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Ⅱ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有益探索模式形成专题概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和教训考试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星期_____课题: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单元综述】概述了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以及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一较长的历史阶段苏俄、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线索。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疯狂进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度过了三年国内战争的困难时期。之后由于出现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俄逐渐转向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走向现代化之路。建设过程中,在国外资本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落后的背景下,苏联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3、二战后,苏联军事政治实力强大,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世界超级大国。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斯大林模式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政治上高度集权等。4、斯大林逝世后,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进行了改革,但收效甚微。5、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力图通过改革振兴苏联,但后期改革逐渐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国家逐渐陷入泥潭。1991年,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苏联解体了。【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可以以时间为主线进行前后联系,从整体上把握苏联者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及经验和教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也可以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达到总结苏联经验教训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目的。第一节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体会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勇气和创造精神。(1)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去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推动学生体会到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然性。(2)选用能够反映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的部分史料,做一些叙事性的描述,使学生能够通过感知而认识转向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也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的积极成效,从而强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具有必要性”这一认识。(3)指导学生从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列表呈现占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4)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临时性以及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5)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6)新经济政策的经济措施对我国的影响。(7)苏联经济政策对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启示。本节知识框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2、目的:3、内容:4、实质:5、影响:新经济政策1、背景:2、目的:3、内容:4、实质:5、影响: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请举例说明。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¾国土被敌人所占,工厂停工,人民挨饿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1、(2013年1月杭州市质检20题)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工业化2、(2009·广东单科·T22·3分)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领域:经济领域项目主要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劳动方面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级定量供应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普遍劳动义务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材料一列宁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材料二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结合列宁的话,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阅读下列表格,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余粮收集制。保证军粮供应,但严重损害农民利益。5、评价历史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保障事上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失误:违背经济规律,损害农民利益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并非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32·4分)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4、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超经济剥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们热烈欢呼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们反对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不满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主要说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拥护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C、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D、这种政策严重损害农民利益6、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7.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材料一: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全国陷入一片饥荒,人民连基本的面包和衣服都得不到满足。此时1920--1921年苏俄又遭遇了大旱灾。粮食极端匮乏,原料能源缺少,工厂也无法开工。材料二: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材料三: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背景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工人、农民不满阶级敌人乘机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年2、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解除工业国有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取消食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3、内容(1)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2)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允许自由贸易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4)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内容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作用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从上面的内容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手段经济体制4、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贝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5、新经济政策的作用①促进了俄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②是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是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②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基础。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在背景、目的、内容、实质和影响等方面有何异同?通过比较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启示:现代化建设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定政策要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新经济政策“新”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罗斯福新政中“新”是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启示:计划和市场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2、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内涵分别是什么?从中有何启示?例题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D、要把计划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1(2000.广东.32)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2(2003.上海.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