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及其过年的记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870年,正阳桥五牌楼【英.约翰·汤姆森/摄】画面中是北京的中轴路,北直至正阳门箭楼、紫禁城三大殿,南至天坛、永定门,这是每年皇帝祭天必经之道。照片中的五牌楼是北京城规格最高的牌楼,五间六柱五楼式,它是皇家与民间一道分界线,一边高高在上,一边水深火热。这条贯穿五牌楼大街的,就是前门大街,那些我们所熟知的小说、故事乔段,很多都在这里发生。1870年,前门大街【英,约翰·汤姆森/摄】这里有踩着三寸金莲,出门买水果的老太太也有坐在路边剃头的大爷刚进城的生意人赶早儿,在路边摊吃顿早饭再进城。这时候出行还靠骡马,路边还有专门钉马掌的生意。再晚些年,黄包车就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颐和园万寿山不知哪一年,颐和园万寿山上的大报恩延寿寺,看上去已经荒废了,但仍足见其壮观。它本是乾隆为其母六十大寿而建,1860年遭遇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焚。1888年重建后,慈禧将其作为自己起居朝仪。的行宫,意图“万寿永固”,未料十年后庚子之变,又遭同样的弃城而逃之厄。这是北京唯一为教育而设的牌坊,拍摄时已甚是冷清,因为传统科举教育已不是青年才俊的唯一仕途,不少人去了设立十年余的京师同文馆去“师夷长技以制夷”。二十七年后,京师大学堂开办,又七年,1300年的开科取士画上句号。国子监图中的琉璃塔,是香山静宜园上的标志建筑,和今天见到的无甚差别。1780年,它因乾隆帝迎接六世班禅而建,在塔八十大寿那年,塔底的八面伞亭遭英法联军焚毁,所幸因琉璃不好攀爬,塔身躲过浩劫。琉璃塔比起城外,城里官宦人家的生活依旧丰盛。一位小贩上门推销发饰,他的主顾一定是旗人官僚家庭:三级台阶说明主人官阶相当于五品。满人妇女的发髻和发饰都有严格讲究,这三位女性的发型和发饰还算是简单的。按满俗:年纪越大、越要满头花枝招展。而清代汉族富家女讲究缠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会迈着天足来见授受不亲的异性小贩。官宦人家提笼架鸟、骑马训鹰的日子,依旧是没落贵族们的日常生活老北京新年篇老北京的年,有太多讲究,所以也留下太多记忆。就像歌谣里唱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还有,“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每一天带有仪式感的年下生活,搁今天少一样都觉得年味不够。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小年。家家户户都要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回报这一年家长里短的生活,大家都用糖瓜黏住了灶王爷的嘴,好让他不能说坏话。因“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大年二十四,扫去家中的尘土,意味着把“晦气”都统统扫出门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腊月二十五,最重要的习俗有两项:一是“糊窗户”,二是“做豆腐”。现在这两样事儿都不用做了,但是贴个窗花、贴个福字、挂副对联,还应该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不仅是对联窗花,就连正月十五要点的灯笼,商家也都早早的挂在了门前。买不起灯笼的穷人家也有。不过穷有穷开心的法子,“吹起一串猪尿泡,给我孩儿挂杆头”,这也是年。老北京话管吹牛又叫“吹泡儿”,典故就打这儿来的。吹泡儿即便是对于贫穷人家来说,即使一年吃不上肉,过年还是必须去集市上“割肉”的。吃上这一口炖大肉,就知道这年关将近了。以前“割肉”,前门地区常见回族屠户。清初实行民族分治,内城供八旗居住,汉族回族等一律迁至外城,故有“东富西贵南贱”的格局。当时回民多从事清真饮食业,故有“回回手中两把刀,一把羊肉,一把切糕”之说。流传至今的月盛斋,其创始家族马家就是清代在前门月亮湾屠宰卖肉起家,后成了慈禧的牛羊肉特供商而发家致富。二十六,去割肉二十六,去割肉春节近了,因“鸡”同“吉”,二十七就要“宰鸡”了。不过杀好的鸡,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除夕前,全家一起动手准备年夜饭,那才叫热闹。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这天,该准备面食了。因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所以二十七发面,过年前蒸馒头储备好主食。二十八,把面发这一天要把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二十九,蒸馒头过年期间北京街头买炮的人三十晚上闹一宿终于到了春节的高潮,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要在一起吃从年前就开始准备的年夜饭。大街小巷上不时传来“送财神”的声音。除夕之夜惯例要“守岁”,一家人围炉而坐,小孩子们则在街上放鞭炮。到了子夜时分,一家人要坐在一起吃“更岁”饺子,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了。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年初一,去拜年平辈“贺年”,只需拱手一揖.初二这一天,是老北京人拜财神的日子。早上天没有亮的时候就要起床,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象元宝。一大早,京城的百姓无论穷富,都会赶往广安门外的五显财神庙到庙里面借“元宝”,以求新的一年万事顺利。年初二,拜财神借元宝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所以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年初三,赤狗日不外出,人们都在家里升炉取暖.年初四,逛庙会民国时期“羊年”庙会上卖纸糊“羊灯”1963年春节庙会上的娃娃舞地坛庙会新年赶庙会庙会摊上的小吃庙会上卖糖葫芦的人庙会上买东西庙会上卖烟花的庙会上表演杂技的小孩年初五,赶五穷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早些年,只有这天妇女被允许上街。初五放鞭炮的小孩赶初五出门的旧时妇女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