囊炎(acutecholecystitis)•急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居急腹症第二位•其中胆囊结石所致约占92%~96%•又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因1.胆囊管梗阻2.细菌侵入3.创伤4.胆囊内存在胰液、胃液、浓缩胆汁引起急性炎症。病理分型1.急性单纯性胆囊炎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4.胆囊穿孔临床表现1.见肥胖、中年以上、经产妇;2.右上腹绞痛,放散痛;3.恶心、呕吐、厌食;4.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5.Murphy氏征阳性;6.体温升高,有腹膜炎存在;7.血白细胞升高;8.BUS;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白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清胆红素↑•淀粉酶↑•特殊检查:•超声检查•放射性检查•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1.非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发病72小时之内者非手术治疗无效者3.手术方法: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肝炎病毒性肝炎,一般特指由嗜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炎。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HAV(甲)、HBV(乙)、HCV(丙)、HDV(丁)和HEV(戊)。甲型病毒性肝炎1,致病因素HA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归类于小RNA病毒科肝炎病毒属2,致病性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强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发病后3~4周,基本无传染性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蚶、蛤蛎、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临床特点1.潜伏期:2~6周2.流行季节散发病例均无明显季节性。3.临床特点HAV隐性感染多于显性感染临床病例无黄疸型多于黄疸型甲型肝炎的预防1.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不生食;粪便、污水管理;食品管理;灭蝇;宣教。2.特异性预防: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疫苗;3.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预后甲肝预后良好无慢性化倾向无演化成肝癌的危险发生肝衰竭者罕见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HBV属嗜肝DNA病毒•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二)致病性1.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水平传播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HBV的血液及分泌物性传播:不少见。密切接触:有可能饮食传播:可能性较小。垂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临床表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慢性HBsAg携带者•HBV与原发性肝癌防治原则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和儿童接种成人接种意外受染者接种预防医源性传播丙型病毒性肝炎1.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单股线性正链RNA病毒2.极易变异(E1、E2/NS1区基因),致使包膜蛋白的抗原性快速变异;3.世界上有10个以上基因型,我国以Ⅱ型为主;4.感染后体内病毒含量很低。流行病学1.传染源: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2.传播途径:血液及血制品(血透者高发)性接触传播垂直传播嗜毒:注射嗜毒3.易感性:普遍易感,已感染者可感染其他亚型或变异株;4.流行情况:中国人感染率并不高。临床特点1.80%以上为慢性,其中50%以上发展为硬化,癌变率高于乙肝;2.肝细胞脂肪变性多于乙肝;3.表现酷似乙肝,但病情比乙肝轻;4.肝外表现(自身免疫)比乙肝多;5.感染后无保护性抗体;6.诊断方法:抗HCV(IgM、IgG)+HCVRNA。治疗•基本同乙肝,但干扰素治疗效果似更差。丁型病毒性肝炎1.病原体:丁型肝炎病毒(HDV),单负链环状RNA病毒;2.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依赖嗜肝DNA病毒才能寄生;3.传播途径:输血、血制品;接触?4.可与HBV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无乙肝者不会患丁肝;5.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DV后病情加重;6.检测方法:HDV抗原和抗体;7.治疗同乙肝;8.尚无可用于预防的疫苗。戊型肝炎戊型肝炎主要经口--粪途径传播常引起大流行,其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点类似于甲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是以弥漫性肝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点的慢性肝病。其病理学特征为弥漫性肝纤维化和再生结节形成。有肝细胞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两方面表现晚期常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以男性多见,男:女约为3.6~8:1常在40岁左右发病,35~48岁病因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重叠感染酒精中毒:摄入乙醇80g/d,10年以上降低肝对毒物的抵抗力胆汁淤滞循环障碍慢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肝淤血缺氧肝细胞坏死、纤维化淤血性肝硬化病因代谢紊乱工业毒物或药物:中毒性肝病营养障碍免疫紊乱自身免疫性肝炎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原因不明:隐源性肝硬化肝、脾轻度肿大肝功能基本正常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腹泻、上腹隐痛临床表现:代偿期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失代偿期•全身症状: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肝病面容黄疸纳差治疗•1、休息、•2、饮食-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低盐•3、支持疗法•4、药物疗法-维生素、多酶片、干扰素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所发生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环境和理化因素遗传临床表现一、肝区疼痛二、消化道症状三、恶性肿瘤全身表现四,转移灶症状进行性消瘦乏力发热营养不良恶病质并发症出血原因:癌栓引起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道粘膜糜烂;凝血功能障碍。占15%肝癌死因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癌结节破裂继发感染肝癌终末期并发症,占1/3肝癌死因自发或在外力作用下破裂出血68肝癌临床分期原发性肝癌诊断要点•中晚期肝癌易诊断•早期肝癌的诊断:AFP+B超是诊断早期肝癌的基本措施低浓度AFP持续增高,ALT正常AFP500μg/l持续1月或200μg/l持续8周•对年龄35岁以上,有肝炎病史5年以上,或乙肝、丙肝标记阳性者,应进行每年1-2次的AFP检测和超声检查治疗原则:早期尽量手术切除,不能手术者采取多种措施。•一、根治性切除治疗•二、非切除性外科治疗:•三、介入治疗•四、化学抗肿瘤药物治疗•五、放射治疗:•六、生物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免疫效应细胞治疗。•七、中药治疗•八、肝移植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