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军阀对近代中国政局的影响内容摘要:桂系,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先后以广西为统治基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阀统治集团。按代表人物来分,可以分为以陆荣廷为代表的“旧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它是民国时期一个闪耀的名词,民国军阀中一支强大的力量。它曾叱咤风云数十载,在那个纷繁复杂且动荡不安的时代里,都有它的身影穿梭于其中,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兴衰强弱与近代中国之荣辱、变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反映了那个大变革大动乱的时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它的兴起,是乱世之必然;它的终结,则是新时代的始发。虽为反动军阀集团,但其所作所为尚可引以为鉴,总结教训。关键词:新桂系,孙中山,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统治广西一、新桂系的成立(一)契机:旧桂系的倒台1.旧桂系简述:(1)兴起:辛亥革命旧桂系势力主要人物出身封建官僚,政治经济素质相对较低,加之统治广西时间较短,除了争夺地盘之外,所起影响极其有限。旧桂系政权与辛亥革命时期由旧桂系首领陆荣廷在广西建立,出身广西武鸣的陆荣廷原名陆亚宋,早年父母双亡,无依无靠,以乞讨为生。少年时投奔清军,中法战争后与后来的旧桂系军阀韦荣昌、谭浩明即日后陆荣廷的小舅子结拜连伙成为一支边匪,活跃于中越边境。后又被广西提督苏元春招安,因为旧桂系集团的主要人物均系流氓无产者,并无政治主见,只信奉权力、金钱,所谓“有奶便是娘”,所以投靠清政府后即反过头来捕杀其他会党和民间武装力量,多次参与镇压人民起义,由是得到清政府的赏识,一路提升。至1911年,陆荣廷已成为广西提督,谭浩明水涨船高,亦升为广西巡防营统领。武昌起义后,由于广西的同盟会势力响应革命,加之桂林、梧州宣布独立,陆荣廷鉴于当时的革命大势,投向革命,在南宁正式宣布广西独立。广西独立后,由于新旧势力的碰撞,广西社会动荡,原都督无力维持而离职,陆荣廷遂被推举为广西都督,其于1912年在桂林正式就任,从此开创了旧桂系对广西的统治。陆荣廷是典型的封建旧官僚,迫于形势,投机革命,虽宣布广西独立,但毫无半分革命精神,故其一上台后,便排挤同盟会成员,加入了袁世凯的反革命阵营中,血腥镇压革命党人,打着桂人治桂的口号,依靠军事实力逐步巩固其对广西的军阀化统治。(2)发展:护国、护法战争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帮助与革命党内的革命投机分子与封建旧官僚的帮助下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倒行逆施,于1915年12月12日宣布恢复帝制,举国上下为之激愤,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发动护国运动。陆荣廷于1916年3月乘护国战争之机,起再次宣告广西独立,并向湖南进军,抢占湖南。7月派兵入广东,继而任广东督军。次年陆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两广巡阅使,其部属谭浩明、陈炳琨分别任广西和广东督军。1917年7月,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后,拒绝恢复国会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揭起护法旗帜时,陆荣廷等桂系军阀一面利用护法名义对抗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派兵入湖南参加护法战争;一面又与吴佩孚等直系势力暗中谋和,并利用政学会分子等国会议员,改组广州护法军政府,排斥孙中山出广东,把持了军政大权,其后陆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两广巡阅使,其部属谭浩明、陈炳琨分别任广西和广东督军,从此操纵两广军政大权,把桂军扩充到五万人。至此,旧桂系军阀势力达到顶峰,其控制范围达广西、广东、湖南三省,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一派军事势力。