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学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上节课内容: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评定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过程。一块土地对某种利用的适宜性和适宜性程度;《土地评价纲要》(1976)FAO: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评价系统:九大土地潜力区、八个土地适宜类、三个土地质量等级、10个土地限制型与土地资源单位。土壤侵蚀(e)、地形坡度(p)、基岩裸露(b)、土壤质地(m)、有效土层厚度(i)、水文与排水条件(w)、土壤盐渍化(s)、水分(b)、温度(t)及无限制(o)等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从经济效益方面确定土地的适宜性;通过对组成土地经济要素的分析,反映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各种土地在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经济效果或价值与使用价值。即根据土地经济学原理,在考虑劳动和资本投入情况下的土地利用经济效果,评定土地质量。土地经济可比指标:采用经济可比指标,进行土地投入产出分析;土地经济分等定级;农业土地经济评价中的评价指标:土地经济效果指标土地经济分析指标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一、土地经济效果指标对农业而言,是土地生产率指标:综合反映土地质量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土地生产率=产量或产值/土地面积一、土地经济效果指标1)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或产值;2)单位农用土地面积的产量或产值;3)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或产值;4)单位播种面积的产量或产值;5)单位土地面积的净产值=(农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土地面积(农用地或耕地面积);6)单位土地面积纯收入(土地盈利率)=(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农用地或耕地面积)二、土地经济分析指标1)生产资料的耗费指标:农业集约化水平、单位面积播种量、单位面积施肥量、单位面积用水量、单位面积用电量;2)成本费用与资金占用指标:农作物亩成本、平均每亩耕地拥有资金量、平均每亩耕地拥有固定资产量;3)土地利用及其结构指标:每公顷耕地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每平方公里的公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的修配网点密度、距主要城镇距离;三、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1)技术效果指标:农作物良种化程度、适时作业率、技术措施增产率、水利设施的灌溉保证率、水井分布密度、渠系分布密度、草场载畜量指数、造林成活率、造林密度、采伐率;2)生产耗费效果指标:每单位物质费用的农产品产量、每单位直接生产费用的农产品产值、成本利润率、每千克商品肥的产量、施肥的边际产量、每千克种子的产量;土地经济评价方法毛利分析法(边际效益分析)(grossmarginanalysis)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法(discountedcashflowanalysis)毛利分析法(边际效益分析)毛利:指农业生产单位出卖产品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农业生产单位产品的产值(产量×价格)-生产费用毛利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并在非洲马拉维等国尝试过的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可反映土地生产力的高低;并可通过在同一种土地评价单元上比较不同作物的毛利收入,确定土地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以确定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毛利分析的步骤:1)选择毛利分析的对象:利用自然评价结果,选择土地利用方式;确定投入水平;2)估计经常性投入:物质投入、劳动力投入;3)估算实物产量:农作物的单产;4)确定所有的投入和产出单价:物质投入、劳动力投入的单价;5)估计生产经济单位的固定成本:指不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生产经营项目的成本;或不随生产经营的规模大小而变的成本;6)进行生产经营单位的毛利分析:对每一种选定的土地利用经营项目(如每一种作物)把经常性投入和估算的产量与投入和产品的价格相结合起来;经营项目的毛利=产出(产量×单价)-可变成本(投入×单价)按每种土地利用项目的占地面积计算其总毛利,再减去固定成本,得到生产经营单位的纯收益;即经营者所得的盈利或亏损;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法贴现现金流量分析:当投资或投入成本较大时,需对投入资本进行收益分析,即现金流量的贴现分析;在假设利息和工程寿命的情况下,将未来的投资、成本费用或收益采用一定的公式换算成为现在的价值,即现值(presentvalue)。V=P/(1+r)nV----现值P----未来每年的投资、成本费用或收益r----利息n----年数贴现现金分析的步骤:1)估计土地改良工程性质及工程量2)做出必要的经济假设:贴现率、价格、劳动力;项目工程寿命;3)按年度分配投入和产出的现金流量:根据工程规模确定投资;4)贴现计算§4、9农用地分等定级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是对土地的综合评价,包括:质量评价(自然适宜性评价)、经济评价、生产力评价、土地利用程度评价;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并划分等级;分等成果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定级成果要求在县域范围内具有可比性;§4、9农用地分等定级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1.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管理2.土地整理工作3.征地制度改革这项工作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地合理流转以及调整农业税赋等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4、9农用地分等定级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行业标准:《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2001.3《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农用地估价规程》于2003年4月8日发布,并于2003年8月1日开始实施。一、农用地分等:农用地等: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等别。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由于个养地方式难以统一,因此这里的标准耕作制度主要指种植制度。