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中的武士道精神日本一直享有动漫之国的美誉。其动漫作品因面向整个社会,囊括各个年龄层,加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为了一种国民的普遍消费品,受到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人的追捧。2000年日本文部省将漫画称为继茶道、歌舞伎、相扑之后的第四个日本“国宝”。有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更是有60%由日本制作。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国民精神中的核心部分,被大多数动漫作品反复提及,其中既有正面描绘严肃待之的,也有另辟蹊径幽默表现的。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分成两系:“素行-松阴-明治”的系谱和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镰仓-战国-叶隐-昭和”系谱。前者讲究五伦、国体、义、勇、诚、武,吸收中国儒学思想,追求“义”;后者则以死亡美学为标志、强调献身精神。这两种武士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对死亡的态度,在忠义礼节、职分论上的区别则不甚明显,甚至互有交叉。从这两个角度观察今天的日本动漫,会发现严格意义上,宣扬叶隐式武士道精神的动漫是较少的。参看日本权威动漫杂志NEWTYPE近几年的排行榜会发现,上榜的长篇作品在表现出武士道精神中的忠勇义各要素时,必然体现着武士道中的仁。可以说以仁爱为中心,展示人类相互间的关怀是现代日本流行动漫的通行做法,而这恰恰就是对“素行—松阴—明治”系武士道精神的继承。这其中原因,大概与日本二战战败后文化界要求去法西斯化回归和平,以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有很大关系。但实际上,日本在战前所构建的,从叶隐之流引申出的武士道基本观点,直至今日在很大程度上仍支配着日本人对武士道的认识,也影响着外国人对日本武士道的认识。而在动漫作品中,叶隐式武士道精神其实也并未完全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只是侧重点有所改变,其作用大多在于用向死而生的残酷,与留有希望的生存做对比,并不成为作品宣扬的主题。也就是说,现有动漫作品中的叶隐式武士道精神,其存在意义多在于启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而在思考后,大多动漫作品是向着仁爱方向给予引导,而部分则以开放式的结局让人继续回味。TV动画《新撰组异闻录》在主人公市村铁之助加入新撰组不久,就借冲田总司对铁之助进行教导的机会,让主人公、读者通过包括不能违背武士道,否则要切腹谢罪的“局中法度”看到了新选组的残酷。除此之外,动画中不止一次提到,加入新撰组“能学到的唯有变成鬼的方式”,“新撰组队员一旦拔刀,或敌或己,必有一死”。但表现武士道的残酷并不是其最终目的,铁之助最终也没有学会变成“鬼”的方式,在最危急的关头仍然对敌人手下留情。按照新撰组的规矩,这样的队员显然是不合要求的。可在动画最后,多数人对铁之助的选择表示了认同,这种认同可以视作是作者想要宣扬的一种价值观。与《新撰组异闻录》总体沉重的氛围相比,同是以武士为主体的《银魂》则另辟蹊径,大打搞笑无厘头的牌。但在武士道精神的表现上却依旧是严肃认真的,或者说正是由于主角坂田银时平时一副天塌了也不关他事的样子,才使得他在遇到危机时表现出的武士精神更加耐人寻味。而银时所贯彻的武士道,其实就是“素行—松阴—明治”系武士道在现代日本的延伸。银时会在同伴说:“到此为止了吗,与其被敌人所擒,还不如最后做个真正的武士干脆利落地切腹”时,说“别说傻话,站起来。要是有那个时间去想一种美丽的死法,还不如,漂亮的活到最后”;会说“坚持别人给你准备好的武士道又能怎么样?就算难逃一死,我也要贯彻我自己的武士道,按照我自己认为美的方式生活下去,保护我想要保护的东西!”与《新撰组异闻录》这类动画不同的是,《银魂》打破了人们对武士的那种生活节制、克己自律的刻板印象,时常出现的搞笑桥段,表现的似乎完全就是一个只忠于自己的现实的小人物形象。这样的表现似乎有些脱离了传统武士道的精神。但日本思想家新渡户稻造的话则可以很好地对此进行解释:武士道本身只是一种精神,并不具备形式,只要能在内心禀有这种信念,即便是小人物也可以将武士道演绎的淋漓尽致。坂田银时这一人物的经历,将“素行—松阴—明治”系的武士道精神与现代生活相连。与普通的小人物相关,是《银魂》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一部分直接用武士来表现武士道精神的动漫作品,更多的动漫则是借其他形式展现武士道的精神。现在流行的三大长篇动漫《海贼王》、《死神》、《火影忍者》,如若仔细分析,其中所表现的那种为了理想信念而不屈的精神与武士道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无论是《海贼王》中,为了要实现与因救他而断臂的香克斯的约定而出海的路飞,还是《死神》中总是会为了同伴赴汤蹈火的黑崎一护,又或者是《火影忍者》中将本来隐藏于黑暗中的忍者演绎地充满阳光的漩涡鸣人,他们身上都散发着同样的顽强不息、绝不放弃的精神,而这相似的源头就在于对武士道精神中的义、勇、仁、礼、诚的扩展。有人会对这种义、勇、仁、礼、诚的精神是否就是武士道精神产生质疑,因为包括中国动漫在内的很多动漫也有类似精神的体现,但正如上文中新渡户所说,武士道的各种德行没有哪一种是武士道所独有的,没有“种属不可分离的要素”。类似的精神在其他国家可能会有另外的称呼或行为模式,比如中国的士人、欧洲的骑士,可这不影响日本人所禀有的日本武士道精神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