(3)消亡:粤桂战争1918年护法战争失败后,孙中山深感“南北军阀乃一丘之貉”,揭露桂系假护法行径,并与1920年八月命陈炯明率福建粤军回粤讨伐陆荣廷,旧桂系也欲消灭孙中山指挥下处于潮汕的粤军,第一次粤桂战争爆发,最终陆荣廷、岑春煊战败,其势力被逐出广东。号称拥有十万之众的桂军因何经不住2.5万人的粤军之一击?重要原因就是桂军太不得人心。据史料统计,当年桂军的军费达2573万元。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即使兵败撤离广州,还要勒索110万元让城费。另外靠发行纸币收敛民财,变卖矿产,举借外债,走私贩米等等,真可谓刮地三尺,搞得民不聊生。在夺回广东之后,孙中山为准备北伐,决定于次年讨伐陆荣廷,肃清侧后之敌,遂号召西南各军讨伐陆荣廷。旧桂系也于1921年6月出兵反攻广东,意图重新控制广东。“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自第一次粤桂战争后,旧桂系经此失败,元气大伤,内部四分五裂。因失去富饶的广东,加之广西落后贫瘠,桂币发生贬值,对各军派发军饷发生困难,对从广东退回的陈炳焜、莫荣新、沈鸿英的权力地位也无法安排,因此陆荣廷对旧桂系的控制力减弱,其内部分化,互不信任。在各路讨伐军的联合打击下,相继攻下梧州、南宁、桂林。陆荣廷逼迫于1921年7月19日宣布下野,逃亡上海,旧桂系原统治体系崩溃,原陆部下沈鸿英在逃入湖南后又率部重回到桂林,取陆而代之。次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广东形势骤变。陆荣廷以为时机已到,在得到北洋政府授权后重回广西,企图东山再起,与沈鸿文发生激战,正在鹬蚌相争之际,北洋军赵恒惕派部入桂,以武力将陆荣廷逐出桂林,二人被日后被广东革命政府支持的新桂系领袖李宗仁等相继击溃。至此,以陆荣廷为首领的桂系军阀统治结束。旧桂军将领刘震寰曾率部参加驱逐陈炯明,留驻广东境内,并把持了一部分军政和税收大权。1925年同滇军首领杨希闵发动推翻广州革命政府的叛乱,6月中旬被广东革命军队消灭。此后,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为首的桂军长期统治广西,并以这里为据点与蒋介石等争夺统治权,被称为“新桂系”,属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派系之一。(二)萌芽:新旧交替新桂系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的25年分为3个阶段。1925-1929年,举兵参加北伐,一度建立跨越4个省的“桂系帝国”;1930-1936年,退守广西,致力建设计划;1936-1949年,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地区派系活动,而是效力于南京中央政府,投身于全国性事务: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1.“桂系三杰”的初次合作:一统广西新桂系日后的领袖“桂系三杰”李宗仁,白崇禧,黄昭竑,以及黄旭初,张发奎,大多出自旧桂系军中的中低级军官。在第二次粤桂战争后,在陆荣廷军中任职的李宗仁退回广西六万大山,开始逐步脱离旧桂系的控制,成为广西的一支新兴力量,此时同是广西陆军小学出身已随其长官归附孙中山的校友白崇禧,其提议已经得到孙中山的认可,使广西加入革命行列,完成对广西的统一。白为了起事成功,特意去玉林找到李宗仁,与其共商两广之局势,李宗仁记得第一次和白崇禧详谈时的情形:“他身穿整洁的西服,谈吐彬彬有礼,头脑清楚,见解卓著”。此次对话开创了日后李、白之间二十余年合作之基础。而与白崇禧共事的还有未来的三杰之一,梧州起义的实际指挥,同是陆小出身的黄昭竑。在梧州起义成功后,李宗仁打起“广西定桂讨贼联军”的旗号,一举攻占了南宁、龙州、武鸣、百色等重镇。并与白崇禧、黄昭竑三人合力,采取“先陆后沈”的策略,相继剪除陆、沈在桂的势力,又于1925年“第一次滇桂战争”打退滇系军阀唐继尧部的入侵,从而结束了广西干戈侵扰近五年的分裂局面。(三)成型:新桂系统治集团的建立自此,李、黄、白成为广西新的主宰者,开创新桂系在桂统治长达25年的历史。难以想象,仅仅3年前他们还只是中下级军官,转瞬成了新的主宰者。而此时李宗仁不过34岁,白崇禧32岁,黄绍竑30岁。可谓青年才俊。且在统一广西的战事中,白崇禧充分显示了出色的军事谋略与指挥才华,人送外号“小诸葛”。当我们提到各地军阀时,往往会想到与之对应的一个头目,提到桂系时,想到的会是两三个头目,李、白或者李、白、黄。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结构,桂系领导层的结构也有这样的效果。所以桂系军阀对外一向以团体自称,以内部团结为傲。桂林李宗仁文物管理处副主任韦芳谈到三人结构时说:“3个人的结构是最合理的,可以互相牵制,如果是4个人的话,就容易在内部拉帮结派。”