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晋商名人山西大同府天城卫薛氏三兄弟乔家大院乔致庸豪门国戚孔祥熙明代,山西大同府天城卫有薛氏三兄弟,他们分别务农、做官和经商,各尽其业,最后成为当地著名的大户。薛氏始祖薛士秀,约明初从戎河曲,后定居大同府天城卫。薛士秀生薛镇,镇生薛庵。庵生四子,即薛春、薛云、薛雨、薛雷。薛春生二子,长子薛经,次子薛绮。绮生三子,即此处所说的长子薛某(佚名)、次手薛纶,三子薛缨。薛纶从小聪颖,记忆尤其过人。少年时同长兄一起在私塾读书,兄尚未读完一句,纶已目数行,兄再读时,纶已熟记,背诵如流。薛纶才思敏捷,数百言文章可立刻成就,且文藻秀美。长兄对薛纶的才华深为佩服,便放弃学业,继承父业屯田耕作,资助薛纶读书。薛纶在长兄自我牺牲精神的鼓舞下,越加奋发读书。终于在隆庆二年(1568)登进士第,进入仕途。万历十年(1582),任陕西按察司副使。不久,辞官回籍。有人很惋惜他的离职,薛纶说:“我有幸继承先辈之产业,兄耕弟贾,助我求学,才有今日之位,我愿已足矣!”薛纶弟薛缨是两淮盐商。明中叶,由于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商人在边疆屯田纳粮换取盐引的开中制度,渐被纳银的折色制度所代替,盐商也分化为边商和内商。边商专纳米、豆、草束,依靠贸易盐引谋利。内商则坐场掣盐,进行交易或转售他人。由于内商处在支配盐的运销的地位,获利多,资本增殖快。所以,山西、陕西、安徽等地的大盐商,纷纷寓籍淮安、扬州,薛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定居扬州的。薛氏家产五世没有分开过,是由兄弟共同经管。自从薛缨经商两淮在扬州置产后,薛家在大同和扬州两地都有家产、人口。为了照管两地的子弟、田宅、奴婢等事,薛纶辞官后,经常往返于大同和扬州之间。可见,薛氏当时在大同和扬州的产业已相当可观。薛氏一家,长兄务农,三弟经商,以资助老二读书。老二登进土第,得授高官。这种耕读商的家庭,反映了明代山西商人家庭结构的一个特点。乔致庸(1818—1907),山西祁县人,著名晋商。他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治商有方,重信守诺,是乔氏家族出类拔萃的人物。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数千万两。关于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由于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出名,据说,大院当年还向摄制组收取了8万元的占地费,现在看来收得还是少了一点。山西多大院,一方面显示了山西多地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晋商乡土观念的深厚:有钱就买房子置地。从外观上看,乔家大院是真正属于那种平常所讲的深宅大院的。高3丈有余的院墙,把院子围成了砖木结构的城堡,在周围民宅的包围中显得很孤单。走进大门,才发现门里套门、院里套院,6个大院里分布着20个小院,共313间平房,好像迷宫。西南角的眺阁是全院的最高点,站在这里统览全院落,会发现整个大院的布局呈双“喜”字图案。再仔细看,斗拱、飞檐形态各具,就连屋顶上的138个烟囱也无一雷同。走进院落,砖雕、石雕和木雕赏心悦目。可以说乔家大院的每一处雕塑都是一个故事。乔家大院所在地叫乔家堡,是山西现存相对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中保存最为完整、最富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大院了。细节一:104个烟囱雕刻不重样乔家大院的砖雕、石雕、木雕最有艺术价值,雕刻不但非常精致、美轮美奂,极富艺术气息,而且每处雕刻都寓含着好几层意思,常常是意味深远,知道了顿时会赞叹不绝。在门窗上、椽檐上、阶石上、栏杆上、屋脊上到处都是精致的雕刻,据说就连屋顶上104个烟囱也都各有特点,没有一个重样的。大院的雕刻中,把人物典故、花卉鸟兽、琴棋书画的题材发挥到了极致,细节刻画到了极致,美妙绝伦,当然奢侈也到了极点,除了皇家故宫,民宅里面恐怕独一无二。细节二:石刻书穿透晋商内涵大院正门上方,石刻行书“古风”两字,笔力遒劲,温厚质朴;漆黑的大门给人一种沉重感,大门上遒劲有力地刻着李鸿章送给乔家的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大门对面的照壁两旁有左宗棠的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乔家大院大门内书“身备六行”主张修身养德;统楼院楼上大书“为善最乐”。散发着晋商的商业智慧,饱含了主人的道德理念和生活态度。细节三:扩建工程仿西洋风格院内的工作人员说,乔家大院也有时代巨变的痕迹。随着封建王朝的崩溃,中国经济日渐衰落凋零,乔家虽出现过一度的中兴,但总体上走了下坡路。当时地方治安不佳,乔家大院便成为了全封闭城堡大院。然而乔家第六代时期,受到新文化冲击,这时候乔家大院的扩建工程明显仿照了西洋的装饰风格,院内的迎门影壁的砖雕更为精致,整个院子在传统的中国建筑中融入了西方气息。所以,无论从建筑角度,还是从院落本身包涵的内容讲,乔家大院都可以被称为博物馆。而民间流传的“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孔祥熙(1880年—1967年),字庸之,号子渊,孔子第75代孙,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孔祥熙的岳父乃宋嘉树。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亦是一名银行家及富商。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孔与宋子文、蒋介石为姻亲关系。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二:鲁商名人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张瑞敏,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1949年1月生于青岛。“文革”中属“老三届”,接父亲班当了工人。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家电公司副经理。张瑞敏有写日记的习惯,爱读书、善用书,写得一手好文章,逻辑严谨。座右铭是:“做大事,不做大官”。松下幸之助和杰克·韦尔奇是其推崇的人物。无烟酒嗜好。喜欢读《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1984年刚到海尔,为了借钱给工人过春节不得已与有钱的朋友豪饮,大醉。但这年春节工人按时领到了工资,还破天荒地每人分了5斤鱼。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成立前的名字叫青岛电冰箱总厂,已亏损147万元。15年后,海尔成为一个拥有产品包括42大门类86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增长。1998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2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2001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实现600亿元。据全球消费市场调查研究权威机构Euromonitor发布的2001年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排名,海尔在白色家电制造商中跃居全球第五。