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选配学习要求:1.掌握选配的基本概念2.掌握选配的方法3.掌握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的计算方法第一节选配的概念与意义一、选配概念优良的种畜并不一定都能产生优良的后代,因为后代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双亲本身的品质,而且取决于它们的配对是否合适。畜牧业中,随机交配是很少见的。不是所有个体都有相同的交配自由。选配——就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决定公母畜的配对。即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达到培育和利用良种的目的。优秀个体有更多的交配机会,优良基因能更好的重新结合,促进畜群改良与提高。效应:改变基因型频率分布,使得群体中性状的均值和方差改变.选配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选配能创造必要的变异,为培育新的理想型创造条件,改变群体的遗传结构。(2)选配能够使优良性状得到固定,稳定其遗传性。(3)选配能够把握变异的方向,并且加强某种变异。(4)避免非亲和基因的配对;(5)控制近交程度,防止近交衰退。家畜育种的成效取决于选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及选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选种的作用:定向改变畜群各种基因的频率。选配的作用: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选种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育种的成效;选配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直接影响育种的进度.二、选种和选配的关系1.选种和选配二者互为基础:选种是选配的基础,选配是选种的延续。有了种畜才好选配。选配也是选种的基础,因为可以根据选配的需要而选择种畜,还可以根据选配所得优良后代选择下一次配种所需种畜。2.选种为选配,选配验证选种效果:选种时要考虑下一步的选配,选配所得后代是否优良,可以证明选种选配是否合宜。3.选配巩固选种成果,选种加强选配:没有合理的选配,选种成果就无法巩固。因为要使所选种畜的优良品质能在后代中得到保持和加强,就必须选择具有相应优良品质的配偶才能达到目的。通过选种,有了品质优良的后代,又为进一步的选配提供了素材。三、选配类型品质选配亲缘选配纯种繁育(同种群选配)杂交繁育(异种群选配)选配个体选配种群选配同质选配异质选配近亲交配(近交)远亲交配(远交)一、品质选配品质选配,又叫选型交配(assortativemating),是依据交配双方品质对比的选配。所谓品质,既可以是表型品质,如体质、体型、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产品质量,又可以是遗传品质,如育种值的高低。根据相配家畜品质对比可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两种。第二节个体选配1.同质交配——选同交配或同型交配以表型相似性为基础的选配:选择性状相同,表型特征一致或育种值相近似的公母畜相交配,以期获得相似后代。实质:交配双方愈相似,就愈有可能将共同的优秀品质遗传给后代。即:优良基因纯合。作用:使亲本的优良性状固定,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并在群体中增加具有这种优良性状的个体。1、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纯合子增加),故将导致群体分化;2、同质选配结合选择可同时改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3、遗传同质选配的效果大于表型同质选配;应用:①一般在保种或杂交育种的横交固定阶段采用同质选配,用于理想型固定。保种——保存品种内的有益(有价值)基因,并使之在群体中的频率增加的过程。