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鉴赏精品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纲阐释】•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高层次是赏析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能力层级为D级。一切文学作品的艺术体现为语言的艺术,作为文学冠冕的诗歌更是如此。因此,鉴赏古代诗歌语言是常考题。•诗歌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鉴赏以理解为基础,通过调整、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其中的妙处。•【考查形式】1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2赏析诗人炼字的妙处,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知识积累——诗歌的语言风格】•1、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4、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象九个烟点,大海小得象杯中之水。7、奔放:直率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8、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典型题例】(20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案】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例1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赏析炼字妙处】•【典型题例】(20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⑴词前两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是又一次、再一次的意思,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例2•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找出句中精彩传神的字词】•有些诗歌语句,其中一两个词语起着关键作用,把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弄清楚,对句子的理解就很容易了。同时,诗歌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对诗歌语言和形象的鉴赏主要在语言层面之中。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⑴动词: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如:下列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答:讲析:“怨”,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过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答:讲析:“蒸”、“撼”具有夸张色彩•⑵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如:•下列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请简要分析:•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讲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②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讲析: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欣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是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⑶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即: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②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可抓住以下几点:•●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③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曾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乞终养未许[明]邵宝•乞归未许奈亲何?帝里风光梦里过。•三月春寒青草短,五湖天远白云多。•客囊衣在缝犹密,驿骑书来字欲磨。•圣主恩深臣分浅,百年心事两蹉跎。•【问题】颈联上、下两句中最有表现力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分别是“密”和“磨”;作者多年客寓京城,行囊中母亲所缝的衣服仍保存着,针线仍绵密;驿使送来的家书,作者反复抚摸、捧读,字迹都快要磨掉了。充分突出了作者对双亲的深厚感情和深切思念。•【答题步骤】•1找出是什么词•2代入诗句中描述情景•3点出它的表达效果(画面意境或情感)•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问题。(8分)•咏笼莺(清)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5分)•答:“空”字意为“白白地”(1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2分。要点“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2分。要点“无奈”或“痛苦”)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孤雁二首(其二)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矰缴(zēngzhuó)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这首诗题为‘孤雁’,‘孤’是全诗的关键。可是,诗中只在最后一句才点出这个字。你认为诗中除了‘独’字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孤’字?试举两例说明。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9年四川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