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修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类型:案例报告论文题目:一例关于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姓名:王莉身份证号:622102198301051445所在省市:甘肃省酒泉市所在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工贸中专一例关于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姓名:王莉单位:甘肃省酒泉市酒泉工贸中专[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我不善言辞,所以不讨人喜欢”所致,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滑落。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顾××调整错误的认知观念,使其焦虑情绪得到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提高。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顾某,汉族,女,17岁,独生子,甘肃本地人;本校高一年级学生,家庭条件一般。日常活动较少;近期生活方式无重大变化。父母均为城市打工者,文化程度都不高,因此对孩子寄予很大的希望,父亲对女儿管教比较严格,母亲温顺贤惠,任劳任怨,可是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沟通。顾某生性敏感,很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和同学交往较少。进入高中之后,学习虽然很努力,但成绩不是太好。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二、个人成长史足月顺产,幼儿时期身体健康。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比较内向,非常听父母的话。因为父母亲忙于生计,与父母交流不多。上小学、初中时,顾某在校表现比较好,成绩一直不错,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父母对她也很满意。上高中以后因为一个好朋友的评价和几个朋友对她的疏远,使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所以影响了她的学习。学习成绩的下降使父母对她的评价也有些改变,而这些使她的成绩滑坡得更厉害,到后来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变少,人际关系开始变差。三、主诉和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真的很无奈,本想初中后迎来新的生活,可是半年过去了,我还是那么不善于和别人交流,班里有几个比较“强势”的同学,虽然我知道他们人也挺好的,但是我总是融不进他们的朋友圈。我有一个女生朋友,她总是向别人说我很笨、很傻,不会说话。其实,我知道她是那种很会与别人交往的女孩,和她相比我显得很不会说话。所以,我很少和男生接触,因为我觉得他们是不会喜欢我的。小时候我很开心,我经常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他们也都喜欢我。那时父母也很喜欢我,觉得我很乖,所以我也喜欢和他们说话。不过,那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我已经没有朋友了,因为我不会说话,因为他们都不喜欢我。我的心情很不好,学也学不进去,我的成绩越来越差。我觉得我的爸爸妈妈对我失望极了,我们之间的话也越来越少了。我也曾尝试着交新朋友,但总是找不到话题。我很怕别人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也怕别人异样的眼光,我总会因为别人的一番话耿耿于怀好久。这样的环境养成了我孤僻,懦弱的性格,让我变得不爱说话,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四、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一)一般印象顾某衣着整齐,神志清楚,面容憔悴,面部表情紧张。(二)精神状态1、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感知觉未见异常,记忆力、思维状态正常,易分神。2、情绪、情感表现:面部表情紧张,焦虑,情绪低落。3、意志行为:自控能力基本完好,言行基本能保持一致。4、人格完整性:性格内向,但是保持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能主动求医。(三)身体状态未见异常。(四)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能坚持上课,按时交作业,社会支持系统不理想,不愿意与人交往。(五)老师反映学习比较努力,但近两个月来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时的精神状态不如以前好,无迟到早退现象。(六)心理测验结果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标准分为62分。五、评估与诊断(一)评估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该求助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不善言辞,所以不讨人喜欢”的非理性认知。由于朋友说她很傻,她便有了这样一个认知:觉得自己不善言辞、没有人缘,所以别人不喜欢。她开始有意地避免和他人接触,独来独往,久而久之,最终真的形成了“别人不喜欢”的局面,导致她害怕和他人接触。顾某已经达到了不能自行解决问题的程度,也未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及时帮助。顾某知、情、意统一,能主动前来求医。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诊断,属于心理咨询范畴。(二)诊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焦虑情绪。1.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的表现,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来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甚强烈,反应只局限在学习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来看,病程有2个月。依据除外标准,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心理问题。(三)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虽然持续的时间较长但程度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到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六、病因分析(一)生物原因该求助者无明显的生物学因素(二)社会原因1、该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不理想,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2、升入高中之后,被自己的好朋友嘲笑。