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一、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1)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革新和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新的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的发展。(2)政治方面:春秋时宗法制被破环,旧的阶级和等级秩序被打乱,出现大国争霸的形势;战国时,这种局面进一步发展,通过一系列变法,西周那种奴隶主贵族世代享受特权的时代改变了。(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出现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政治上从分裂走向统一,一是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社会大变革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1、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下造就了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2、政治上正在发生着各种力量的争衡,较量。旧的权威衰落,新的核心还未确立,社会政治显得空前自由,思想文化的发展没有束缚。3、社会的动荡使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为文化下移提供了条件,造就了一大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4、社会的变革,产生了许多新的现象,促使着人们去思考,针对各种现实新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孔子孟子荀子时期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以德治民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倡导仁政回复人的善性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孟子和荀子对儒学的发展有利于儒家思想的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成为诸子中的大宗学派主要的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儒家:治国以礼,为政以德,推行王道。法家:以法治国,实行霸道。适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思考:1、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的区别?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德治的必要性?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其他诸子百家思想在当今人们的观念中的影子呢?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的曲折发展秦朝“焚书坑儒”---儒学的第一次危机汉朝---从“无为”到“有为”汉初推行“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的结果:1、社会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强,人民生活安定。2、社会的危机也同时在发展:王国问题、土地问题、边境问题。汉武帝时期采取积极有为的政治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的举措:以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采用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董仲舒的儒学体系的“新”内容汉代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的表现?1.汉代选官用人制度的变化2.教育为儒家垄断儒家经典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太学的兴办地方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得到推广,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汉唐时期----儒学地位的第二次危机魏晋至唐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挑战1.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应对策略: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2.唐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3.北宋开始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两宋理学经过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的改造,儒家思想兼容佛道思想,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成为有力的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特别是其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海外的“朱子学”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宇宙观认识论社会政治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宇宙观“天理是宇宙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客观唯心主义“心是世界的宇宙”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社会政治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宇宙观“天理是宇宙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客观唯心主义“心是世界的宇宙”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致良知”“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的解释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社会政治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宇宙观“天理是宇宙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客观唯心主义“心是世界的宇宙”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致良知”“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的解释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社会政治观“存天理,灭人欲”通过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对宋明理学的评价(1)积极意义: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意义: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明清社会历史特征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江南一带工商业者已具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2.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3.思想文化上,加强思想专制,为维护专制制度和等级秩序,统治者将孔孟之道奉为神圣经典.儒学思想的活跃时期一.李贽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1)主张:①哲学思想:提出万物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的观点,认为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②政治思想: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肯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合理性,主张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2)评价: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这种思想是明朝后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儒学思想的活跃时期二.黄、顾、王等进步思想家在政治制度上提出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①无情地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②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主张分权众治;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但是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并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在经济生活中,随着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在学术思想上: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共同经历共同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作用共同经历共同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作用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烈动荡的年代,参加过抗清斗争共同经历共同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作用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烈动荡的年代,参加过抗清斗争反对君主专制独裁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共同经历共同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作用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烈动荡的年代,参加过抗清斗争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进步思想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反对重农抑商主张“经世致用”主张“经世致用”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学以致用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唯物论思想共同经历共同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作用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烈动荡的年代,参加过抗清斗争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进步思想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反对重农抑商主张“经世致用”主张“经世致用”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学以致用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唯物论思想儒学的继承与发展(1)春秋末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奠定了儒学的思想基础。战国时期的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提出了“王道之治”“重民”“民贵君轻”的主张;继承孔子“性相近”的人性学说,主张“性善论”。荀子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2)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既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又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历代儒学的继承与发展(3)宋代的“二程”和朱熹在继承儒学的基础上,吸收道、佛两教的某些思想,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一一理学。(4)明朝的王守仁在继承宋代陆九渊“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的主张,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形成了儒学发展史上继宋代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儒学思想呈现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5)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端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君主批判的主张,从而使儒学重新获得新生。6、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孔子的权威地位再次受到挑战。康有为为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将西方学说融汇其中。袁世凯为实现自己的复辟梦,捧出孔子,大搞复古活动。儒家思想的消极面被显著的放大了。于是在民主共和思潮的背景下,在全盘西化的新文化运动的批判下,传统的儒家思想被彻底的妖魔化了。儒学的继承与发展7、当代社会,人们在充分与世界思想文化的交流下,人们在审视现代文化局限的时候,希望通过复兴传统文化来弥补现代文化的局限。在改革开放民族振兴的背景下,为了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能继续顺利推进,中国政府作出了弘扬民族文化以振奋民族精神的政治选择,重塑民族精神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学也在适应着时代的需要,被赋予了时代新的内涵。儒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走向世界。儒学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宋明时期明清之际百家争鸣董仲舒创立新儒学宋明理学反封建民主思想儒学创立和发展确立正统思想地位发展到新阶段发生变化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