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行业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王勇Email:jxhgwy@163.com安全工程教研室2大纲1.风险评价风险的概念,风险评价的程序2.危险源识别危险源的概念、分类、识别方法氯碱行业的主要危险源3.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法,氯碱企业综合评价方法4.安全措施31.风险评价1.1风险的基本概念1.2风险评价程序1.3风险等级的划分41.1风险的基本概念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是风险率,它等于事故发生的概率与事故损失严重程度的乘积:风险率=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严重度由于概率值难于取得,常用频率代替概率风险率=事故频率×事故后果5化工行业的风险包括:(1)人员风险个人风险:个人死于意外事故的概率。社会风险:整个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后果。代表有N个或更多人同时死亡的事故发生的概率。(2)环境风险:事故对企业和周围环境带来的破坏。(3)财产风险:设备损坏和生产损失。6安全: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够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安全状态:风险可以被接受的状态危险状态:风险不能被接受的状态状态指标:危险物质的量、死亡率、事故率、事故后果、风险等7风险危险程度10-2次死亡/(人.年)人的自然疾病死亡危险(病死率),在生产活动中是决不允许的。10-3次死亡/(人.年)危险程度特别高,一般是不能允许的,除存在于极少的一部分运动项目或者产业方面外,一般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以减少危险。10-4次死亡/(人.年)中等程度的危险,一般在生产中并不经常遇到,不需要人们共同去采取措施,但需要投资以排除产生损失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人们是乐于采取预防措施的。10-5次死亡/(人.年)危险程度属低危险性,相当于游泳淹死事故率,人们对此是关心的,感到有采取对错的必要,为避免这种危险,即使不方便也愿意采取措施加以预防。10-6次死亡/(人.年)危险程度相当于地震和天灾的损失率,一般人并不过分担心,人们对此虽有察觉,但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认为是不可抗拒的。10-7~10-8次死亡/(人.年)危险程度相当于陨石坠落伤人的危险,没有人愿为这种危险投资加以预防。8风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危险评价,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简言之,即评价危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9对于化工厂的每个生产过程,必须提出以下问题:(1)危险是什么?(危险辨识)(2)会发生什么故障以及怎样发生故障?(场景确定)(3)概率是多少?(4)后果是什么?(5)如何防治?(6)防治成本如何?1.2风险评价程序10系统描述危险辨识场景确定事故概率事故后果风险确定建设和(或)运行系统改进:•过程或工厂•过程运行•应急响应•其他风险可接受?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是否111.3风险等级的划分危险性的等级一般根据风险的两个方面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来划分。⑴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Ⅰ级灾难的造成多人死亡或系统毁坏Ⅱ级严重的造成个别人死亡或重伤,主要系统破坏Ⅲ级危险的造成轻伤或次要系统破坏Ⅳ级轻微的未导致伤害或未造成系统破坏12⑵事故发生可能性分为5个等级A级频繁发生B级相当可能发生,在设备使用寿命期内出现数次。C级偶尔发生,在设备使用寿命期间内有可能发生。D级很少发生,但并非不可能发生。E级几乎不可能发生,在设备使用寿命期间内的发生概率接近零。13(3)4个危险性等级1级安全的不发生危险2级临界的暂时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但应予以排除或控制3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应立即予以排除或控制4级破坏性会造成灾难性事故14风险矩阵152.危险源识别2.1危险源的概念2.2危险源的分类2.3危险源的识别2.4氯碱行业的主要危险源162.1危险源的概念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Identificationofmajorhazardinstallations)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17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18并非存在危险源就会产生事故,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时,危险源才会引起事故。危险源事故安全措施隐患危险有害因素192.2危险源的分类2.2.1按照危险源的状态分类2.2.2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2.2.3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202.2.1按照危险源的状态分类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据此理论,危险源分为两类:I类危险源II类危险源21I类危险源是直接引起人员伤亡、财物损失和环境恶化的能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离能、核能等)、能量载体和有毒、有害危险物质,它是造成系统危险或系统事故的物理本质,称之为固有型危险源。通常所说的危险源是指I类危险源。22常见的I类危险源: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和场所。3)能量载体。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和场所。5)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和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6)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能燃烧爆炸的物质等。7)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和场所。8)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23II类危险源是导致I类危险源失控,作用于人员、物质和环境的条件(包括人失误、元件故障、系统扰动等),它是系统从安全状态向危险状态转化的条件,是使系统能量意外释放,即造成系统事故的触发原因,它的危险性主要由固有型危险源的性质决定,可称为触发型危险源。24II类危险源,即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管理缺陷25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类。26人的不安全行为27物的不安全状态根据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归纳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4大类。28物的不安全状态29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30安全管理的缺陷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用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4用人单位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的缺陷,如合同签订、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6违反工效学原理,如使用的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31I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能量主体。I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II类危险源是促使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II类危险源的存在,使得一类危险源有可能失去控制而释放出大量能量或危险物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破坏)。II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322.2.2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2.2.2.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2.2.2.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2.2.2.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2.2.2.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2.2.2.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2.2.2.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332.2.2.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34(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2.2.2.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352.2.2.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62.2.2.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72.2.2.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382.2.2.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识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识别错误、其他识别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92.2.2.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02.2.2.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412.2.3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2.2.3.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