横交固定——指杂交育种进行到一定阶段,当理想类型达到一定数量之后,采用同质选配的方法使其尽快固定下来的过程。②群体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群体。③同质交配加上选择得到性能优越而又同质的群体。影响同质选配效果的因素:①以基因型的准确判断为基础;②应以一个性状为主,不应多于2个;③遗传力高的性状效果明显。缺点:群内变异程度减小,种畜缺点也可能更加严重,因为同质选配同等增加各种纯合子的比例。长期同型选配会增大近交系数,降低群体内的变异性,使原有的缺点更明显,适应性与生活力都下降,故应加强选择。2.异质交配——选择性状不同,表型特征不一致或育种值相差大的公母畜相交配,以期获得兼具多种优点的后代。有两种形式:①以“综合优点”为目的异质选配:选择具有不同优异性状的公母畜交配(多性状),后代兼有双亲的不同优点。②以“以优改劣”为目的异质选配:选择同一性状(单性状),但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畜交配。以好改坏、以优改劣,是一种“改良选配”。作用:后代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表现间于双亲之间,属中间型遗传。丰富后代的遗传基础,创造新的类型,提高后代的适应性和生活力。缺点:对连锁和负相关的性状选配效果不好。应用:主要应用于新品种培育的初期。注意:①异质选配与弥补选配的区别;弥补选配是指有相反缺陷的公母畜交配。如:弓背配凹背;过度细致与过度粗糙;以损配损。正确方法:用理想类型纠正损征。相反缺陷的交配可能会加重缺陷。②异质选配的主要目的是产生杂合子,因此要准确判断基因型。③在考虑多个性状选配时,在单个性状时个体间可能是异质交配,但在整体上可能因综合选择指数相同而可视为同质交配。④同质选配多用于育种群,异质选配多用于繁殖群3.同质交配与异质交配的关系两者是相对而言的,例:两头猪交配,毛色相同属同质交配,而一个体重大,一个体重小,又属于异质交配。两者互为条件,长时间的同质交配可增加群体中遗传稳定性,为异质交配打下基础,相反,异质交配的后代群体应及时转为同质交配,使获得的新性状组合得到巩固等。在生产上:以同质选配为主,也可将二者结合使用.在育种上:先异质选配,稳定后再同质选配。二、亲缘选配亲缘选配是依据交配双方的亲缘关系的选配。根据相配家畜亲缘关系可分为近亲交配和远亲交配两种。通常以随机交配区分。近亲交配又简称为近交(inbreeding):指交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代数之和在6代以内的个体间交配,其近交系数大于0.78%。远亲交配简称远交(outbreeding):指无亲缘关系的个体间交配,又分为群内远交(避免近交)和群间远交(杂交)。见214页图8-4。(一)近交的用途1、固定优良性状:近交使基因纯合,从而固定优良性状,减少分化。2、暴露有害基因:使隐性有害基因纯合。3、保持优良个体血统:提高优良个体的交配机率而保存其优良基因.4、提高畜群的同质性:使基因纯合,造成群体分化,用于提纯。5、提供实验动物(近交系)(二)近交衰退近交使繁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都降低的现象。原因:两性细胞差异减小,致后代生活力下降基因纯合使互作效应减小,D和I降低近交后代生理上的不足或机能失调防止:严格淘汰不良隐性纯合子;加强饲养管理,缓解衰退现象;导入外血,更新血缘;做好选配,结合远交,多留公畜。(三)远交非亲缘交配:交配双方没有亲缘关系或亲缘关系较远的选配方式。杂交:不同群体间的远交,即“异种群选配”。分为品种间杂交、系间杂交和远缘杂交作用:1、增加杂合子频率;2、提高群体均值;3、产生互补效应(体现在:一同一数量性状内的增效基因间的互补,又称为越亲遗传;二不同性状间的互补)4、改变子一代的遗传方差第三节近交及其应用一、近交程度的表示方法畜牧学上用来衡量和表示近交程度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1)罗马数字表示法(2)近交系数计算法(3)亲缘系数计算法(一)罗马数字表示法用罗马数字表示共同祖先在系谱中所处位置(世代数)来表示近交程度。1.查看系谱中父系和母系双方有无共同祖先,如有,可用△、☆或√等符号将其标示出来。2.用罗马数字分别写出共同祖先在母系和父系中出现的世代数,中间用一横线隔开(横线左端为共同祖先在母系中的世代数,横线右端为共同祖先在父系中的世代数)。3.