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长发育主要内容•体格生长•智能发育•变蒸学说一、体格生长•体重•身长•头围•囟门•胸围•牙齿•呼吸、脉搏、血压1、体重•含义•测量方法•计算公式•临床意义含义•体重是机体内脏腑、筋骨、肌肉等组织量的总和。测量方法•测量体重,应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内衣的状况下进行。生理常数•新生儿出生体重约为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约2kg。计算公式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6×0.7(kg)+(月龄-6)×0.5(kg)1岁体重(出生体重为3Kg)约为10Kg•2岁~12岁体重(kg)=年龄×2(kg)+8(或7)临床意义•体重是衡量小儿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并作为临床计算用药量的主要依据。•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体重存在着个体差异,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正常的10%。•体重增长过快,大于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20%的应考虑肥胖症;体重低于标准15%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2、身长(高)•含义•测量方法•计算公式•临床意义身长是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一般3岁以下小儿量卧位时身长,3岁以上小儿测量身高。测量时,应脱去鞋袜,摘帽,取立正姿势,枕、背、臀、足跟均应紧贴测量尺。生理常数及计算公式•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出生后第1年增长约25cm,第2年增长速度减慢,平均为10cm。•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cm。•2~12岁可用下列公式推算:身长(cm)=年龄×7+70临床意义•身长主要反映骨骼发育的状况。•身长显著异常是疾病的表现,如身长低于正常标准的30%以上,要考虑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等。3、头围•(方法)头围是指用软卷尺测量自颞部经过双眉弓上缘,枕骨粗隆最突出处绕头一周的长度。•(常数)新生儿头围平均约34cm,生后前半年增长8cm,后半年增长4cm,1周岁时约46cm。第2年增长2cm,5岁时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54~58cm。•(意义)头围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并与囟门闭合迟早有关。一般在2岁以内测量头围最有价值。4、囟门•位置及闭合时间•测量方法•临床意义位置及闭合时间•囟门有前囟与后囟之分。•前囟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应在生后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门位于顶骨和枕骨之间,呈三角形,初生时或闭,或微开,最晚于2~4个月时闭合。测量方法•量囟门一般是指测量前囟门,即测量前囟菱形两条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临床意义囟门反映小儿颅骨发育的情况,对某些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囟门早闭合并头围过小,多为小头畸形。•囟门迟闭合并头围过大,多为佝偻病或脑积水。•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脱水。•囟门凸出多为颅内压增高所致,可见于脑炎、脑膜炎。5、胸围•胸围是指用软卷尺测量自双侧乳头下缘,经过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测量时应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值。•小儿出生时胸围约32cm,1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2岁后胸围大于头围。•胸围大小与肺、胸廓、肌肉、皮下脂肪的发育密切相关。•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6、牙齿•乳牙•恒牙•乳牙计算公式•临床意义乳牙•小儿出生后4~10个月开始出乳牙,12个月尚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一般1岁时长出8颗牙,1岁以后长出上下左右第一颗乳磨牙,1岁半长出尖牙,2岁长出第二颗乳磨牙。•于20~30个月时出齐20颗乳牙。恒牙•6岁以后开始换为恒牙,直至12岁以后长出第二恒磨牙,至12~15岁长满28颗恒牙。•第三恒磨牙一般在17~30岁长出,称为智齿,也有终生不出者。乳牙计算公式6~24个月正常小儿牙齿数,可用下列公式计算:牙齿数=月龄-4(或6)临床意义•出牙时间延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天不足者。•个别小儿出牙时可出现暂时性流涎,睡眠不安等,是一种生理现象。7、呼吸、脉搏、血压•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年龄越小,呼吸、脉搏越快,而血压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小儿呼吸、脉搏、血压易受发热、运动、哭闹等影响,测量时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小儿呼吸频率•新生儿平均40~45次/分•1岁以内30~40次/分•1~3岁25~30次/分•4~7岁20~25次/分•8~14岁接近于成人18~20次/分小儿脉率•新生儿平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1~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接近于成人70~90次/分警惕脉率:160次/分???180次/分!!!