农用地分等原则:1、综合分析原则: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2、分层控制原则:国家、省、县三层次具有可比性;3、主导因素原则:影响土地质量、土地生产力水平的主导因素;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土地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经济水平、土地收益水平的差异;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定量计算、定性分析,提高分等成果精度;6、跟踪检验原则:确保成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工作准备划分分等单元外业补充调查确定分等因素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划分指标区选择自然质量分计算方法因素法样点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农用地等指数计算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别划分与检验成果汇总验收工作流程图内容:一)准备工作:a)编写任务书、编制有关表格、准备图件b)收集现有资料并进行整理二)外业补充调查现有资料不能满足分等工作要求,包括资料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等,应进行外业补充调查。a)农用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状况:农用地质量分计算所需资料;b)农用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所需资料;c)农用地经营状况: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所需资料;三)确定标准耕作制度根据标准耕作制度,确定基准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指定作物,查各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当地作物单位面积实际产量/基准作物实际产量)。四)划分分等单元分等单元是农用地等级评定划分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内部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划分方法:a)叠置法: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土壤图进行叠加,形成的封闭图斑即为一个分等单元;适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多、地貌类型比较复杂的地区;b)地块法:地物界限或权属界限将农用地分等因素相对均一的地块划分为一个分等单元;c)网格法:用可以区分不同特性的地块为标准的网格作为分等单元;用于分等因素空间变化不复杂的地区;d)多边形法:将所有分等因素图进行叠加,生成封闭多边形即为分等单元;五)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因素法、样地法1、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其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等别的方法。划分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分等因素体系一致的区域)确定分等因素:推荐因素(表C)和自选因素(水文、土壤、地貌、农田基本建设)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2、样地法:是以选定的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分等因素记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分等单元因素分值,评定农用的等别的方法。划分样地适用区(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他适用区的最小单元)县域内每个乡镇布设一个标准样地;确定标准样地基准分值:确定标准样地的分等属性特征值、标准样地的基准分值;确定分等属性加(减)分:根据分等属性图和加(减)规则表,得到分等属性加(减)分值;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CLij自然质量分Clij计算公式: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六)计算自然质量等指数Ri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αtj产量比系数βj:基准作物单产/指定作物单产计算自然质量等指数:Rij=αtj*CLij*βj七)计算土地利用系数KLij和土地经济系数方法:分指定作物计算、综合计算;土地利用系数KLij=指定作物单产/指定作物最高产“产量-成本”指数αij=指定作物实际单产/指定作物实际成本土地经济系数KCij=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指定作物最高“产量-成本”指数八)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农用地等指数农用地利用等指数Yi=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土地利用系数农用地等指数Gi=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土地经济系数九)等别划分与检验根据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农用地等指数分别进行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农用地利用等、农用地等的划分二、农用地定级:农用地级:在行政区(省、县)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按照规定的方法与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级别。一)准备工作和收集现有资料(农用地自然条件、农用地利用资料、农用地经济资料、农用地分等资料)二)确定定级指数定级指数:是划分农用地级别的基本依据,方法:因素法、修正法、样地法1、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因素法a)确定定级因素体系及权重定级因素:自然因素、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权重:反映定级因素因子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程度;b)确定方法:特尔非法、因素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c)编制“定级因素---质量分”关系表根据各因素对农用地质量影响程度,对指标值进行分级,并给出相应的质量分;d)定级因素因子指标的量化面状因素、线状因素、点状因素的量化;e)划分定级单元(同分等)计算定级指数:加权求和法、几何平均法;2、修正法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定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修正法a)确定修正因素:土地区位条件、耕作便利条件、土地利用状况;b)划分定级单元:在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基础上划分;c)计算单元修正因素质量分d)计算修正系数=因素分值/因素平均分值计算定级指数:连乘修正法、加权修正法3、样地法以选择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定级因素记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定级单元因素分值,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准备工作定级单元的划分设置农用地定级县级标准样地确定农用地定级因素计算定级指数确定农用地级别标准编制定级因素分级与加(减)分规则表农用地级别划分成果验收定级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否是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