罗马数字写出后,按一定标准确定其近交程度。例如:449号公羊120155Ⅰ(亲代)49105△8&105△Ⅱ(祖代)6103☆8&10※5103☆810※Ⅲ(曾祖代)则有:105Ⅱ—Ⅱ;8Ⅲ—Ⅱ;103Ⅲ—Ⅲ;10Ⅲ—Ⅲ。判定标准1.嫡亲交配:横线两边数字之和为3或4。Ⅰ—Ⅱ,Ⅱ—Ⅱ,Ⅰ—Ⅲ,Ⅲ—Ⅰ。2.近亲交配:横线两边数字之和为5或6。Ⅱ—Ⅲ,Ⅲ—Ⅱ,Ⅲ—Ⅲ,Ⅰ—Ⅳ,Ⅳ—Ⅰ,Ⅱ—Ⅳ,Ⅳ—Ⅱ。3.中亲交配:横线两边数字之和为6至8。Ⅲ—Ⅳ,Ⅳ—Ⅲ,Ⅵ—Ⅱ,Ⅱ—Ⅵ,Ⅰ—Ⅵ,Ⅵ—Ⅰ,Ⅰ—Ⅴ,Ⅴ—Ⅰ。4.远亲交配:横线两边数字之和在8以上。Ⅳ,Ⅲ—Ⅴ,Ⅴ—Ⅲ,Ⅱ—Ⅵ,Ⅵ—Ⅱ,Ⅴ—Ⅴ,Ⅴ—Ⅵ,Ⅵ—Ⅴ,Ⅵ—Ⅵ,Ⅰ—Ⅶ,Ⅶ—Ⅰ。上述四种亲缘交配中,近交程度最高的为全同胞交配(Ⅱ—Ⅱ,Ⅱ—Ⅱ)、母子交配(Ⅰ—Ⅱ)和父女交配(Ⅱ—Ⅰ);其次为半同胞交配(Ⅱ—Ⅱ);再次为祖孙交配(Ⅰ—Ⅲ或Ⅲ—Ⅰ)1、个体近交系数近交系数:表示纯合的相同等位基因来自共同祖先的机率。也表示杂合基因比近交前所占比例减少的程度;或形成个体的两个配子间因近交而造成的相关系数(S.Wright)。或者表示为:一个个体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基因为同源相同基因的概率(Malecot)。利用通径系数原理推导,个体X所由形成的两个配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就是个体X的近交系数。(二)近交系数计算法)]1()21[(121AnnXFF其中:n1为由父亲到共同祖先的代数;n2为由母亲到共同祖先的代数;FA为共同祖先本身的近交系数;Σ表示所有共同祖先计算值的总和如共同祖先不是近交所生个体,公式简化为:121)21(nnxF结构式系谱中,上下无雌雄之分,且箭头方向不能变,每个个体在系谱中只出现一次(关系简单的可用结构式系谱,而且在近交系数及亲缘系数的计算中也用此种系谱。对于关系复杂的系谱,一般用畜群式系谱来表示)。例1:一代全同胞交配后的后代X,如图所示,计算其近交系数:ACXBD解:第一步:找出共同祖先(双亲的共同祖先),C、D为共同祖先因为C和D为非近交个体,因此FC=FD=0第二步:找通径当C为共祖时,A←C→B,N=2当D为共祖时,A←D→B,N=2第三步:计算25.041)1()21()1()21()12()12(DCxFFF例2.连续两代全同胞交配后代的近交系数ACEXBDF解:第一步:找出共同祖先C、D、E、F。FC=FD=FE=FF=0(C和D虽然为全同胞,但不是近交个体)第二步:找通径当共祖为C时,A←C→BN=2当共祖为D时,A←D→BN=2当共祖为E时,A←C←E→D→BN=4A←D←E→C→BN=4当共祖为F时,A←C←F→D→BN=4A←D←F→C→BN=4第三步:计算375.08316116181812)1()21(2)1()21()1()21()1()21()14()14()12()12(FEDCxFFFFF例3.一代半同胞交配的后代近交系数CAXDBE125.081)1()21()12(DXFF例4.两代半同胞交配的后代近交系数CAXFDBE共祖为F和D(方向改变的位置在共祖处)当共祖为F时,A←F→B当共祖为D时,A←C←D→F→BN=4A←F←D→E→BN=4A←C←D→E→BN=4例5.亲子交配(B为A的子代)AXBA为共祖,通径链为:A→BN=1218.032732381)1()21(3)1()21()14()12(DFXFFF25.041)1()21()11(AXFF例6.连续两代亲子交配AXBC共有两条通路:B←C←AN=2B←AN=1375.083)1()21()1()21()12()11(AAXFFF连续规则近交(亲缘关系相同的个体间交配,而且每代相同,如世代都用全同胞交配)见227页表8-9。2、群体近交系数计算(1)小群体先算出每个个体的近交系数,然后计算所有个体的平均值即可。(2)大群体随机抽样,计算平均值,用样本平均数来代表畜群平均近交系数。当群体规模非常大时,对个体进行分类,求每一类个体的近交系数,再求其加权平均数。(3)闭锁群体:长期不从群外引进种畜的群体。求出每一代近交系数的增量(ΔF),再求出近似近交系数。其平均近交系数可以用下面的近似公式计算。DeNNsNF818121tttFFFF)1(11其中:Ne——群体有效规模NS——参与配种的公畜数;ND——参与配种的母畜数;t——世代数;Ft——第t代的近交系数。当群体每代近交系数增量不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