呼吸:40次/分???60次/分!!!小儿血压•1岁以上小儿收缩压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收缩压(mmHg)=年龄×2+80(或收缩压(kpa)=年龄×0.27+10.5)舒张压约为收缩压的2/3二、智能发育•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性格发育1、感知发育•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视觉•新生儿眼睛已有感光反映,(15-20厘米)当给予强光时,可引起闭眼。•从第2个月开始,有注视物体的能力。•自第3个月开始,头眼协调好,可追寻活动的物体和人。•自第5个月开始,可以辨认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能认识母亲,并出现眼手协调动作。听觉•刚出生的新生儿听觉不灵敏,但对强大的声音有瞬目、震颤的反应。•出生3~7天后听力已相当良好。•3个月后对声音有定向反应。•5个月对母亲的声音有反应。•1岁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味觉•新生儿味觉已发育完善,对不同的味道如甜、酸、苦已有不同反应。•4~5个月的婴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故应适时添加辅食,使之习惯不同味道。嗅觉•新生儿出生时嗅觉发育已基本成熟,对母乳香味已能有反应。•1个月时对强烈气味有不愉快的表示。•3~4个月时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7~8个月时更灵敏,对芳香气味有反应。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可分为触觉、痛觉、温度觉和深感觉。•触觉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础,新生儿触觉已很灵敏,如在眼、口唇周围、手掌、足底等部位,触之即有闭眼、张口、缩回手足等反应。•新生儿已有痛觉,但较迟钝;2个月时才逐渐灵敏。•温度觉出生时就很灵敏,对牛奶太冷太热也能感觉到,2~3岁时能通过接触区分物体软、硬、冷、热,5岁时能分辨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2、运动发育•小儿运动发育有赖于感知觉(特别是视觉)的参与,与神经肌肉的发育密切相关。•小儿动作发育有一定规律,即由上到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地发展。•新生儿仅有反射性活动(如吸吮,吞咽等)和不自主地活动•2个月俯卧时能抬头•3个月俯卧位时能抬起前半身•4个月扶着髋部能坐•5个月能有意识抓取眼前感兴趣的物品,扶腋下能站直•6个月能翻身•粗动作发育过程可如民间谚语所说:一听二视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爬八坐九扶站,一岁娃娃自会走。三岁会骑三轮车.3、语言发育•语言是表达思维、意识的一种方式。一般要经过发音、理解、表达三个阶段.•小儿语言发育除与脑的语言中枢发育有关外,还需要有正常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并与后天教养有关。•小儿语言发育四阶段:发单音阶段0–6月发复音阶段7—8月单语单句阶段1岁---1.5岁成语阶段2岁简单交谈;4-5岁可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三、变蒸学说•变蒸之名,首见于西晋王叔和《脉经》。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其形体、神智都在不断地变异,蒸蒸日上,故称变蒸。•内容:小儿自出生起,32日一变,两变(64日)一小蒸,10变5小蒸,五蒸(历320日)后小蒸完毕.小蒸以后是大蒸。大蒸共3次,第1、2次各64日,第3次为128日,合计576日,变蒸完毕。•小儿变蒸时,机体脏腑功能会逐步健全完善,其形体、神智也同步协调发展。•一定年龄后不再变蒸,生长发育趋于平缓。变蒸学说总结了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这样一些规律:•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并呈现一定的周期变化•每一变蒸,脏腑功能、形体、神智均相应发育,同步发展•变蒸周期在320日内为32日,以后延长为64日、128日,说明婴幼儿生长发育经历着一个逐步减慢的过程,576日后不再有明显的变蒸周期小结•变蒸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期间的生理现象的一种学说。•揭示的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是符合实际的,即小儿在1岁内生长发育迅速,1岁以后逐渐减慢。•但变蒸学说认为在发育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一些发热、汗出等异常现象是不正确的。•我们现在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仿其思路,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符合我国现代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思考题•测量小儿体重、身长、头围等有何临床意义?如何计算?•小儿前囟门何时闭合?检查囟门有何意义?•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有哪些因素?•试述小儿动作及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简述小儿“变蒸”的含义。学习指导•重点难点•学习思考题重点难点•要理解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是判断小儿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必须掌握有关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和生理常数。•了解变蒸学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