1935年2月20日《大公报》的胡政之写道:“广西是李、白、黄三人合作。李以宽仁胜,涵量最大,白以精干胜,办事能力最强,黄则绵密而果毅,处分政务事务极有条理。要拿军事地位来比,李当然是总司令,白可称前敌总指挥,黄则坐镇后方,保持着能进能退的坚实地位,这是广西最大的特色。”2加入革命:两广统一在新桂系统一广西的过程中,正是由于广东革命政府的军事支持与扶助,才使李、白、黄屡屡扭转被动局面,打败盘踞广西十余载,势力庞大的陆、沈两人,一跃成为广西新主。随着广西的统一、安定,李、黄、白的新桂系在革命意志坚定的白崇禧的力鉴下,说服李、二人,坚定信心,彻底受辖于广东革命政府,进一步向其靠拢,并主动参加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战争。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李宗仁、黄昭竑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监委和国民党政府委员,并加入国民党,接受广东国民政府的领导。由于白崇禧的敦促和推进,1926年3月20日,《两广统一宣言》发表,两广统一正式完成。新桂系的建立,统一了自“第一次粤桂战争”后处于分裂割据中的广西,为广西日后在新桂系的建设打下基础,让民国时期的广西成为路人皆知的大省,并为北伐战争扫清了后顾之忧。两广的统一,壮大了广东革命政府军的力量,为北伐战争奠定坚实的军事基础。二、发展:(一)国民大革命中北伐战争时期1.蒋桂矛盾两广统一后,广州革命政府已无后顾之忧,加之国共第一次正式合作开始,遂决议整军北伐。1926年,李宗仁在广东因参与策动北伐而第一次与蒋介石见面。李对蒋的第一印象是:“严肃”,“精气内敛”和“狠”。随后蒋李两人义结金兰,有一段亲密合作的的“蜜月期”.但随后因利益冲突而萌发的蒋桂矛盾即将让这两位结拜兄弟反目成仇。蒋桂矛盾是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而产生并不断扩大的。桂系第七军自湖南、湖北转战江西、苏浙,一路所向披靡,军事实力亦不断增强。而此时蒋介石但总的来说,其要实现其个人的军事独裁,因而极力培养壮大自己的嫡系部队的实力,在军队的后勤补给,装备更换与编制扩大上均偏向自己的第一军,这让李宗仁十分不满。李于1926年激战江西,时值严冬,但桂系军中的士兵只有单衣御寒,条件艰苦,贰当后方保暖衣物运到时,蒋却要求先装备第一军,全然不顾自己的拜把弟兄李宗仁的桂军。李对蒋的所作所为一直耿耿于怀,谓蒋心性狭隘,刚愎桀骜,妒忌猜疑甚重,无所不备不过。而且北伐最先是由桂系的第七军打响的,在北伐过程中,蒋介石一直想借机削弱桂系力量。一些主要的战役都让桂军去打,而他的嫡系则是受保护的对象。尽管如此,他的嫡系部队常吃败仗,而桂系的第七军屡立战功,获得“钢军”之称。桂系和蒋介石的矛盾就此埋下。此后的20多年中,这是国民党内最为主要的矛盾。在北伐期间,桂系实力虽在不断扩张但依旧较弱,且革命性较强,以大局为重,虽蒋李之间因军饷、装备等事而多有不快,双方已生嫌隙,但也以合作为主,未曾兵戈相接。在北伐期间,新桂系另一位领袖,“小诸葛”白崇禧随蒋出战,任北伐军总参谋次长,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为蒋所亲睐。而黄昭竑则留守广西,处理政务,筹集军费。军队有李率领。三人在北伐之中的不同分工,确保了桂系的稳定与壮大,但也为日后三人的不同道路埋下伏笔。桂系同意将自己的军队编入国民党的军队,成为归附国民党的第一支地方力量,同时也是第一支被派遣北伐的部队。国民党没有对其进行实际控制。事实上一路“投诚”的地方军队后来成了“革命军”主体,在北伐结束时仍控制着大半个中国。国民党将他们纳入旗下,却没有能力改造他们。这让原本实力较弱的桂系有了一个扩充自己实力的绝佳时机。2.篡取权力:逼蒋下野在北伐过程中,蒋介石为实现其个人独裁,公然破坏革命,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武装政变”,清除国民党内的“赤化因素”,“清党”后,国民党分裂为武汉(汪精卫)和南京(蒋介石)两个集团,蒋介石定都南京,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形成对峙。给蒋介石帮了大忙的桂系却没有获得多少实质地位。当时的记者观察到了这样的矛盾。1927年的《国闻周报》、《北华捷报》、《晨报》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桂系所在的第七军苦战一年所获得的只是“钢军”的称号和两万人的伤亡,新桂系对蒋的过河拆桥的行为甚是不满,但又不愿卷入南京和武汉间的对立,不愿北伐因国民党内派系斗争而毁于一旦,更不愿其惟一的资本——桂系军队毁于一旦,所以桂系致力于促