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据孔子自述,他十五岁时就以学为志,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到三十岁时,所学已颇有成就。曾周游列国,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地方,但终究未能如愿。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先河,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的第一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共二十篇。从宋朝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论语》: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的是孔子的话。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的问题所作的回答。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1、论(lún)语2、不亦说(yuè)乎3、人不知而不愠(yùn)4、三省(xǐng)吾身5、传(chuán)不习乎6、不逾(yú)矩(jǔ)三十有(yòu)五7、学而不思则罔(wăng)8、思而不学则殆(dài)9、贤哉(zāi)10、一箪(dān)食在陋巷(xiàng)人不堪(kān)其忧11、曲肱(gōng)而枕之12、博学而笃(dǔ)志注意下列读音放声朗读读读准字音,正确停顿,体味五千年前圣哲的教诲。结合所学知识及课下注解翻译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wèi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间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孔子名____字____,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____国人,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____家、_____家,是____学派的创始人。先秦儒家典籍是《____》,它属于______体,由____________编纂,共____篇。丘仲尼鲁春秋思想教育儒家论语语录二十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