(三)心理原因1、个性特征偏内向,敏感,胆小,缺乏广泛的人际交往。2、存在明显认知错误:觉得自己不善言辞、没有人缘,所以别人不喜欢。开始有意地避免和他人接触,独来独往,久而久之,最终真的形成了“别人不喜欢”的局面,导致她害怕和他人接触。3、缺乏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的策略和技巧。七、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一)咨询目标根据心理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自己不善言辞,所以不受人喜欢”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改变求助者的自卑状况;纠正其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2.近期目标坦然面对外界议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焦虑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二)咨询的原理和方法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咨询的主要方法:采用个人中心疗法、认知行为治疗个人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在本质上是可信赖的。人有不需要治疗者直接干预就能了解自己以及解决自己困扰的极大潜能,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建立有治疗功能的良好关系,使当事人体验到那些以前被自己否定和扭曲的感觉,学习接纳自己,增进自我觉察,他们就能朝着自我导引的方向成长。求助者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对自己的认识存在偏见以致影响她的人际适应。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们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很象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些被称作“自动化思维”。这样,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以致于上述过程产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因此,咨询师可以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等方法帮助求助者改变自己的认知,减轻求助者焦虑的症状,增强求助者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三)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略)(四)咨询的时间和费用学校心理咨询不收费。八、咨询过程(一)咨询阶段的划分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二)具体的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任务:通过摄入性谈话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立主要问题,并协商咨询目标。方法:会谈法、倾听技术、情感反应、共情等技术。过程:询问求助者的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保密原则等有关事项。通过平等、真诚的交流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运用倾听技术、情感反应、共情等技术对求助者的焦虑表示理解,使求助者感到温暖,让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的合理宣泄。运用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收集相关资料,运用具体化技术以及内容反应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用SAS进行评定,了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状况;最后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第二次咨询任务:加深咨询关系、建立积极认知。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过程:采用认知疗法使求助者自我探索自己的问题,识别负性自动想法在同其交谈过程中,我注意到她的主要问题应该属于“我不善言辞,所以不讨人喜欢”的非理性认知模型,因此,我决定使用认知疗法:首先建立一个“我不善言辞,所以不讨人喜欢”的非理性认知的假设,然后进行协同检验,采用质疑、夸张、辨析区分合理、不合理信念的标准等方法驳斥她的这个不合理信念。我们共同学习了一些关于认知疗法的知识,找出了她的非理性认知,然后我们进行了辩论。咨询会谈摘要:咨询师:“你真的认为自己很不会说话?”求助者:“是的。”咨询师:“为什么会这样想呢?有什么依据吗?”求助者:“有的,来到学校之后,有几个朋友说我不会说话,不懂得与别人交往。”(看来,她的认知来源于外界,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咨询师:“那么别人说的一切话都很重要吗?他们的话都是真的吗?”求助者:“也不一定。”咨询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说你不会说话?”求助者:“不是的,只是有些人。”(通过夸张的提问来澄清事实)咨询师:“有几个人?”求助者:“仔细想想大概只有一个人,她是我的好朋友,她对其他的同学说我很笨,说我不会说话。”(通过用精确的语言进行提问来呈现事实)咨询师:“是不是一个人必须要才华横溢、能言善辩,才会受人欢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这样才会有朋友,不然的话就要被别人遗弃吗?”求助者:“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才华横溢,能言善辩的,其实这样的人不是很多。”咨询师:“那么是不是一个没有涵养、没有思想、道德败坏但却夸夸其谈的人也会受人青睐呢?”求助者:“当然不是的,谁也不会和这样的人接触的。”咨询师:“一个思维敏捷、聪明、可爱又善良的女孩,会仅仅因为自己不是很善于表达就会被人看不起吗?就会没有朋友吗?”求助者:“可能不会吧。”(通过夸张的提问一步步紧逼。让当事人对自己的问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咨询师:“那么。一个人是否受欢迎。仅仅就取决于他是否善于言辞吗?”求助者:“那当然不是了”(通过辨析,探讨一个人是否受欢迎的一些因素:不仅仅是言辞表达,还包括很多的方面,思想、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等等的综合能力)咨询师:“那么一个人是不是要所有人喜欢才算是有好人缘呢?”“你是不是非得要所有的人都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