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位置上,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这个小厂的厂长。对那时的张瑞敏来说,这绝对是一种“临危受命”。张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如今,在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质量与品牌的故事。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海尔做了7年的冰箱,从冰箱扩展到其它的家电产品,当时国内争论很多,很多人都认为,按现在企业的实力,再做其它产品不一定能做得好,但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把冰箱做好了,再做第二个、第三个产品,逐渐扩大规模。为了做好每一个产品,张瑞敏要求员工“每天比昨天做得更好”。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一块钱存到银行里,如果它的利率是1%,按复利计算,到70天的时候,连本带利就变成两块钱。如果每天工作都能比昨天高1%,70天以后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一倍。因此,每一位海尔员工每天把每一件事都要做到位。目前集团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质量观念、市场观念的创新追求,直接催生了“名牌战略”的实施“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斜坡球体论”理念的提出,直接诞生了“多元化战略”1992年后,海尔大胆决策,筹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家电工业园,“先难后易”创新思路的实施,直接成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先导张瑞敏就是这样,以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凝聚着3万多海尔员工的心。三:陕西商帮之今日历史名人张朝阳张朝阳(1964.10.31—)男,陕西省西安市人,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1996年在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学院爱德华·罗伯特教授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1998年2月25日,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将公司名称更名为“搜狐”。搜狐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搜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领先的新媒体、电子商务、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是中文世界最强劲的互联网品牌,对互联网在中国的传播及商业实践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四:闽商名人陈发树(1961年10月25日—),福建泉州市安溪县祥华乡福洋村人,中国著名企业家,新华都实业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武夷山旅游股份副董事长、紫金矿业董事。2009年胡润百富榜中,陈发树以250亿元人民币的个人财富位列第15位,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陈发树以218.5亿元人民币的个人财富位列11位,为福建省首富。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以270亿元资产排名第十。2011年福布斯公布的富豪排行榜,陈发树以34亿美元名列全球第323名,国内排名第十五名。2012年福布斯公布的富豪排行榜,陈发树以27亿美元名列全球第442位,保持福建省省内首富。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陈发树以163.8亿元排第22位。2013新财富中国富豪榜以150亿排名第35名。陈发树平时不抽烟,陪客人吃饭时也不喝酒,只是选择喝茶。他不怎么说话,内心的想法、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他习惯在一旁观察别人,特别是第一次接触的人,哪怕是在一个宴席上与他没有任何业务关系的人。这正是陈发树“茶道”修身的体现。茶先苦而后甜,也是苦中作乐。茶道不仅仅是口头的妙解、内心的澄清,也是通过商业行为体现出来的芳泽。陈发树认为,茶是一种饮品,更是一件文化品、艺术品,要将它与慈善经营兼容,必须有更多的精神内涵。作为企业家,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就应该如茶道的淡雅一样,注重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胸怀而禁忌一些小伎俩、小聪明、小诡计。也只有具备了高瞻远瞩的战略胸怀,才能带领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在现代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陈发树认为,茶道即良心之道。茶道精神是慈善的一种升华。它充分地反映了有良知的企业家们希望社会少一些争戈,多一些宁静;少一些虚华,多一些真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茶道蕴含的就是这种道家精神,它是对自然之趣的直接追求,体现出淡泊无为的思想与“自然主义”:在大自然的环境中饮自然之茶,并在饮茶中寻求对自然的回归,也即天人合一、返璞归真,进入物我两忘的意境。即使人的生存是现实的,超越的。茶道也能使人在纷繁复杂的激烈竞争和节奏紧张的人际关系中深刻体验平淡、雅致、清新的修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行政官、执行董事兼主席,亦本集团总裁——丁世忠17岁时,丁世忠带着向父亲借的1万元和600双鞋到北京推销。1994年,他揣着赚到的20万元回晋江,加入岳父丁思忍创办的安踏公司。安踏从此不再是福建晋江地区千百家以生产服饰鞋帽为主的家族企业之一,安踏的构成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成了公有的企业,股东既来自国内,也有香港甚至北美的投资者。总裁丁世忠因对促进中国体育贡献卓越,被评为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丁世忠表示:民营企业要做大,只有循上市的途径。只有让家族企业的管理走向透明才能让企业焕发更多的活力。丁世忠承认这次上市的目的之一,是要抓住北京奥运带来的机遇——中国体育用品的消费将在未来激增。“但我不是因为缺钱才上市,中国民营企业的老板不缺钱,但企业缺钱。”丁世忠刻意提醒,“上市还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我们将不再是资本和财富的拥有者,而是管理者。”安踏将把这次筹集的资金,大部用于经营市场,以及对生产设备的更新。民营企业如何做大,是摆在无数企业家面前的课题。丁世忠认为,明确原有机构的产权关系,是企业迈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