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编政治系统的硬件:国家与政府设置第3章国家和超国家政治一、从城邦国家到民族国家(一)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1.城邦国家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指由一个单独的城镇为中心的国家。邦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奴隶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包括妇女和外邦人也没有政治权利,只有自由公民才享有全部的政治权利。公民通过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等机构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城邦已经具有政治社会的一些特征,公民间天然的血缘关系变成了政治关系。2.封建国家及城市的兴起西欧从5世纪到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是一千年间,被史学家称为“中世纪”。中世纪经历了封建国家、等级国家和绝对君主国家三个时期。封建国家实行领土制,领主在得到分封土地的同时,也得到了这块土地的“特恩权”,即行政、立法、司法、军事、铸币等全部权力,由此形成了封建割据状态。城市是指由商人、自由人、行业工人和附近的农村居民以交通便利之处的城镇和城堡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聚居点。城市制度的主要特征:①居民拥有人身自由。②通过获得特许状,城市成为一个独特的司法地区,拥有特别的法律、法庭和充分的自治权。3.绝对君主国家在绝对君主制下,君主大权独揽,等级会议作用衰落。但是,绝对君主制形成了一个领土相对完整的主权国家,对整体的民族利益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4.现代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民族国家的特征:领土、人口、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主权是指国家对内一切事务具有排他性的最高统治权;对外主权是指国家在对外事务上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二)国家形成的理论探源1.暴力说国家的产生是由于原始部落发生冲突,较强的部落用暴力征服教弱部落的结果。2.神权说神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创造者和最高主宰者,一切权力均来自于神。国家来源于神,是神创造的。君主的权力是神授的,他代表上帝统治人民。3.契约说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互相缔结契约的结果,是共同协议的产物。国家的建立是基于人民的同意,是人民的授权。4.功利说国家的产生或政治社会的形成源于人们服从的习惯,国家的产生在于国家比其他选择可以带来更多的幸福。功利主义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灵活而实用的依据,任何有利于社会整体的改革都被视为合法的。5.马克思主义国家的理论国家是私有制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从阶级冲突中产生的,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国家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基础服务,是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的工具。国家的职能就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对内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反抗、调和阶级矛盾、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对外保卫领土完整和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受外来侵犯。6.当代国家理论的发展①当代经济学家——国家具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属性,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约性国家;若这样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便产生了掠夺性或剥削性的国家,由此出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代表人物:格拉斯·诺思)②政治哲学家——以洛克、卢梭和康德的社会契约论为基础,论证西方民主社会的道德价值,反对传统的功利主义,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主要美德,就像真理对思想体系一样;非正义的法律和制度,不论如何有效,也应加以改造和清除。对制度来说的正义原则有二:一是每个人都有权拥有与他人的自由并存的同样的自由,包括公民的各种政治权利、财产权利。二是对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作如下安排,即人们能合理地指望这种不平等对每个人有利,而且地位与官职对每个人开放。(代表人物:罗尔斯)③社会历史学家——着重研究民族国家的起源问题。从管理、军事和经济三个角度来认识其形成过程。管理角度认为,西欧各国在从封建制向绝对君主制发展的过程中,领土不断扩大,人口增加,专制君主面临如何控制疆域扩大后的国家和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军事角度认为,现代国家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合法使用暴力权力的垄断,强调军事在现代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经济角度认为,现代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无产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二、国家的形式(一)国家政体形式1.君主制君主制由君主,包括国王、皇帝、天皇、苏丹等担当国家元首。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不受任何约束;君主实行终身制,并且是世袭的。这种政治制度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代的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多实行这种专制制度。①专制君主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体形式。②等级君主制——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借助等级代表机构实行统治的政体形式,是封建割据向封建中央集权过渡的政权形态。③立宪君主制——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2.共和制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①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这样一种政治制度,议会居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地位并由议会组织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一种政体形式。②总统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的一种政体形式。总统共和制下,总统和议会分别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与议会之间有权力制约关系。③委员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由一个合议机构“委员会”掌握的国家政体形式④社会主义国家共和制——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一次实践,其原则是:公社由普选的代表组成,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公社兼管行政和立法,实行“议行合一”制。“议行合一”制与三权分立相对,指国家机关重要工作的决议和执行统一进行的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关间工作关系上的体现。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由人民群众直接选出86名代表,组成立法与行政统一的公社委员会。巴黎公社的议行合一制和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不同,它实现了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统一,公社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在创建苏维埃国家机关时发展了议行合一的历史经验。中国人民吸取国际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建设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国家结构形式1.单一制单一制国家划分为各个地方行政区划,其划分是国家根据统治需要,按一定原则进行区域划分的结果,国家主权先于各个行政区划存在,地方行政区不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具有任何主权特征。2.联邦制联邦制是若干个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其基本特征: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其联邦成员。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以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准。3.邦联制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邦联制是一种复合制的国家形式,比联邦制松散,是主权国家的联盟,通常根据条约组建。4.不同国家结构的趋中和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权力主体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结构也出现了趋中和融合的趋势。比如联邦制内出现了中央权力加强的要求,而单一制国家内也面临着各种分权的压力。为了既维护主权统一又适应变化了的权力结构要求,两种制度各自引入了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因素,出现了联邦制和单一制的结合,美国和法国是这两方面的典型。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也是对传统单一制结构的突破。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1.公民社会的历史演变①古希腊:国家与社会的重合在古希腊,城邦既是国家又是社会,不存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区分。②中世纪:国家与社会关系萌芽在中世纪,市民社会被神权社会所吞并,但是为近代市民社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平等、自由、契约、守法的公民精神得以形成。③近代公民社会的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利用议会和君主展开斗争,确立了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王权得到限制,并使国家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臣民变成公民,王权利益变成公共利益。2.公民社会理论的演变①古典公民社会理论公民社会不仅指国家,而且也指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生活状况。②近代公民社会理论近代思想家在社会契约论的框架内讨论公民社会的问题。③现代公民社会理论公民社会以私利活动为内容,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一种处于公民社会之外而又高于公民社会的力量,这就是国家。④当代公民社会理论强调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主张采用国家——经济——公民社会的三分法。目的在于回到以社会文化系统为中心的范式中去,通过文化意义上的公民社会重建,来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建立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3.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①最小国家古典自由主义者主张的国家模式。认为,国家权力的范围越小越好,或者说国家管的事越少越好,主张最小限度国家。②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③发展型国家发展型国家模式中,国家力量渗入社会则更多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④全能国家试图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控制,将国家权力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⑤极权国家政治权力对非政治生活的无孔不入的政治统治,国家和社会的界限被取消,政治权力渗透到人的社会、文化、宗教生活的一切领域,社会秩序完全由政治权力来达成,个人不再有任何私人空间或自由。四、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1.转变中的国际体系①国际体系的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总之,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即是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维也纳体系——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虽然当时已处于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已成为发展潮流。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维也纳体系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仍然停留在欧洲。欧洲这种独领风骚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维也纳体系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并且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重新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这是一种历史的逆流、历史的反动。但是体系作为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它开启了用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河。②全球国际关系体系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建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确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③二战后的国际体系雅尔塔体系——苏、美、英三国首脑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和温斯敦·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攻击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关于联合国会议、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关于和平时期保持并加强在战时所实行的合作以及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秘密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